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假期,解渴同学背起行囊,徒步前行,拾级而上,到达一无名山之巅。
无名山之巅有一道观,古雅的建筑半掩映于素雅的竹林间。
解渴同学敲响虚掩的大门,庭院深远处传出悠远绵长的老妇声。
“来者何人!”
“您好师父,我是来拜师学艺的。”
“走错地方了,对面高山多森寺才是学艺之地。”
“多森寺学的只不过是花拳绣腿。”
“请回吧,这里连花拳绣腿都没有。”
“师父你如果不答应收我为徒我就在门前跪地不起。”解渴同学说完就马上后悔了,因为山里多变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冰冷的雨在他豆芽般的躯干上倾泻。
他不得不在门前跪地,尽管已浑身湿透,冷得咯咯作响的牙战声清晰地传入院内。
一个时辰过去,他真的后悔了,他开始痛恨中华民族如此虔诚的求师方式,他不敢确定院内之人是否知道自己还在,他特意高喊一声:“我是诚心诚意的,我还带了很多人民币。”
雨中越发显得寂寥的院内没有回应。
解渴同学企图透过门缝窥见点什么。
他确实有所发现,他惊出一身冷汗,竟然有人翻墙而入。
翻墙者估计被发现了,大喊道:“一绝师太,你想好没有,我今日必须迎娶你的徒弟做青龙帮压寨夫人。”
“都二十一世纪了你这等人还如此为非作歹。”话音未落一绝师太的拐杖便已甩起。
大刀对拐杖,对战场面惊险刺激,却又充满灵巧的动作艺术,解渴同学看不出套路,他完全目瞪口呆。
一绝师太在密不透风的刀光剑影中觅出一道缝隙,以闪电之速送出一掌。
青龙帮主踉跄倒退数步,手捂胸口,嘴角泛出猩红血丝,吼叫一声翻墙仓皇而逃。
解渴同学已跪得双膝麻木,重心突然前倾,顶着门缝的脸顶开了咿呀作响的大门。
一绝师太的拐杖凌空飞来,入木三分。
解渴同学看着钉在门上剧烈颤抖的拐杖尾,目瞪口呆。
他赶紧上前跪拜。“师太请收我为徒。”
内室走出一美艳的紫衣姑娘。
“师父要不要灭口?你经常提到武林不得惊世骇俗,这老外什么都看见了。”
“什么!”解渴同学全身发抖。不过他本来就饥寒交迫。
一绝师太冷冷地看了这可怜的老外一眼。说“那倒是不必,老外眼里的中国功夫本来就如此这般。”
“还不快谢我师父不杀之恩。”
“谢谢师太不杀之恩,请收我为徒吧!”解渴同学心想神秘东方的女神真不少。“您不答应我就跪地不起。”
“美绝徒儿你为他安排一间房吧,我要回房休养一下真气。”一绝师太道。“最近老外流行到中国拜师学艺,物欲横流而精神贫瘠的第一世界终究不敌东方的数千年文明。”
宗教学院,解渴同学初来乍到之时,中文学得不是很好。身为未来的西方神职人员,解渴同学每天抄写圣经的中文译本。其效果两全其美,既深入对基督教义的领会,也练就了一手好中文。
其实效果不单单是两全其美,他还将每天所写以匿名信的方式发给了他心中的东方女神。至于匿名信能达到何种效果,他不曾深究,他心底有所期待。
可谓一箭三雕。
解渴同学兢兢业业,在最神秘的东方所取得的成绩甚至得到梵蒂冈的肯定。
梵蒂冈物色解渴同学并力推其到现代依旧充满神秘的东方国度留学,其初衷一言难尽。如此泱泱大国,无论在穷困潦倒的清代,还是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亦或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都似乎对基督教义完全免疫。所有传教士在这片国土上其形象所特有的使者威严于众人眼中荡然无存。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境况?历史认识的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或者是文字表达的差异?
不得而知。
世界著名的梵蒂冈不得不将解惑的希望希冀于敏锐、聪明、虔诚的年轻人解渴同学身上。而解渴同学的表现似乎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