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牟的七人赶到浦江县已经是天黑了!一路上基本没遇到什么人,就是过浦江要运马过河浪费点时间。一营长杨顺详细询问了投降的绍兴清兵江威,觉得绍兴城不是那么好打,最重要的是城内运河密布,街道窄小。拿下城防容易,肃清内城就比较麻烦了!关闭城门后需要大量的士兵肃清内城,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街道太窄,容易被躲藏在两边的弓箭手伏击。
杨顺问清楚情况之后一阵沉思打下绍兴城后的对策。全营连上营的警卫队还不到四百人,而绍兴城光水门就有六个,还有三个旱门,虽然绍兴城四周都水道围绕,可三个旱门是可以骑马出城过桥的。就算九个城门每个安排十人,那也去了九十人了!还剩下不到三百人肃清偌大的绍兴城实在太少了,时间长了又容易生变,毕竟绍兴城是一个大府城,离萧山也近,水师营出击更方便,因为运河直通绍兴城。如果城里没肃清完成,朝廷又派兵攻打绍兴,那就容易内乱了!
副营长苏伟泉见杨顺沉默了一会,知道杨顺在担心兵员问题,毕竟他也知道一营就那么多的人。于是便提议道:“顺哥,要不把浦江的新兵也带去,可以坐船出发,而且是一路顺流两天不用就到绍兴了!再说现在浦江基本完成清理,守城有三营的两个连足够了,你也是知道清兵的战斗力根本就是渣滓,光守住浦江完全没问题。”
余牟想想也是,朝廷要是来兵一点都不是问题,重要的还是要有足够的人手肃清内城!既然这样诸暨县也有新兵三千多,完全可以调两千去支缓攻打绍兴城。
“现在浦江有多少新兵?”余牟还是觉得先问清楚浦江的情况再想诸暨县得事,毕竟诸暨县现在是齐林海说了算,他只能建议杨顺找齐林海商量。
杨顺见余牟问他,只好回答道:“浦江只有一千多点新兵,如果全带去了对夏粮征收就有影响了,现在肯剪辫投军的人兵不算多。带那么三几百人也没什么作用啊!
“诸暨县倒有三千多新兵,而且大多是绿营投降过来的,受过训练,配合肃清内城应该就不是什么难事,要不杨营长经过诸暨县时跟我们队长齐林海商量一下。”
杨顺和苏伟泉二人一听诸暨县有三千多新兵当即精神了。杨顺便问道:“都是训练好的新兵?”
“嗯,降兵绿营就有近三千了,还有城防旧兵和新招的近千人。诸暨县背山,出入只有一条陆路和水道,要守住一点不难。其实就算打进杭州城也不是难事,教官没让打而已!你拿下绍兴城千万不能让城内乱,教官最讨厌就是百姓受苦了。”
“那就没有什么困难了,有两千人马足够了,我们只要在浦江多征点船,在这里带上两百人押送船只过去诸暨县,让新兵都坐船去。这样短时间内拿下绍兴城完全不是问题了!”解决了兵员的问题杨顺心情就好多了,剩下的就等三营过来接手浦江县的防务了!一群二十不到的年轻人被林浩是训练得老成多了!
四天后的诸暨县城外聚集了几百骑兵,余牟是一马当先的进城。县城里的百姓见到又有几百骑兵到来,都围在街道两边看。统一的服饰也让人觉得威严,城防新兵也看到了比诸暨县更多的拿枪兵,信心就更足了。毕竟当初的百人就杀了他们两千多人,现在又来几百人,谁知道这些不可战胜的兵有多少!
齐林海接到报告后在城门拱后迎接他们,一众人等汇集在新兵训练营地,大家彼此互诉了分别心情和交流各地的情况。杨顺就开始和齐林海商量调新兵的事了!
齐林海也没有推搪,当即就答应他调二千五百人去绍兴城。这是战场上的需要,大家也是一起逃难的情谊,三年的相互帮助,彼此为生存没少一起付出过汗水!
剩下的事就是继续征集些船只和准备干粮了!一团的官兵干粮还是炒米,和煎饼。每人带上一袋的炒米就够一个星期,虽然有时候也用不了那么多,可这是教官林浩亲自定下的命令,每人敢更改。他发布的命令是任何有出征任务的士兵必须要备一个星期的干粮,战场上变数多,多做准备少牺牲!
诸暨县衙大堂内一张四方桌上放着一张临时画的地图。齐林海,杨顺和苏伟泉围着地图看,旁边还站着一营一连的连长孟飞,副连长韦贤,二连长赵松发,副连长何二宝,三连长冯贵和副连长严华。这张地图是当初沈伯涛收集的各地驻军而画的,当然后来又补充了不少。
杨顺看着地图指出:“绍兴城水门并不好进,闸门可以从城墙上放下,而且城上还可丢下石块攻击船只,我认为还是先从旱门进城上城墙,这样我们把握更大。面对面的对着敌人,我们杀敌更容易,大家怎样看?”
“那就兵分两路进城,一连和二连走常禧门,这里是旱偏门,旁边没多远就是水偏门,进去后可以立刻控制水门打通水道进城。三连就从迎恩门进城。”副营长苏伟泉说完,大家对他的建议并没有附和。
齐林海看着地图沉思了一会说道:“这样不行,两个城门相隔太远,很难做到同一时间进城,如果一边战斗起来,另一边还没开始进城,那么敌人就会关闭城门,我们又没有攻城器具,很难上城。常禧门是有城楼的,而且城门高大,进城前又必须过桥,这样还没靠近城门就关闭了!还是先派人混进城再从里面控制城门会好点,这样安全而且更有把握。”
“还是齐队长的方案合理,只要有几人进城,也足够从里面杀出来。到时再快马进城,基本就没什么难度了!余牟早已经通知沈伯涛一同前往绍兴城,按日程今天也应该到诸暨了,到时备上两艘运粮的船进城也就不是难事了!”杨顺是赞同齐林海的方案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三江所离绍兴近,要提防三江所的驻兵突袭。即使他不来突袭,也要在拿下绍兴后出兵解决三江所的驻防兵。敌人在一起总比以后周围找他消灭更省事!沥海所是海防,要拿下就必须过江,我看还是先稳定绍兴再说吧!”齐林海又补充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紧接着大家就按着齐林海的方案分配人手,最后决定由营属警卫班分出十人陪同沈伯涛一起运粮进城,毕竟沈伯涛在城内还有间百通粮油铺,再加上他和漕运一直有关系,这样进城应该不难,不过队员就必须带上假发了!不可能所有人都带着帽子,这年代搬运工人还真没资格带帽子的!有这十人进城也足够了,太多了容易引起怀疑,枪支弹药可以藏在粮食里。约定进城后第二天上午拿下常禧门,和水偏门,这样大部队进城后由一连负责沿城墙向两边进攻,直至拿下所有城门。二连三连进城后带领新兵直奔各主要大路,控制内城所有衙门办差的地方,肃清内城一切清兵,一切投降清兵必须剪辫留下,待稳定内城后再处理!
沈伯涛在黄昏时候赶到了诸暨县衙,听了众人的决定也是觉得可行,毕竟拿下整个金华府基本就没有发生过攻城战,偷偷潜入几个人就可以破城。视野不开阔的地方一阵快马就能赶到城门口冲杀进城,哪像现在的绍兴城四面环水,想躲都没地方!连夜安排好了三艘船,第二天一早,两艘装上粮食,剩下一艘沈伯涛带着四名学员一同出发了。午时过后,一营所有官兵和运送新兵的船只也出发了,他们要趁着黑夜赶在绍兴城外,以便休息一下在第二天早上拿下绍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