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如一,始有神灵,而后有万物,…………!”
“天地如一,生灵如一,性灵如一,此为众生之源本,混沌蒙昧,开灵启智,通达自身,此为诸类之始悟。…………!”
“始有性灵,感于天地之神异,通达八方之玄奇,善思之,悟之,明之,知之,方能言之,道之,诉之。”
“天地混一,源于根本,再而演之,万物诸象,源之根本,言一,言二,言万物。故有先有一者接有二者,再有万物化生。”
“天地根本之法理,在于易演化生,诸灵诸生诸物莫不如是!”
话语一起丘山之地氤氲光气渐厚渐浓,又有诸多万物姿态即闪即灭即有即无,万物诸象奇异植物千奇百怪姹紫千红,腾腾灵光如雨落,道道流霞放溢彩。
寒先生盘坐石岩之上淡漠高远,似居坐其上又好似居于空天之间若近若远。眸子清灵神采大盛低眉顺目,观一方如若尽观天地一切,深邃莫测至威至德。
“混元演化万物有分,天地之距,灵物之别,雌雄之异,大小之差,………………!”
“有分即有异,有别既有差,万物万事万灵皆有其根本,此中之妙可言法理。法理甚高却又于微末之处尽显,此亦是其中之妙。”
“其中之妙,言之不足万一,尔等若要尽彻,唯有自身明悟方可!”寒先生神目环顾四周诸灵,轻言道。
石岩之前有一灵拜服于此,趁着寒先生讲些间隙,直言询问一二不解之处:“依先生之言,万物皆变,我等皆尊变易之理,如此循自然之法自是可生存与世?”
法眼观望岩前之灵,寒先生面容不动,言道:“世间繁复,天地繁复,众生繁复,世间一切莫不遵循根本之法理,其高其奥深之远之。”
“尔等一众,又怎知汝等一举一动皆非手法理所限?世间生灵完事万物皆要遵循冥冥法理,万灵自身念思起伏行动坐卧,亦是如此。”
“尔等诸类不同,有翼善翔,有臂善斗,多目善望…………!汝等之别尚有大同之处,若放眼世界其异更甚,诸类之分虽源一处,却已有天地之别。”
“一者二,二者万物分,法理有生万物莫测,若明其中一二诸灵可受之不尽。”
石岩左右有一小儿举手询问:“先生是否明悟其中法理?”
寒先生法眼流露清亮智慧之色,轻笑不语,眸子深沉大袖一挥,周遭诸多异象尽消,言道:“法理之妙谁又能尽知?”
言罢,面容一正观望岩前诸灵,眸光闪动,道:“生灵存世需求自身,只盼天地此是大缪,生灵各思存生之法,逃灾避难便是如此。”
“强健之法只在自身,或运使天赋或外求它物亦属如此。…………!”闻听寒先生此言,一众生灵精神一震,心中有切切期盼之意。
寒先生眸子苍茫面容不变,直言道:“世间一众有异有同,强健之法便在其中,明其法理,悟其根本,了其衍易,便可自强不息。”
“惜哉,生灵尚蒙昧不识其中变化,不识其表,更不明其理。”
言之此处寒先生言语一顿,法眸扫视全场,智慧清净灵性之光熠熠,神情仿若天空大星一般目空一物。
肃声言道:“何为修行?明法理,了世间,强自身,逞威能,虚玄内身心有灵,意化高天日月明,此为强大之途径,修行之法门。”
“万物混矇天地初始,性灵有生再而分易,诸灵易一而同生,一易之法便是世间修行之正途。”
寒先生正襟危坐于磐石之上,虽观望石岩之前众类,法眼深邃目空一无,面容冷峻不动,缓缓言说。话语一起,原本消弭之异象又层层波澜兴起,腾腾灵雾升腾混杂点点多彩异芒。
玄黄赤青四色光虹自天极之处垂落绚烂磅礴,映照林海万里渲染成四色之象。此景万灵尽可观视,尤其深处丘山之上,一众生灵更是震惊变色。
四色光虹垂落世间,自极远之处亦可观望一二。有灵,身与山巅齐高,动行之间惹的万物惊恐,仰天长啸声震如雷。有灵横卧岩溶之处,炽烈溶解万物神情变化漠然至极。
极远之处有一雄伟壮阔俊秀神杰之山脉,氤氲光霞笼罩八方看不真切其中,似类与小丘山,却更有神异之意。山脊起伏连绵不定仿若巨灵之背,细观之正在微微颤动不已。
无双灵杰之山,深邃之处有一天成洞穴,混沌弥漫其中千变万化,忽而混沌之中有一双眼眸轻睁,好似聚集万千风情世间美好。脚步之声响起混矇之中,有一灵自其中走出,面目朦胧看不真切。
无双眼眸望了一眼垂天之色,眸光流转低声轻言:“还是成了……?……善也……。”
四色光虹横空于天,其下丘山之上氤氲光霞层层叠叠,半山腰之处奇异果木飒飒摇摆不止,斑驳井口内汩汩灵泉涌冒。寒先生言语之声轻淡,却响彻周遭山下,言道:“自身若能明悟法理为最上,此为世间正途,其中甚艰甚难,了然者少之又少。法理高玄难明,故吾有一二法门可助诸灵修行。”
“万物万灵强大之法不外乎内外二法!外者寻取天地灵物补足自身,万灵皆行此。易也难也,只看机缘罢了!”
言之此处,寒先生眸光闪动似有意念升腾,观望诸灵情况后神情复归苍茫,言道:“内者致力于自身,法理万物,里表有别,诸力混世诸相天地。”
“是以,世间万物皆有其灵皆韵其力,法理表显万相万力,修行之法门便在其中。”
寒先生法眼淡漠目空无物,俯视一众生灵,言道:“”尔等有何疑惑之处,可问来。
岩前一众虽有心询问,却不知从何处讲来,隐有感悟却朦胧不解,寒先生所言多高深晦涩,一众生灵多是听了个一知半解。今日讲学之言,让一众生灵有些许失落,原本他等皆是想听一些具体强大之法门,听来的却是一众难明之言。
眸观诸灵神情,寒先生面容不变淡漠高远,即使一众生灵未曾得悟,他却也未曾在意过一二。此次讲学不过是寒先生些许尝试,若有生灵自悟相力他亦是乐见其成,不定若心起或帮助一二。
此时看来却是有他思虑不足之处,难道是他所诉之言…………?
“先生我有一问,世间若有相力,其中是否有诸多分异?好若万物有相,万灵有力?”岩前一道稚嫩声音响起。
寒先生见一小儿正举手询问,颔首言道:“世间相力混淆,若有心皆可易觉,与尔等来言便是各自天赋之处,此为相力之外表,其善各异。”
“天地有四者言为大相之力,高渺莫测充沛与世,曰地,曰火,曰风,曰水。此四相之力为天地之根基万物之根本。”
大氅长袖一挥,岩前有土地之象,火焰之象,风息之象,流水之象转变浮动。其渐而变四相之力混成,一方微末天地生成。
“敢问先生,天地是否由四相之力而成?”有丘地居民举手询问。
“此言差矣,世间诸力混成,四大相力只占其中三四。”寒先生言道。
“我等可能运使世间诸力?”翼首居于前首之处拜服于地,恭敬询问。寒先生回言:“虽极难,可,天地有灵,生而可运使诸相之力。”
“相力存于万物本身,触之感之皆可运用,尔等亦有一二可运使少许,亦算是有些灵性!”
居于前首之处苍老之灵,神情面容恭敬,拜服于地询战战兢兢询问:“敢问上灵,若自身天赋亦是为相力,又怎能随意运使?”
“上灵?”寒先生眸光一动打量苍老之灵,随即口中言道:“勤能补拙,亦算是一种法子。”
伯丘即几位丘地主事闻言面容一动,神情有些许振奋之情,能得到寒先生认可却为一种认可。
“尔等几者之思足可称赞,补拙磨砺之法却有其称赞之处。”寒先生罕见于讲学之时赞言,此种之法他却是从未想过,亦是他从未于此有所思虑。大者至伟,于精微之处思索,确实更为适合…………!
寒先生神目苍茫智慧有所感悟,言说道:“今日讲学至此,尔等明日再至!”
“是!”岩前两地之民拜服在地谢过先生后称是。有一二居民面目变化,似有言语见寒先生回返屋舍,只能闭口不言。
倒是丘地三小儿无所畏惧,收拾着留下的木墩,不解说道:“不是有传言,先生要传授一二变强之法?”
另一小儿回答说道:“不是还有明日嘛?或许是明日再讲?”
虽有此言三小儿却未再多想,毕竟尚为幼年之时,他等也就是听个新奇,不是太明了其中之概念。心中觉得先生所讲之言,自以往至今皆是如此,大多只能谨记下来,或待日后自悟之。
有愚收拾好木榻,盘坐在石岩左右,呆呆看着身旁石岩一动不动,清凉眼眸中有灵光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