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小小孩来了,来到了这个世界。
从那以后,老小孩的世界里多了一个小小孩,一个很丑很丑的小小孩,一个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小小孩,一个无理取闹的小小孩,一个抢他好吃的的小小孩。
转眼间,小小孩三岁了。老小孩开始教小小孩写毛笔字。可谁知道,小小孩不但没写出一个正经的汉字,还把老小孩视为珍宝的毛笔字帖涂的乱七八糟。老小孩很生气,他吼了几声后,收起了字帖。小小孩以为他生气了,可第二天,他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笑呵呵地教小小孩练字,一如既往地对小小孩好。
渐渐地,小小孩胆子大了,也可以说,小小孩从未怕过老小孩。小小孩用油画棒在老小孩的柜子上画满了外星生物一般的小人,一个个长得千奇百怪:头是三角形的,眼睛是菱形的,嘴巴直接就是一条线,有的甚至没有。大小孩们生气了,可老小孩却开心地笑着,表扬小小孩画的好。
那时小小孩不爱吃饭,老小孩就偷偷地,在柜子里准备好葡萄糖和饼干,什么时候小小孩不吃饭了,就拿出来一点,给小小孩吃。小小孩那时候很任性,很无理取闹,但老小孩总是惯着小小孩。小小孩看见的,永远是老小孩笑着的样子。
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小孩上幼儿园了。
幼儿园可能是好多孩子的乐园吧。但小小孩并不喜欢幼儿园。那里的老师,对于小小孩来说,都是表里不一的,是无缘无故冤枉人的。那时小小孩不想去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也并不喜欢小小孩。小小孩于是就开始了“罢园”行动,赖在家里不走了。
老小孩并没有逼着小小孩必须去幼儿园。
有时,老小孩在桌上铺一张毡子,摆一张宣纸,把红红绿绿的一堆调色盘从抽屉里翻出来,兑上水,勾勾画画,涂涂抹抹地画他的国画,小小孩站在一旁摸摸这儿,摸摸那儿。好奇的大眼睛虎视眈眈地盯着一切新鲜事物,随后到处可见一片狼藉。
有时,老小孩去书画室。自然身后跟了小小孩那个跟屁虫。书画室里人真多啊,他们都是与老小孩年纪相仿的老人。可不知为什么,一见了他们,小小孩立马就安静了好多。小小孩从他们的笑容里,找不到老小孩笑容里边亲切与慈祥。
那时候,时间仿佛过得很慢,每天都在老小孩和小小孩的笑声中度过。老小孩教给小小孩好多好多的谜语,陪小小孩看了好多好多集的西游记,给小小孩讲了好多好多他年轻时抗美援朝的故事……
可或许就是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小小孩长高了,已经可以够到茶几上的电话了;老小孩也老了,灰白色的头发变得更加白了。他快背不动越来越重的小小孩了。
六年了。那时小小孩六岁,该上学了。小小孩的父母,带着小小孩搬出了老小孩家,搬去了小小孩学校附近。从那时起,小小孩和老小孩,一周能见一次面。
小小孩忘不了,周末老小孩那仿佛与她分别了许久的神情。老小孩说:“我就在这屋躺着,听见有人说话,我还以为是你来了呢。然后一想,你在学校呢。”
那时小小孩听了笑呵呵的老小孩说这番话,也只是一笑而过了,并没有去发觉老小孩内心的失落。
过年过节,老小孩和小小孩还是能够经常见面,继续猜谜语,看电视。小小孩越来越大了,也渐渐懂事了。她也开始像老小孩一样节约了,有什么东西大小孩们要扔都会被她挡下,并邀功似的拿给老小孩。每当看到小小孩送来的破破烂烂的小物件,老小孩都会欣慰地冲小小孩笑笑,夸赞小小孩的艰苦朴素。
有一次,老小孩的孩子们给他买了一块墓地,听说还有一棵属于老小孩的树。老小孩对小小孩说了,并对小小孩说,自己以后有那么一天,会出趟远门,很久很久不回来了。那时候,自己就是回老家了。
小小孩那时对生离死别的概念还是似懂非懂,但也知道了出远门就不会回来了,就再也看不到了。尽管只是未来的事,但小小孩哭了,很伤心。
老小孩越来越老了,性格也越来越像个孩子。看着看着西游记,他会扭头对小小孩说:“看着他们打妖怪真想进去帮帮他们。”小小孩要回自己家时他会紧紧攥着小小孩的手,嘱咐一大堆东西。即使再冷的天也坚持一定送小小孩到楼道口。
小小孩本以为这样的生活永远不会发生改变的,但那天,老小孩病了。身体硬朗的他一下子就发了高烧住进了医院,又因高烧不退进了重症监护室。
可小小孩却什么都不知道。大小孩们为了不影响小小孩的小学毕业考试,竟合伙瞒着小小孩老小孩的病情。下了几次病危通知书啊,医生都认为老小孩再也好不了了,就连大小孩和老小孩的老伴-另一个老小孩也都为老小孩痛哭时,老小孩却好了,经过与病魔近一个多月的抗战,又一次回到了小小孩面前。
但老小孩再不能说话了,也下不了地了。他们都说是在医院躺了太久的缘故。小小孩气急了,这么大的事,自己竟从始至终都不知情。小小孩大哭大嚷,并让大小孩们保证,以后老小孩再有什么事,绝不瞒着自己。
可小升初之后,学业越来越重了。能去看老小孩的次数也少之又少。每次见面,老小孩都会更紧更紧地握着小小孩的手,然而,每次小小孩都在大小孩们“回家做作业去”的催促声中和自己的不耐烦下匆匆的松开老小孩的手,敷衍的笑着和老小孩说再见。
第二年。还是春夏交接的时候。老小孩又一次发烧了。先是住进了离家最近的区医院。小小孩通过询问大小孩,得知了这个消息,于是吵着要去看看老小孩。
终于,在一个周末的傍晚,小小孩在白森森的病房里见到了老小孩。第一次觉得老小孩竟是那么瘦,那么虚弱,他的腋下有两个冰袋,身上却还盖着厚厚的白被子。手背上插着输液的管子,身上也不知从哪引了三根管子到右边的监护机上。
小小孩突然就哭了,然后不停问医生,问大小孩,可无论怎么问,都放心不下去。
老小孩一直睡着,直到第二次小小孩去看他时他才醒着。
“爷爷!爷爷!”小小孩叫着,踮着脚越过呼吸机的阻挡冲老小孩挥手。那时老小孩一直发着高烧,嘴和鼻子都被牢牢控制在呼吸机的罩下。可当老小孩的眼睛对上小小孩的眼睛时,小小孩看到,老小孩笑了。那笑就和小小孩以前看到的一样,充满了慈爱。
端午节放了三天假,家人们都说老小孩没事,小小孩不信,要去看看。大小孩告诉她医院端午节不许探视,小小孩半信半疑,直到逼着大小孩答应她下周末去看老小孩才放心。
可还没到下一个周末,老小孩就出了状况。那天正看着电视,突然大小孩的手机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但大小孩却一脸焦急。小小孩有个强烈的直觉:那与老小孩有关!
可大小孩却躲着小小孩接电话,朝小小孩大吼大叫,不让她听清里面的内容。
接了那个电话后,大小孩急急忙忙地开始穿衣服,就要往外跑。小小孩知道那个号码就存在大小孩的手机里,于是就以上QQ为名要了大小孩的手机。
记下那个号码,小小孩却发现备注并不是区医院的名称,而是另一个从未听说过的医院名称。
等大小孩走后,小小孩迟疑的拨通了那个号码:“请问,您这是区医院吗?”“不是,打错了吧。”“哦。”
第一次通话就这样结束。可通话记录不会错,小小孩又一次打了过去。“是××××医院吗?”“是。”“我找××××科的(小小孩报上了老小孩的名字)”“你是他的?”“我是他孙女您能给我介绍一下我爷爷的情况吗?”“刚刚那个是你爸爸?”“嗯。”“那你可以问他们啊?”“他们不和我说,怕影响我学习。”小小孩终于哭了。“噢,目前情况是这样的:病人痰比较多,需要插管手术,如果不插管的话呼吸随时都有可能会停止。”“那插管呢?”“由于岁数比较大的原因,有可能就下不了手术台。”“哦,那我再和他们说说吧,谢谢您。”“行,一旦病人出现危机情况我们会及时通知你们家属。”
挂断电话后,小小孩一边拨通了大小孩的电话,一边拔腿向老小孩家跑去。那时老小孩家正在加固维修,老小孩住在小小孩家附近几栋楼的旁边,再加上小小孩跑得比较急,五分钟左右就到了。
小小孩有四个亲人啊,现在却只有三个在身边。
考虑到老小孩是个军人,奶奶决定,不插管,不在脖子上拉个口子。当兵打仗,枪林弹雨爷爷都没受伤,临了临了,就让爷爷保留着军人的威严走。
那一夜,噩耗始终没有传来。
小小孩去看又一次进了重症监护室的老小孩,老小孩身上管子更多了,几乎时时输着液。小小孩说在心里说:“爷爷!你从没骗过我!你不是说要活到一百岁吗?你还要看我上大学呢!这次也不能食言!”
医生护士们的耐心终于在听到家人们绝不插管的决心的那一刻烟消云散。他们不耐烦地扔下了一张纸,好像就是家属签的吧,确定了一切与他们无关。
那一天下午,离小小孩期末考试还有三天。小小孩去医院,老小孩的手凉了,监护仪上的数据也低的吓人。医生说:“留个人在外边等着吧,过不了几个小时了。”小小孩只剩了哭,走路也软绵绵的。回到家,小小孩求各路神仙救救老小孩,也盼着老小孩能够再一次挺过来。
第二天,本该是上课的日子,但小小孩让大小孩给她请了假。不知道为了什么,就是怕,见不到老小孩最后一面。
十点。大小孩的电话来了。什么都没说,就让小小孩他们赶紧去,打车去。一家人见了面,却正是执手相看泪眼,问奶奶,奶奶也不知道老小孩怎么了,问爸爸,他也不说。
一路上,小小孩心里一直说,爷爷你等等孙女,孙女来了啊,你不是从来不骗我吗,你这次也不能骗我啊……
然而,当赶到医院时,一切都晚了。
二姑说,早走了。
接下来,无论是穿衣服,还是化妆,小小孩都一直陪在老小孩身边,握着老小孩的手。
可老小孩再也不会给她说谜语了,再也不会教她画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老小孩给小小孩留下一张纸片,一笔上大学的钱。
纸片上,寥寥数语,是老小孩“糊涂”时写的:我去找玉皇大帝办点事.婷婷.婷好好学习.
老小孩走那天,下了毛毛细雨。很小,几乎没人会记住。
就像笑容可掬的老小孩,他走了,只留在小小孩一家的记忆里。
但,会永远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