第一章第四十回。张老板安装窃听器
“啊,老兄,你看,写了十好几篇了,拿去吧,我回去了。老兄别忘了,后天早上早点来作坊,我俩一起将那传声筒运到这里。”
张老板走后,鲁大回到大院,来到书房,向员外说了一遍经过,员外说道:
“鲁大,这样做甚好,不过要辛苦鲁大了。”
“员外,张老板说:一天就要干完。老板都不嫌辛苦,鲁大更没说的。”
说完,鲁大将那一叠纸交给了员外,员外接过来翻了一翻,说道:
“鲁大,看来张老板是个高手,这些数术类小时候也都学过,时间长了不用生疏了,我慢慢看看,晚上叫他们四人过来吃饭,你先去吧。”
鲁大走后,员外拿出了康熙末年刻板的《古今图书集成》数术部,四柱类和堪舆类,先看鲁大的四柱,研究到晚饭前,五人都来了。
员外说道:
“鲁大,这个张老板对四柱的研究在高手以上,堪舆我还没有看,估计也错不了。是个高人,这个朋友好像值得交。他跟你说了大院的情况吗?”
“没有,好像他对大院并不太了解,只是从风水角度解析了一下。”
“啊,鲁大,看来此人的嘴甚严,是个君子。”
“是的员外,装那窃听器,他也不想让手下的工匠知道,亲自来做。”
“鲁大你知道吗,这个大院从改建、隔墙、开大门、整个翻新,都是他做的。甚至连整套家具、全套武器架也是他做的,他应该对大院了如指掌,但他只字不提。”
“啊,员外,这些我都不知道。”
“鲁大,这朋友你先交上,在适当的时候请来引见。”
鲁大回道:
“员外,后天,我俩一起去安装那窃听器,他说:小旅馆最近还会有事,员外看看那十几篇风水的解析就知道了。”
“鲁大,好的,吃完饭我继续研究,我们吃饭吧。”
第三天,天刚亮鲁大就去了作坊。
“啊,老兄来得真早,我还没有包装。这套东西不重,就是体积大,一共六件,干脆用两个大麻袋放在马上。”
二人将那六件部件放在马上,驮到了小旅馆,鲁大看了看院里堆满了砖头、石灰、沙子等材料,鲁大说道:
“老弟,真快啊,这是昨天运来的?”
“老兄,是的,昨天运了一天,干活就要快嘛,要不然怎么养活这一百多人。我也参加运输了,开作坊和打仗一样,将不冲锋在前,兵也不肯卖命。”
“啊,老弟真辛苦,今天还要干活。”
“老兄,谁让我干的就是这一行,没办法。开始干活吧,今天再晚,也一定要干完它,明天大批的工匠就要来动工了。”
于是,张老板指挥着鲁大,先打掉了后开的北窗,在墙上画上线。然后将砖打掉一半,把那元件装在一起,通往楼下试了试,又不断的修改。这时到了中午,鲁珍送来了午饭,放下就走了。
鲁大说道:
“老弟,吃饭吧也该歇歇了,你不累我可累了。”
二人吃完饭后,将那传声筒装在了墙里,二楼的出口在正中央一人高处,一楼通往掌柜的小房里座椅的上方。然后又用砖头、石灰、沙子把墙抹平,把小窗户也堵上了,张老板楼上楼下看了看,说道:
“老兄,可以了,我俩来试试看,你去楼下听,我站在这二楼中间说话。”
然后,二人又交换了位置,效果不错,虽然声音不大,但还听得很清楚,二人都很满意。
张老板问道:
“老兄,委托方明天谁来监工。”
“老弟都设计好了,还要监工吗?”
“老兄,第一天要来,交待一下那传声器的两个出口保留,不要堵死了。这样吧你我二人都来,以后就不必天天来了。”
“老弟,这北墙要挂上两幅山水画和一副对联,一是装饰一下,二是将那传声筒的喇叭口挡住。”
“老兄,那中间的喇叭口外不能挂画。”
“老弟,为何不能挂画?”
“老兄,字画一经装裱,最少有四张宣纸厚,把声音挡住了。”
“老弟,那怎么办,难道要露在那里让人看?”
“老兄好办,正中间挂一幅苏绣,要那种在稀薄绢上绣的,装上镜框,不加后背板,这样就不影响声音的传送了。”
“啊,老弟,还要跑那么远去买苏绣。”
“老兄不知,所谓苏绣,就是江南的刺绣,统称苏绣,宁波就有卖的。这样吧,北墙的字画、苏绣我来帮你买好,全部装木框。一幅苏绣两幅山水画再加一副对联,这样还不会显得太满,木框背后全部加上暗钉,下进墙里无法掀开。”
“老弟,那山水画和对联还怕掀开看看?”
“老兄,要统一安装,这样客官才不会起疑心,若只将那苏绣钉死,客官或许起疑心,用筷子一捅,不就露陷了。”
“好吧,都交给老弟了,那副对联,我家主人说,由他来写,我带来了,你看看行不行,到时算总帐加钱就是。”
张老板打开一看:
上联是:放怀于天地外,
下联是:得气在山水间。
“好好好又是一个高手,这对楹联好,雅俗共赏,正好配山水画。书法也好,用笔绵里藏针,有大家风度。高手都聚到一起了。
由于张老板调度有方,再加上增加了工匠人数,不到十天全部完工。
鲁大带领鲁珍拿着银票去验收,里外一看,啊,真的不认识了,好像是进入了另一个天地,鲁大想到的,张老板全想到了,还有鲁大没想到的,张老板也想到了。
所有房间里的床、桌椅板凳全部换掉。柜台也换了新的,柜台后面还增加了酒架。
看到仓库时,张老板说道:
“老兄,这仓库里的粮食已发霉,工匠们给扔掉了,另外在仓库里做上了木格,便于分类存放东西,也便于通风。“
“老弟想得太周到了,十分感谢。”
鲁大心里想:
“这个张老板既让人尊重又让人害怕,尊重的是他的学识和调遣能力;害怕的是他什么都能算出来。”
于是,鲁大和他结算,多给了他二百两银票,算是那苏绣、山水画、对联、木框钱。但张老板说什么也不要,说道:
“一千五百两白银足够了,就算是朋友价吧,今后还要多来往,不在这点钱上。”
工匠们把院里清理干净,剩下的材料都运走,和张老板一起回宁波去了。
第二天上午,员外和三姐妹、鲁大、鲁珍一起来到小旅馆,大家看到整个的面貌都变了,都非常满意,员外说道:
“看来这个张老板是个人才。除了是数术高手以外,还善于调度,这么快就改造完了,而且还如此完美。我们回去商量一下,明天就准备开业。”
四娘说道:
“二叔这对联写得即高雅又通俗,书法更好。将那两幅上水画都比下去了。”
“啊,小妮子刻苦学得高武功,就不许我学得高文彩了?”
“二叔,人家夸你还不行吗?”
说得大家都笑了。
回到大院后,员外找了一个年龄大些的家人,向他交代好了开小旅馆的想法、目的。让他来当掌柜,由他自己选择三个家人来做伙计。有事及时从大院侧门进来大院告知。
大院里还是照常,每天有三姐妹、鲁大、鲁珍来分别授徒。经过近三年多的辛苦教习,学子们也都非常刻苦,没有一个人掉队,学业都有很大的进步。其中在兵器、暗器、轻功等领域,培养出了几个尖子,这我们在以后的章节还要讲到。
小旅馆定于十二月十二日开业,四个家人都很卖力,所需准备东西、用品都置办齐了。招牌也挂了出去,是员外起的名字“舟山小小旅店”。
开业当天,只有鲁大一个人在屋里坐镇,四个家人在外面张罗。按照员外的意思,不要太张扬,所以,只买了些鞭炮在大门口放了放。没想到一开业就客满,有游客,有过往的客商。员外下令,四个家人要分红利,所以忙一些,心里也高兴。
掌柜的家人为了小旅馆开的更红火,向员外把大院里最好的那名厨师要了过来,叫一名伙计家人做助手和采购。
到了月底的一天上午,来了四个客人,拿了一个长长的包袱好像很重,租了两个双人房,并在每天三顿饭的时间,把二楼餐厅用高价包了下来。
掌柜的看了心里有些嘀咕,马上迂回着从大院侧门进了院,来到书房向员外报告,员外让他马上回去,然后叫来三姐妹、鲁大、鲁珍把这事一讲。
鲁大说道:
“员外好办,每到三顿饭的时间,由一个人上树,用那望远镜监看小二楼东、西窗,然后等着掌柜的来报告四人都说些什么。”
员外说道:
“小妮子喜欢玩那望远镜,吃午饭的时候妳先上树去看看吧。”
到了中午,四娘拿着望远镜从树的后面飞身上了树,不一会儿又下来了,说道:
“这个玩意儿倒是看得很清楚,就是时间长了累眼睛,鲁珍来换班吧。”
鲁珍接过了望远镜,飞身上树看了一阵,突然看见东窗下面伸出一只手,手里拿了一面小圆镜子在往大院里照。鲁珍扔了一个铅镖下来,四娘一看,鲁珍打了一个手势叫四娘上来。四娘一纵身上了树,接过望远镜一看,那只手又换到了西窗,拿着镜子往大院里照,过了一会儿,手缩回去了再也没伸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