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山,雾绕,云歌消,燕鸟飞绝,石径断,烟迷,乱。
青衣长衫的汉子扶了扶衣袖,拄好义仆,继续向西方前进。他此次西行,不为别的,只为了正是自己内心的隐隐预感,只为知道自己将来的命运如何。
骊山。秦几代王公陵寝,据称为大秦命脉,是堪舆方士为秦国选定的影响国运命脉的风水之地。
古代的纷争乱世,对玄妙之说由来抱有着一种笃信的虔诚,而这些玄妙之说又和事实总有着巧合般的契合,使得中国古代的一些传说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先秦时代对于阴阳堪舆的笃信远超后世所有的时代,周朝扩补的卜算卦象礼仪对春秋战国的玄学有着极大影响。周朝的战争习俗,在开战前必定会进行龟甲卜算,若为凶卦,则此战不详。史载牧野之战前,武王与升帐卜卦,凶,而太公进帐踏碎龟甲,力劝武王出征,终汇集诸侯,大败商朝军队。然而周灭商不久,武王早夭,不由地令后世诸侯将武王之死与这次逆天意的战斗做上联系。
后期战国诸侯对不同形式的阴阳堪舆学说有着各自的迷信,齐国偏信风水堪舆,楚国偏信星象,而三晋与燕国偏信周易,秦国前期则是偏信预言类型的卜算。好在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杜绝活祭与方士在秦施行与发展,使得秦国务实风气形成。
然而,堪舆阴阳形成的封建时期的迷信意识形态也同时影响着后世各个王朝。
青衣汉子捋捋胡须,默默地在一块青石板上坐下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浓浓的雾色之中渐渐形成一个黑色的身影,一位须发雪白的老者骑着一匹青牛,摇摇晃晃地从雾色之中显露出来。
老者眯着眼睛,嘴角略带着微笑,轻轻把头别向汉子所在的位置微微提着嗓子问道:“来者可是上卿甘罗?”
汉子一个激灵,拄着义仆从石板上站起身来,“阁下必为周太史老子!”
长者不禁放声笑道,右手抚抚牛背,“上卿说笑了,这世上岂有凡人能活上百年?”长者睁开双眼,眼白澄明透亮,“在下不过承李君之教的小徒而已。”
“长者既得李君真传,必知在下此行目的,万望长者赐教。”
老人骑在牛背上,双手搭好,上半身伏在牛脊之上,又是另一番自在神态。“上卿此来,不过为卜算自己前路之命,好预作打算。”
“长者既已知晓,不如就为在下卜算一卦。”
“天定人命,然事在人为,星盘定命终属未知,知与不知,其实无甚分别。”长者笑道。
“罗曾听闻,故周太史李君过秦时,曾留一句谶语,不知可有此事?”
“秦人如今还喜欢听谶语么?上卿不必说笑。”
“与其说是谶语,倒不如说当年老子过秦之时没有从秦人风气中看穿这西陲之地的未来呐!”甘罗把义仆丢到一边,双手作揖弯腰,“烦请长者告知。”
长者坐直身子,微微一笑,双手对甘罗抱拳,“多谢上卿将我玄学虚妄之说看做见微知著洞察之说,老朽不妨就告诉上卿当年谶语吧。”
周故与秦别,别五百岁而合,合十七而霸王出。
“此乃何意?”甘罗问到。
长者笑而不语。
“请长者为甘罗卜算。”
“上卿不远千里来此寻我,无非因为自己身遭秦廷冷落,而又有黑石旧人的身份,不知将来下场如何而已。”
“请长者指点。”
“战国士子皆有其道义,所谓士求道,王求权,将求战,阁下也为士子之精英,自然知晓若是能将心中宏图大志施展,即便身死,也是无憾。”长者笑笑,双腿夹了夹牛肚,便又摇摇晃晃消失在了茫茫雾色之中。
“士求道……”甘罗陷入了绵绵的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