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历代掌门,都会收亲传弟子。一个或者两个,但鲜有超过二数的。原因无他,掌门弟子的地位实在太过超然,就跟南夏皇帝设的天元阁一样,天元阁里的学士官不过八品,但在朝堂的地位却如同宰相,因为这些学士深受皇帝信任,是皇帝日常的咨询对象。
钟山派铸剑堂、丹堂、战堂和执事堂四堂统辖的内外门弟子总计五万余人,这还没算上那些名义上亦或实质上归属钟山的势力。
玄音道长日理万机,实在是忙不过来,一些小事便交由弟子代为处理了。
这也是钟山派最好的进身之阶,但凡能当上掌门弟子的,最次也能混到各堂长老的位置。
小朝会结束后,齐可飞告诉燕起,钟山的事务你暂时就先别急着管,师尊的意思,你还是学武为主,另外铸剑上的功夫也不能落下。如果武道上有什么疑惑,每日午间可来偏殿询问。
接下来的日子燕起就在连山峰与荡剑峰中来回度过。
潜修铸剑术,每天四天王神力走个大周天,日子平淡无奇。
李姑娘不在钟山,燕起不知道她还会不会回来。
他有点怀念自己当保姆的日子。
心中有执念的人,日子终究无法一直平淡。
皇甫一鸣向南夏李氏皇族提亲的消息,如一道惊雷劈在中原。
一边是天运之子皇甫卓,一边是李氏皇族的天之骄女——李华媛。
李华媛!
“原来李姑娘是南夏长公主,怪不得神州大侠会收她做义女。”许久不见的刘富贵,似乎又胖了点。
落月峡谷之行,让同期参加的五名钟山弟子有着不一样的情谊。
王猛反驳道:“胖子你这话我不赞同。”当初在前往隆川的楼船上,他可是领教过李华媛的厉害。
“李姑娘的天赋肯定不弱于燕起那家伙。”即使知道李华媛是天皇贵胄,大家还是习惯称呼她李姑娘。
一说起燕起,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原本应该正春风得意的小子近来都死气沉沉的。
“他是不是在码头那?”刘胖子说道。
“大概是吧,每天至少站那发两个时辰的呆。”王猛朝南边码头方向看了看。
燕起确实在码头,船来船往,潮起潮落,却等不到那个穿碎花群的小姑娘。
“燕师弟!”
张虎在船上吼道,燕起眼神一亮,快步迎了上去。
“张虎师兄,你是从哪回来的?”
“去了趟江南。”张虎跳了下来,看见燕起紧张神情,纳闷道:“燕师弟,你在等人?”
“哈,没。就是无聊在这透透气。”燕起目光闪躲,“张师兄……你有没有看到……”
张虎叹了口气,“师兄路上也听说了,你还是忘了李姑娘吧。”
燕起摇摇头,张虎见状急道:“不值得。况且皇甫卓与李姑娘的婚事,天下人一片叫好声,你拗的过全天下?”
“皇甫世家与李氏皇族联姻,我南夏朝堂与武林就能紧紧绑在一起,这是天下人都想看到的局面。”
燕起苦笑道:“张师兄,你别再说了。让我再静静吧。”
张虎猛摇其头,又是重重叹了声。
天色渐暗,码头上只剩燕起一个人。
在隆川与合州的那段时间,像是一个美梦。在梦中时他不曾知觉梦有多美,将要醒来却如此痛苦。
皇甫世家,李氏皇族。
皇甫卓与李华媛的婚事是顺应天下民心的事,而燕起太弱小,太孤单……
“啊~!”
燕起狂吼一声,似乎要将胸中怨气全都吐出。
他转身,背影寂寥。
身后的江面上,忽然露出一叶扁舟。
一人负手而立,身上的布衣迎风鼓动。
还有一个穿碎花裙的小姑娘,乖巧站在一侧。
江面风起浪涌,没人划桨,扁舟却平稳驶来。箫声起,婉转悠扬。
燕起顿住。
回头便看见了她,那朵世间最美的奇葩。
她的旁边还站着一个人,那人气度恢宏,负手在船头,如一棵参天大树。
从他横空出世起,江湖里便全是他的故事,他的传说。
他就是神州几十年来的江湖。
神州大侠看到了燕起,这少年身上的气息,很有趣。
更有趣的是那个少年说的话。
“李华媛,你要是嫁给皇甫卓,先把老子花在你身上的银子还我!”
石中豪双眉一挑,李华媛则骂了句:“小气鬼。”
……
神州大侠驾到,玄音道长带着门中长老来到码头迎接。
“石大侠,久仰。”玄音道长说道。这绝对是世间最不虚伪的客气话了。
神州大侠来到钟山,天下人都坐不住了。难道石大侠和玄音道长有什么密谋?还是说在策划对百万大山的征战?
他们都想不到,石中豪只是来说一句话。
“李华媛不会嫁给皇甫卓,希望道长再收个掌门弟子。”
然后吃了顿便饭,就乘着扁舟走了。
可以想象皇甫一鸣跟南夏皇帝李允文听到这个消息后怒发冲冠的表情。
玄音道长对石大侠的提议欣然接受,皇甫世家与李氏皇族联合,可不是其他人愿意看到的。
燕起也很高兴,近日来的苦闷不见了,连山峰的后山半夜里重新响起脆耳的打铁声。
“掌门答应了合州太守期望钟山弟子常驻合州的请求,我明天就过去,你去不去?”
“合州啊……”李姑娘沉吟。
燕起一打响指,一个圆脸少年扛了个大布袋进来。
燕起将布袋解开,里面放着各色小吃糕点。
“不够路上买。”
李姑娘拿起一块糕点尝了尝,感受了下舌尖的滋味,她笑了:“那就去吧。”
钟山下,三百名内门弟子整装待发。
他们不坐船而走陆路,钟山要让天下人看到这三百名钟山弟子赶往合州。
带队的人英姿焕发,他一手提刀一手握剑,但听他大喝一声:“上马!”
三百名钟山弟子上马,整齐划一。
燕起看了眼天色,剑尖平平指向前方。
马蹄声骤然响起,扬起漫天风沙。
吴思远站在山顶,望着三百名意气风发的弟子远去。
“几年后,该见分晓了。”
明秋按着他的肩膀,艰难吐出一句:“拭目以待吧。”
(第一卷少年燕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