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开元二年,四国犯境,新帝以攘外必先安内为名,大肆清除异己,朝野内外,一时之间,人人自危。
淮州淮安侯府
“侯爷,洛阳那边传来消息说,并州文侯因贪污军饷,被抄家了。”
“抄家....”
深夜的侯府书房里,烛光微弱,昏黄的烛火透着迷离的光,这眼前的景象,也是闪烁模糊,摇曳难安。
淮安侯武曌麟坐在书案前,听到消息后,苦笑连连。
“新帝是李唐一脉,势必要清除我武周后裔,他连并州老家的人都不肯放过,又怎会放过我这个当年武帝最疼爱的侄儿,看来我这淮安侯,是当到头了。”
“侯爷。”
老管家无奈而又无力的叫了一声,书房里再次陷入沉寂。
第二日,京兆千牛卫长驱直入淮州,于淮州城前宣旨: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淮州淮安侯武曌麟,为己私利,通敌卖国,现已卖国之罪论处,诛杀九族!”
武曌麟携武家上下跪在淮州城前,听着千牛卫总将宣的旨意,无可奈何的摇摇头。
通敌卖国?笑话,他武曌麟就是一个虚名的侯爷,半点实权没有,被软禁在这淮州城,没有皇命不得踏出淮州城,而戎夷远在几千里外的草原,他怎么私通戎夷,新帝想要他死,就不能找个真实点的理由吗。
“李将军。”武曌麟没有谢恩,他拍拍身上的土,站起来,笑着看着这千牛卫总将。
“看在我将死的份上,能不能再让我看一眼淮州城,你知道我是个文臣,没有半点战力,不会妨碍到你办公。只是我久住淮州,对这里感情深厚,想最后再看一眼,可以吗?”
“可以,当然可以。”
李元霄看着已生白发的武曌麟,喉头滚动,声音哽咽,想当年年少,两人也曾策马扬鞭,诗酒快活,可是一转眼,他都要亲自送这个不争名利的人上黄泉路了。
站在淮州城楼上,看着三月烟雨的淮州,武曌麟仰天大笑,胸中虽有恨意难平,但是此生,已然无望。
“李将军,剑借我一用,你这柄剑还是姑姑在世时候赐你的,就让我用这柄剑,上路吧。”
李元霄闻言拔剑,双手捧剑,奉于武曌麟。
“武侯,走好!”
武曌麟接过长剑,看着李元霄,笑言:“李将军,你虽是狄阁老麾下,但毕竟曾为姑姑最得意的大将,新帝对你的猜疑必不少于其他武周旧臣,今日你这柄先帝所赐之剑沾上了我这个先帝最疼爱孩子的血,日后,他就会对你放心了。”
“曌麟,你呀,还是原先的样子,但凡当年...”
“元霄。”武曌麟打断李元霄的感慨,对他摇摇头。
武曌麟转身,登上城墙,看着那关山万里,看着那大好河山,挥剑,自刎。
“恭送,武侯!”
李元霄仰天长喊,热泪滚滚而下。
当夜,武曌麟自杀的消息传回洛阳,新帝李笺洵大笑,李唐一脉大笑,武周,终于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