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斌道:“因为我这种男人是很有责任心的男人,为了让生命中的人过的好,过的幸福,首先是努力上进,把自己照顾好。因为只有一个男人把自己照顾好了,才有能力去爱自己心爱的女人。自己都无暇顾及的男人又怎么去爱心爱的女人呢?我平生的最大理想就是让我的家人都过得幸福。为家人的幸福而奋斗的男人,想不成功都难。”
王远道:“没错!不管男(女)首先把自己照顾好了才有能力去关爱别人,自己都无暇顾及的人怎么爱别人呢?一个男人有强烈的责任心,为家人的幸福而奋斗的男人,想不成功都难。一个成功心中又充满爱的男人,人性自私、丑陋的一面自然就不会暴露出来。”
林馨儿对米丽笑道:“哎!面前有两个好男人。不过纸上谈兵肯定是不行的,要付诸行动。”
林斌和王远道:“马上就付诸行动了,你们等着瞧好了,什么样的男人才是有责任心的好男人?我们这样的男人就是。”
林馨儿和米丽看两个男人表决心滑稽的样子笑了。
米丽对王远特别看了看,心中有种异动。
林馨儿想到刚刚跟林斌握手那酥酥的感觉,脸上有些红晕,在心里却对自己说:那肯定是跟爸爸、哥哥以外的男人接触的反应。心中很快释然。
林馨儿道:“昨天一天,我们几个人的感受让我知道,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感受是不一样的,解读也不一样。让我想到于丹书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家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的搬砖。他去问第一个人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吗?他又把这个问题去问第二个人。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跟这个人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米丽道:“这三个人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却是三个层次。”
林馨儿道:“没错!于丹说:第一种人态度称为悲观主义的态度。他可以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看作是生活强加给的一份苦役,他关注的是当下的辛苦,当然这也是确实存在的。我的解读:这种人往往目光短浅,怨天尤人,做不好任何一件事。第二种人的态度称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他知道自己在砌一堵墙,这堵墙是一个局部成品,他知道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要对得起他的一份薪水、一个职务和职称。所以他的态度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我的解读:这种人大多是安于现状,没有更高的追求,但是会有一个稳定的职业与收入。第三种人称为理想主义者的态度。也就是说,他看到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他都知道这是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知道,他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我的解读:这种人很有远见,注重的不是当下,而是最终的成全。这种人往往是强者,也是成功者。”
王远道:“你的意思是我和林斌现在为了理想中的奋斗目标,不论当下多么辛苦经受多少磨难,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付出一定会得到最终的成全。所以不管是怎样艰辛的过程,用理想主义的态度对待,人就能坦然面对,为了最终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