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琬困惑了!
自那日面圣,已经整整二十天了。
二十天,不是一天,不是两天,是接近一个月的日子啊。
自二十天前,她说了那番话后,老康便一言不发地离开了。不一会儿,魏珠便乐开了花似的跑来恭喜她,还说皇上让她随行侍茶。东西也不用她整理了,自有妥当人过来帮她搬运茶器、茶叶什么的。
那时,她虽一肚子问号,却也只能按照魏珠的说法行动。就在她和白兰准备跟魏珠走的时候,魏珠却突然告诉她,皇上只让她一个人去,至于白兰嘛,只能留下。
“公公,这怎么行啊?”白兰急了。
“好姑娘,你以为皇宫是谁想去就能去的地方么!皇上能让你家姑娘去,已经是开了天恩了!”说着,魏珠一脸自己人才跟你说句掏心窝子话的模样,只见他侧着身子,贴在白兰的耳旁小声念道:“这事儿,您就甭操心了!只要你家姑娘伺候好皇上,还怕没人伺候她?”
白兰仿佛被魏珠的话吓傻了,苍白的樱唇张了又合,却完全听不到她的声音。沈琬眼看着白兰这样,只能干着急。一面儿给白兰递了个“速速回家报平安”的眼色,一面儿脚不停歇地跟着魏珠下山去了。
下了马车,又坐轿。下了轿子,又上船。
总之,一路上走走停停,兜兜转转地,她既不敢随意向外张望,也没法找人询问。一直到到魏珠将她安置在宝船上后,她得了一句:“姑娘,这是皇上起居的宝船,许多地方,都跟别处不同。姑娘每日的膳食,奴才会让人按时给姑娘送来。姑娘的衣裳,奴才也会让人准备好了送来。至于沐浴的香汤什么的,奴才都会为姑娘一一准备好的。姑娘只需记住一样,若没什么特别的事儿,千万别随便出门儿!”
就这样,她在康熙的龙船上住了下来。
除了她将绫罗绸缎制的旗装,换成了普通的棉质衣衫,以及沐浴的香汤换成了清水时。魏珠来问了什么为什么外,她便再也没有见过任何“熟人”。康熙没有再召见她,魏珠也跟人间蒸发了一般,至于纳兰容若……不说也罢。
渡到窗前,窗外的景色已经十分萧瑟了。
仅管不知如今走到哪里了,但她依稀能感到这样苍劲的景色,属于北方。
“到底哪里出问题了?”沈琬在心中暗暗自问着。
那天面见老康的过程,总的来说还算比较顺利。除了半路老康要看她的长相外,其他的事情基本都在她的意料之中。
这些天,她推想老康看她的原因,应该不外乎两种:
一,纳兰容若的心上人也是老康的——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纳兰死后流传出来的诗词,除了透着情困之苦外,还透着心上人身处宫闱,两人都身不由己的意思。比如纳兰的《昭君怨》之一:深禁好春惜,薄暮瑶阶伫立。别院管弦声,不分明。又是梨花欲谢,绣被春寒今夜。寂寞锁朱门,梦承恩。
深禁指宫闱重地。瑶阶是指宫殿的台阶。至于“承恩”二字,只能用在受到皇上赏赐或者被皇上临幸过的妃子身上。
全诗的意思简单说来,便是纳兰与心上人隔着高高的宫墙,一年又一年的苦苦相望。然后他梦到了又或者……被皇帝临幸。
二嘛,就比较简单了。她长的既像纳兰的心上人,也像老康在意的某人。也就是说,她长的像两个人。不过这种几率实在太小了。所以多半会是第一个。
唉,这可真是太复杂了。正史上,纳兰容若的表妹是惠妃,老康这次南巡带来的妃子也有惠妃——可见老康还是挺喜欢惠妃的。
难倒她长的像惠妃?
这个问题太头大了!如果她像的那个人真的是惠妃,她想救沈家,就更难了。
女人心,海底针。这么多年过去了,纳兰看见她还会如此动情,可见他与惠妃当年的感情多么炙热。如果惠妃是个zhan有欲强的,她的出现,只能是雪上加霜。
想到这里,沈琬便觉得各位沉重。然而更沉重的还是康熙的态度。如果她长的像惠妃,康熙的态度就更说不清楚了——已经到手的爱妃,他还这么激动?
唉……
她不想做康熙的女人。
如果用剜肉疗伤比喻嫁给纳兰容若,嫁给康熙就是上刀山下油锅。
纳兰好歹只有七个月的寿命,而康熙还有三十年才升天。想想康熙晚年的那群数字军团,她的脑袋就更大更沉。
为了不被康熙看上,不,是为了让康熙打掉将她收入后宫的念头,她下足了功夫。
她知道康熙回京的时候会去祭拜孔墓,还会启用孔子的后人——孔尚任做大学士。不管康熙此举的目的是收买人心,平息文人对满清政府的不满,还是他真的喜欢儒学,想要一位大儒入驻朝廷。总之,康熙在这次南巡中,一定会启用一位士林人士,推崇的贤才。
有个了这个消息,她将孔子生不逢时的故事穿插在了功夫茶中,又刻意诠释了《幽兰操》的非凡意义——当然,“文王梦熊,渭水泱泱”诸句的本意,并不是她说的那个样子。但她为了迎合老康即将得到孔尚任,亦为了满足老康好大喜功的个性,才故意,呃,歪曲了《幽兰操》的本意。
看得出来,这首被她歪曲了的《幽兰操》深得老康喜爱。
还有续写《茶经》的事。她说那件事,并不是为了表示她有才学,她是想告诉老康——她不愿做笼中的金丝鸟,她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了这个理想,她可以付出一生——陆羽当年为了写《茶经》,走遍了大江南北。否则他怎能给天下是水源划分等级,又怎能收录全国各地不同的茶叶。因而,她要续写《茶经》,就只能像陆羽那样。但古代的女子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她若真要续写《茶经》,就只能孤独终老。
这是她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趁着老康还不好对她下手的时候,先让他看清自己的底线。至于要为康熙赚取天下钱财,且绝不与民争利——这才是她真正的目的。
无论在什么时代做生意,想要做大做强,都必须有靠山。
当初连朱彝尊都盘算着通过她,让沈家靠上纳兰明珠,可见这个靠山是多么的重要。但明珠离下课已经不远了,到时沈家岂不更加倒霉。更何况沈家和纳兰家的维系,全得仰仗纳兰容若。纳兰一死,这种维系还会有么?
再者,明珠再大,能大的过康熙么?如果她能得到康熙的首肯,能帮沈家在康熙面前争取到一门生意,沈家未来的出路,只会更好!
其实她敢动这个念头,是因为她知道,老康现在——穷疯了。
打仗打的就是银子,三藩之乱一打就是十二年。为了收复台湾,迁界禁海又实行了三十多年。军饷、粮草、武器,都是银子。再加上天灾、修河道、养儿子养老婆,哪个不要钱。
假如她没记错,康熙第一次南巡的时候,国库的银子只有二百万两了。
可是她怎么都没想到,康熙居然问都不问她有什么赚钱的妙计。而且他明明知道沈家背着案子,却还让自己跟着他进宫。这也太不避嫌了吧。完全不像他的作风。
眼看着太阳又开始慢慢西斜,沈琬的心,更困惑了……
(第五十四章·完)
~~~~~~~~~~~~~~~~~~~~~~留言分割线~~~~~~~~~~~~~~~~~~~~~~~
发晚了,不好意思~~~~(>_<)~~~~
谢谢今天收藏《清茶》的3位书友,O(∩_∩)O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