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在三柱香之内,以春夏秋冬任意一个为名,做出一首诗,经评委老师评审满意者方可进入下一关,下面就开始吧,有意参加者请到台上来,各位青年才俊尽显风流吧!”紫衣老者站在台上高声宣布了第一关比赛条件。
一时间,好不热闹,几十位公子书生陆陆续续都走上台去,首先出声吟诗是一位肥头大耳的胖子,这位仁兄倒是毫不怯场,放开喉咙高声吟道“学生周天海,以春为题,作诗一首
春天睡觉蚊子少,就算裸睡也不咬。
夏日炎炎秋过了,兔子冬天吃干草。”
“扑哧”一声,台下的听众笑声一片,就连端坐椅子上的三位老夫子也一改面无表情的容颜,差一点被一口茶水呛着,“鄙人抛砖引玉,抛砖引玉”这位周天海公子讪讪的说道,丝毫也不觉得脸红,还是昂首挺胸的走下擂台。
对这位仁兄的高才厚颜,连张帆这个销售精英也自愧不如,“哥,高木匠一年能赚多少银子呀?”张帆在台下悄悄的问张函。
“我师傅手艺好,一年到头活都堆着,除了收庄稼基本都在忙着,差不多一年能挣个十几两两银子吧,奥,你问这个做什么呀?”张函好奇的看着弟弟。
“我也上去挣个一百两银子如何?”张帆一本正经的说道,“哈哈哈,你可别逗哥哥了”张函闻听此言,本来被刚才那位周公子逗乐的嘴这一刻都快张成了瓢口子,“我的好弟弟,哥哥知道你从小就聪明,可这几年你不是身体不好没有进学堂?太可惜了,要不没准你还真能成为官老爷哪!”说着说着,张函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惋惜的看着自己的弟弟,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心疼和无奈。
“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这些天我经常去听学堂先生的讲课,很奇怪,我感觉都能理解,并且晚上睡觉的时候,在睡梦里还经常有仙人指点我哪”张帆伏在哥哥的耳边,悄悄的对张函说,“我也上去试试看看仙人指点的灵不灵,这话你可不要告诉任何人。”顾不得张函的一脸诧异,在哥哥一脸不可置信的神情注视当中,张帆迈着平稳的步子,稳稳当当的走上台去。
“乳鸦声中玉屏空,竹枕新凉品西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园悟叶月明中。”一位白衣公子徐徐吟道,端做在方桌前正中间的评委董先生听得频频点头,董先生是宛城县的县长师爷董文良,据说是一位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举人,因年轻时性格耿直,不会阿谀奉承才一直没有出人头地,人到迟暮之年才蜗居在本县做了一个幕府师爷。“方淮滨方公子过关”紫衣老者高声宣道,白衣公子方淮滨面露喜色,方淮滨面如冠玉,眉目疏朗,倒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物。
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比拼,终于轮到最后一位张帆亮相了,台下的有张家庄附近认识张帆以前是个傻子的,早就在那里对着周围的一些人叽叽喳喳的说开了,张函更是紧张的双手不停的搓着,身上的汗珠子就没有消停过,一直渗透了他的粗布衣,像被大雨淋湿过了一样。
三位评审先生上下打量着一身粗布衣,俊眉朗目,双眼亮若星辰而又充满着儒雅气息的张帆,虽然一身布衣乍一看上去平平淡淡,但仔细打量之下,越发感觉到此人的气度不凡,竟有深不可测的味道,就连一向孤傲清高的董师爷也琢磨不透。
“在下张帆,就以春为题,小子献丑了,贻笑大方,重在参与!”说罢朗声念道,“胜水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好,好,好诗呀好诗!好一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张帆话音刚落,正襟危坐的董师爷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起身站立之时,不小心打翻了放在手边的茶杯,而另外两个评委也是激动不已,小声呢喃着品味张帆的佳作。
台上刚才一个个趾高气扬的公子秀才,本来都是冷眼旁观想看这个布衣少年出丑闹笑话哪,此刻,一个个像霜打的茄子,低着头露出了一副震惊不信的表情。而台下的张函更是两眼圆睁,大嘴张着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那表情要多生动有多生动,可惜的是这个时代没有照相机把这个精彩瞬间留住。
经过了第一轮吟诗比赛,留在台上的只剩下接近三十人,“下面进行第二关,对楹联,本次活动共设六副楹联,能对上三幅,对仗工整;评委审议合格者进入最后一关”紫衣老者继续宣布着第二关比赛规则。
“第一联上联,,我家小姐触景生情写出的上联,,请哪位公子补充完整,池中荷叶鱼儿伞”紫衣老者高声吟道。
形形色色的下联都出来了,其中最有趣的当属一富家子弟在台下随从的示意下,对出了“被里棉花虱子巢”的骇世惊人之下联,到张帆时,他不慌不忙的对出了“梁上蛛丝燕子帘”的精妙佳句,惹得三位评委赞叹不已。
“第二联也是有我家小姐创作,双镜悬台,一女梳妆三对面,求下联?”
方淮滨对出了“独木做船,三客同坐六眼望”,评委也勉强点头过关,认真思索了一下,张帆的脑海中想起家中来客人时,到天黑客人告别,家里人送客人,作揖客退,姿势映照在墙上,出现了影子,这情景启发了张帆,他气定神闲的说出下联“孤灯挂壁,两人作揖四低头”,又是引起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第三联乃大小姐的老师所出,各位才子们听好了,室内焚香,烟绕画堂蟠白蟒。”
“空中放筝,布飘云中如苍鹰”方淮滨得意洋洋的大声喊出了自己的下联,而张帆只是淡淡的一笑“池边洗砚,墨随流水化乌龙”随口而出,从容不迫,对仗之工整,词意之精确,确实要高出众人不止一筹。
“泪滴汉江流沧海,这第四联的上联是大小姐的老师途经汉江时偶得一联,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求得如意下联,今日也请各位才子们能让大小姐的老师如愿以偿”话音一落,众才子面面相觑,此联的最难之处是每个字都用三点水做偏旁,而且表达出了一个完整的意思,一个个苦思冥想起来,大约半柱香时间,张帆看看左右无一人吭声,而评委老师都用希翼的眼光盯着自己,尤其是那位大小姐的老师,渴望下联的迫切眼神让张帆不由得心声怜悯,“嗟叹嚎啕哽咽喉”听着张帆徐徐道出下联,这七个字都是用口字做偏旁,完整的勾勒出丧失亲人悲痛欲绝的样子,堪称天衣无缝,完美无缺。那一刻,坐在右侧大小姐的老师几乎也要忍不住仰天长啸了,几年来绞尽脑汁的问题今日居然在一个弱冠少年这里迎刃而解,那种喜悦和激动不足为外人道也。
当这个堪称高难度的奇联被张帆对出来了以后,台上台下众人看着张帆的眼神都变了,尤其是张函热泪盈眶,在心里默默的为弟弟骄傲着。
“第五联的上联是大小姐的父亲在杭州游玩六和塔得到的,请听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紫衣老者继续大声念道。
张帆轻松的伸了伸手,轻轻的摆了摆,一直用嫉妒的眼光看着张帆的方淮滨禁不住眉开眼笑,大声嚷嚷“张帆也对不上来了,哈哈哈”
“哎,他已经对上了,张公子真是老夫平生所见对对子最好的奇才呀”董师爷忍不住开口了。
“不可能,他什么都没说”方淮滨公子瞪着疑惑的眼睛质问道。
“张公子伸出了一只手晃了晃,代表的意思就是下联;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董师爷解释说,众人这才恍然大悟。
“最后一联是当朝名家,曾做过太子太傅,学富五车,名满天下的谢雨轩先生,在董老爷的挚交好友梁老爷那里,观看【三国】时写下的一副上联,快二十年了,一直没有找出合适的下联,借此千载难逢的机会,梁老爷就锦上添花,把此上联呈现出来,期望能得以下联”紫衣老者神情激昂的说了最后一联的故事,足足把台上台下众人的心都调的老高,引颈倾听上联,“听好了,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七擒六纵,五大原中,四十九盏星灯,一心只望酬三顾”
高,实在是高呀,禁不住连张帆也在心里默默的赞叹道,不愧是名满天下的大家,单单一个上联就把诸葛亮一生最辉煌的事情活灵活现的展现在众人眼前,闻听此精妙绝伦的上联,众才子包括三位评审在内,都陷入了深受的思索当中,能对出谢雨轩大师的上联,不能说名动天下,最起码也是一鸣惊人,才惊四座,说不定还能赢得谢大师的关照哪,这可是比啥都宝贵的事情。
<ahref=http://www.*****.co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