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活在流水线上的青春》《宫锁帝梦》《悟空与紫霞》《宗师门徒》,给你不一样的精彩!
求票!!!!
自从战争动员令下达,山东就成了主要的战备后勤基地。由于运输量大,路途遥远,致使车辆和牛马大量损毁死亡。
来往运粮的路上,常年保持数十万人的规模,士卒民夫大量死亡,路上尸体叠着尸体。数十万民夫大量逃亡,不敢回家,民夫自此变成乱民,民变的苗头自此点燃。
与此同时,频繁的徭役挤占了耕种时令,导致山东、河北等地大量农田抛荒,粮食价格飙涨。
而各级官吏依然横征暴敛,加之黄河泛滥、洪涝成灾,致使老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存底线被彻底突破。
大业七年冬天,山东邹平人王薄终于在饥寒交迫中率先在长白山拉起了反旗。四面八方的贫困百姓无处安身便像潮水一样涌向了长白山。
从此,王薄带领部众在齐郡、济北郡一带纵横出没,攻击官军,劫掠府库,穿金戴银,吃香喝辣,日子过得逍遥滋润。
看着这一切,山东各地豪杰无不怦然心动。于是,多股反叛势力在一夜之间遍地开花!
隋军来势汹汹,高丽的大将乙支文德却早有准备,以他丰富的军事经验早就判断出隋军已经缺粮,缺粮的隋军进入朝鲜半岛越深,那么离失败也就越近。
在乙支文德的指挥下,高丽军一触即溃,连战连败,宇文述军一天内连续七次击溃高丽军。
全军越追越近,越追越急,已经渡过了清川江,距离平壤只有三十里!咫尺之遥,却是天涯之远,三十万隋军到此时已经是强弩之末。
就在宇文述率领大军后撤时,高丽士兵蜂拥而至,四面围攻,宇文述带领大军且战且退,总算退到了清川江边。
隋军立即抢渡清川江,大军刚刚渡过一半,高丽军又追了上来。负责殿后的右屯卫大将军辛世雄战死,殿后军队失去统帅,顿时崩溃,继而隋军瓦解,四散逃命。
等到盘点人马,宇文述一脸死灰,当初东渡辽河九个军共计三十万五千人,而回来的却只有两千五百人!
三十万兵马毁于一旦,一征辽东的结果只有两个字:失败。
这一天是大业八年七月二十四日,皇帝杨广大发雷霆,下令捉拿宇文述等归案。
第二天,也就是七月二十五日,杨广起程回涿郡,一征辽东就此结束。
就在征辽东惨败的几天后,皇帝杨广下令,将黎阳仓、洛阳仓、洛口仓、太原仓粮食运到望海顿储存,民部尚书樊子盖留守涿郡。
大业九年正月初二,距离上一次下诏征讨高丽整整一年,皇帝杨广再次下诏:全国军队再到涿郡集合,准备再征辽东!
哪怕此时已经民变四起,哪怕此时国家已经岌岌可危,杨广就一定要将征辽东进行到底,
为了安心征辽东,皇帝杨广做了些人事安排,刑部尚书卫文昇辅佐代王杨侑留守西京大兴,民部尚书樊子盖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
杨侑、杨侗都是元德太子杨昭的儿子,皇帝杨广的孙子,当时年纪均为十岁左右。
李渊也被杨广调回京城大兴,出任殿内少监、卫尉少卿,跟以前地方大员的身份相比,现在的角色相当于宫廷打杂的。
大军再次出征,李渊带着两个儿子也夹杂在送行的队伍之中。但是,回来的路上一直郁郁寡欢。
离开京都大兴已经五年了,再次回来,李渊与窦夫人少不了要上下拜访走动一翻,府邸也要里外收拾一下。
一时府中忙得不可开交,而李世民却忙里偷闲,偷偷地跑出去逛大街。
大兴城从兴建到如今才不过区区四十余年。格局方正,皇城紧贴城北而建,一百一十个坊分布于皇城西面,东面,以及南面。
皇城南面正门丹凤门所对的朱雀街,正好也是整个大兴城的中轴线。
朱雀街贯通南北,南面尽头便是大兴城城门明德门,全街宽达五十丈。其他坊间街道亦笔直通衢贯穿南北或是东西,往来便捷,四通八达。
李世民东走走西看看,真的是一个很繁华的城市,市井买卖各种各样,各地口音交错,人来人往。穿梭在人群中,难以辨别方向。
这时就见一家书斋,规格挺大,一楼专为卖书,二楼为茶社,以此来留住这些读书人,在此喝茶读书交友辩论。
往来的不是秀才出身,就是世家子弟的读书之人。
李世民对书不是有多大的兴趣,到是很想听听这些世子们之间都喜欢讨论些什么问题。就随便找了一张桌子坐下,细听起来。
此时就听一书生侃侃而谈,说道:“这一次我大军一定能够旗开得胜。”
“何以见得?”有人质问道。
“皇上这一次比上一次做了更加周密之准备,难道你不知道?”
“说来听听,愿闻其详?”
“皇上分别让两位皇孙出来监理国政,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此一去不拿下高丽,誓不罢休。”
“非也,十岁的孩子当政,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啊!”
“大胆,你们敢随意在此议论国政,诽谤皇上,给我拿下······”这时,突然走出几位男子,将那三人押走了。
众人一看,纷纷都开始下楼离去了。
这时,李世民看到一个衣着简朴的世子叹了一口气,垂头丧气的也要走了,小声问道:“兄台,何故叹息不止?”
那世子这才仔细打量他,就见他一身锦缎罗服,气宇轩昂,说道:“你是第一次来这里吧?”
李世民想不到一眼就被他给看出来了,急忙拱手问道:“刚才那些人是?”
就见那世子看了看四周,这才小声说道:“莫谈国事,莫谈国事。”然后急忙匆匆下楼去了。
李世民随后也下来了,这时,就见那世子正在与另一个少年挑选书籍。
李世民偷偷看了一眼,是一本《战国策论》,随后,就要出去了。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了争吵之声,李世民回头去看,就见那世子正在为那本书与店家吵起来了。
原来他的钱没有带够,就想着能不能拖欠一天,明天一并付清。
李世民看了一会儿,就见一旁那少年眉清目秀地,不好意思地低着头,站在身后也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