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给秦朝挖墓之前,必须把秦朝先辈们建立起来的破墙拆掉。墙虽然破,但也还是墙。
而上天找来拆墙的两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赵高和胡亥。他们的拆墙技术之高,让天地愕然,人神共愤。
胡亥登上帝位,只有一个心思:享乐。他显然没有明白皇帝这个职位到底应该干什么,这能怪他吗?在他心里,估计从来没想过自己能当上皇帝,他没有准备,他的人生目标就是玩,玩,玩,使劲玩。可偏偏他当了皇帝,他活得很潇洒,可大秦帝国却陷入绝望。
开工吧,要拆墙了。
人生多么短暂哪,我既然已经当了皇帝,要赶紧享乐,可以吗?胡亥到了咸阳如是问。
赵高的回答很干脆。他是巴不得胡亥啥事都不要管,自个儿乐去。因此他的回答是这样的:这就是明君应该做的而昏君不做的事情啊!(说反了吧,赵大嫂)可是沙丘的事情,各位公子和大臣都在怀疑咱们,他们都是有权势的人,你刚当上皇帝,恐怕他们不服会生变。臣战战兢兢,陛下你怎么乐得起来。
“那怎么办?(为之奈何)”胡亥也很怕。
“没有办法,只能统统杀光!”赵高露出了狰狞的面目。
“好。那就都杀掉吧!”
于是,咸阳城一片血腥,胡亥的十二个兄弟,十个姐妹相继被杀。辩解没有用。最令人愕然的竟是公子赢高为保护家人,主动上书求死,胡亥很高兴,准死,还赏钱。所谓蝼蚁尚且偷生,一个遵纪守法的人为了保护家人要上书求死,对这种现象我只能无语。一个国家到了这种地步,不灭亡,那是奇迹了。
对于这一切,不知道骊山墓里的始皇作何感想?估计得气得爬出来再死一次。
当然,看到这里,每个人都会不禁发出疑问:那些王子公主怎么就这么听话,连个反抗都没有?(至少史书上没有记载)。
能看到的只有公子将闾反问了一句,我们从来未犯法,平时恭恭敬敬,为什么会有“不臣”的罪名?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连句硬气话都没有,更别说反抗,就连扶苏也是诏书一到,不问真假,乖乖自杀。
一代猛皇的儿子怎么一个个跟待宰的羔羊,真让人纳闷。他们还是人么,咋连求生的本能都没有,至少垂死挣扎下,总可以吧。虽然不是王爷,没有军队,家丁总有,亲信总有,搏一下,说不定秦国还有戏。可是无论史记,汉书除了公子将闾的那几句质问和公子高的主动求死之外,便没有更多的言语了。
血雨腥风,却寥寥数语。郁闷至极。稍微的推断一下,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赵高在谋划屠杀他们之前已经将他们全部控制,他们来不及反应。
第二,对胡亥报有希望,那时候胡亥还在学他老爹四处显摆,以致于不想反抗,因为在大多数人眼里胡亥是个比较仁慈的人。
第三,有所反抗,但零零星星,很快被扑灭,没有必要记载。
当然,三种猜测并存也是有可能的。
还是重复那句老话,历史没有假设,人死不能复生。
拆墙还在继续...
在苛政方面,秦二世豪不逊色于他老爹,法律更加严苛。在奢侈劳力方面,更是有过之而不及,停止修建的阿房宫开始恢复修建,召集更多的兵役人员护卫咸阳,更绝得是,粮食还自带。给老板干活,不发工资,还得自备干粮,这不明抢吗?
秦二世就是在抢,在赵高的指引下疯狂的抢,抢一切可以抢的,搜刮一切可以搜刮的。
秦二世的昏庸自然给了赵高弄权的机会。
赵高毕竟是赵高,弄权的手段也很高。为了过把权力的瘾,他开始在朝中安插大量亲信,他的兄弟赵成封了中书府令,女婿阎乐(干女婿),被封为咸阳县令。然后排挤正直的大臣,这一切做完后,终于,他瞄准了通向权力宝座的最后一个障碍,李斯,曾经的同盟者。只要李斯还是丞相,他就不能过于放肆。至少表面上不能。
而要除掉李斯,只有一个人有这种权力,那个人自然是胡亥。
对付他,赵高的办法是,一旦胡亥玩得不亦乐乎,便唆使李斯进谏。一旦胡亥闲得发慌,既便有天大的事也不让李斯进谏。久而久之(也没多久),胡亥就生气了。
皇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赵高便趁此机会马上进谗言,说陛下你做了皇帝,李斯没得到好处。那老哥是想封王呢。
胡亥更生气了。赵高见第一把火有了效果,便烧了第二把火,李斯他儿子李由跟陈胜是同乡(此时已起义,为了叙述方便,不得不先让他出场),所以陈胜经过三川郡的时候,李由就没阻止过。
胡亥已经暴怒了,奸臣(可惜少骂了一个人)!他心里这样骂道。马上下旨审办李斯。
李斯上书申辩,没用,过了几日,胡亥的怒火还没消完,李斯又联合将军冯劫和右丞相冯去疾联名上奏,建议暂停阿房宫的建设。
人哪,不服老不行哪!李斯真的老了,老而昏聩。胡亥彻底怒了,老家伙,你Out(英文:出局。音,凹特。)了,老家伙,去死吧。先帝的工程你也敢说三道四。滚吧,滚到棺材里去吧。
李斯父子,冯去疾,冯劫一同下狱,二冯不堪**,于狱中自杀。公元前208年7月,
赵高终于将李斯定案,结论很干脆,就两个字---腰斩。
上刑场的时候,他才幡然悔悟,沙丘之谋,自己大错特错,大秦帝国,灭亡在际。他却只能带着无尽的愧疚,去面见先帝。
赵高又赢了,他长舒了口气,咱(za)家终于可以肆无忌惮,为所欲为了,咱家好开心啊。
俗话说,出来混,总要还的。李斯还完了,你赵高还的时候,还会远么?
秦王朝自从商鞅变化时候起,一直实行严刑峻法,但由于那时君主还比较贤明,臣下也比较正直,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与其他国家的矛盾,到了始皇帝,统一天下,虽然各种徭役,赋税也很繁杂,老百姓并未见得过得比战国时候好,六国后裔也念念不忘光复故国,但迫于秦始皇的雄威,倒也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秦二世即位,昏君奸臣当道,各种新仇旧恨迅速的堆积,灭亡的稻草很快就要压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