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体悟
回到军营之中的休息间中,两人相对而坐,感悟着体内金丹与天地之间的那种神秘的联系。好像自已就是一只在空中飞翔的雄鹰,轻飘飘地荡漾在空气之中,尽情的飞来飞去,享受着飞的滋味。
努力地回想起小时候爷爷要自已背诵的那几本古书,口中喃喃自语,“修真之道乃天下第一件大事,亦天下第一件难事。以其至大至难,古人皆谓之天下希有之事。是事也,非深明造化、洞晓阴阳,存经久不易之志,循序渐进者,不能行之。后世学人,不究此事为何事,未曾学道,即欲成道;未曾学人,即欲作仙。无怪乎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麟角也。予自幼慕道,未遇正人,不辨是非,乃乱乃萃,几乎受害。修真九要。其法由浅及深,自卑登高,为初学之人作个梯级。不论学道修道,依此九要,循序而入,终必深造自得,且能识的盲师明师,辨得邪道正道。纵不能行此天下希有之事,亦可以知有此天下希有之事,庶不至空过岁月,虚度一生矣。”
细细地品味其中的意思。慢慢的读诵起一首书中的歌。百思不得其解,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定定的望着前面,眼珠一转也不转。脑袋胀胀地痛,“修真,修真,看我华夏这么多年来,流传这么多的神鬼妖魔的故事,真真正正的能有几个呢?‘
“君今洗耳听吾言,道有先天与后天。后天渣质为无用,先天一点号真铅。昧真铅。迷本性,此是修行第一病。玉清殿上少人行。吾今指破神仙境。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静功悟性动取药,内有龟蛇颠倒缩。阴生在午阳坎中,卯酉行特要从容。斗柄拨轮来紫府,笑迎他子客黄公。器皿丹房一撒空。入深山,抱元一,万事俱空不费力。寒暑饥劳不可侵,巍巍九载面墙壁。朝来北海暮瀛洲,忽然功行齐完日。水府三官算寿年,一封丹书下瑶天,青鸾白鹤舞脯翻。直至通明封拜罢,永作长生不老仙。”
失望的摇了摇了摇头,还有太多的地方他没有理解,大多都是结合自已的猜测,不知道对不对。没有一个人教导自已,想要靠自已一个人摸索前进,不知道能有多大的成就。真想像传说中的剑仙一样御剑于高空之中,仗剑千里,那是何等的壮志豪情,失望的摇了摇头,不过想了一会又释然,修真真的有那么好修,那不是乱了套,吗?而且这次也不是没有收获,自已靠这次修得金丹,差不多能打败小龙,也就是爱尔南大陆上的魔导士和大剑师一般,只是自已还没有实验过,不过冥冥之间有一股直觉。即使遇到魔导师,也可以逃走。
为了天齐更好的发挥真正的实力,必须要有一把档次更高的武器,那把以前炼制的剑已经不适合了,为了以后有一把更好的武器,早在之前,就命令众人寻找一大批上好的矿才,如铁矿、锰矿、铬矿、钛矿、钒矿、镁矿、镍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铂族金属等等。走出营帐,心急火燎的叫众官兵将矿才运到了营帐中,吩咐在外守护的军官不要让任何人打扰自已,便飞快的进入了营帐,尝试着运用丹田之中的金丹释放出一丝碧绿的丹火,小蛇般的游走在一块铁矿上,铁矿乌黑色的表面慢慢软化,变为一丝丝通红的液体,慢慢的,整块矿石都变为液体,但是丹火还是不停地锻炼着,液体飞快的挥发掉,只剩下星点红色的颗粒物,惊喜的望着那颗红色的星点,将之放在一个盆子里面后,随即又继续重复着刚刚地动作,而天齐则在审讯那些被抓进来的倒霉蛋,从其中一个大魔法师口中听到了一个重要的消息,日升日落,一整天,天浩的脸颊已经变为惨白,汗珠一颗接一颗的落了下来,但是他的眼里透露着兴奋,望着前面的一把细剑,背身全部通红,古朴的花纹沿着剑柄一直延伸到剑尖,长约一米,宽约十厘米左右,剑中央,刻画着一条狰狞的凶兽,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巨大的扬子鳄奔腾在云雾之中,对,这是一条龙,是华夏人类从远古传承至今的象征,他标示着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千年来,多少华夏儿女以龙的传人而骄傲,多少华夏儿女以龙的传人而自豪,它不仅仅是一种象征,而且还是一种文明传递的火种。
满意的瞧了瞧这把剑,手指轻轻地弹了一下,“睁”的一声清脆的响声从剑中发出,一口精血滴落在剑上,剑身上下宛如一团正在燃烧的火焰,红的让人不敢直视,精血缓缓的被剑吸了进去,这一刻,拿在手中的剑仿佛是活了一般,轻轻地脆响从中发出,好似在表达它的喜悦之情,那一刻,手中的剑就像是身体的一部分,心随意动。
手中剑一舞,破空地声音刺得耳膜生痛,一片片剑花滞留在空中,然后慢慢地消失掉,一手舞剑,一只手背负在腰间,眼睛紧闭,脑海中想象着自已拿着剑和对手战斗的情形,一步接一步,按着自已所想的方式尽情挥舞着手中的细剑,嗡嗡声不绝于耳,步子从羞涩到玄奥,一遍接着一遍,口中一首诗句脱口而出,“玄关一窍通真诀,乾坤辟破蓬壶阔。黄庭紫府金丹客,抱琴待守天边月。龙吟轻鸣虎啸迫,仙剑神曲银归人。骑龙挂剑醉归家,运转三关朝北阙。落日红颜青柳剑,心随意动银花现。神不外游精不泄,气不耗散灵芽植。一息去,一息来,息息相依时相偎,幽幽细细无人觉,青鸾白鹤舞脯翻。直至通明封拜罢,永作长生不老仙。”
那一刻,破剑之声戛然而止!清澈的一双眸子傲视着这天、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