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大会,二人就回到灼灼居住的小院。
灼灼和绿萝,李存孝见罗隐低头丧气,兴致不高,李逍遥也在旁边宽慰,以为两人都没考中恩科。
灼灼心里略微有些意外,不过还是宽慰道“李郎,罗大叔,不用太过难过,这次没中,下次再接着考吧,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罗隐苦笑一声“灼灼姑娘,我是没考中,逍遥贤弟倒是高中状元了。”
罗隐说罢,长袖一摆,就走进自己屋了。
灼灼听着李逍遥高中状元,脸色一喜,见罗隐回自己房间,觉得自己表现的这么开心又有些不合适。
倒是李存孝一脸兴奋,丝毫没有照顾罗隐情绪的想法。
绿萝也是兴高采烈的说到“恭喜公子高中状元,今晚绿萝给公子做一桌好菜,给公子备几壶好酒,今晚定不醉不休。”
李存孝在旁听说今晚还有好酒好菜,也很高兴,也说了几句恭贺李逍遥的话。
这时门外来了一队人马,均都身着红衣,敲锣打鼓的,却是报信的来了。
当头的一位中年白脸模样的汉子喊道“敢问这处是李逍遥公子的住所吗?”
灼灼妙目一闪,答到“正是,不知这位官爷找我家相公何事?”
白脸男子看到灼灼倾国倾城的容颜,一阵恍惚,忽的想起自己的来这的正事来,忙转移目光,看到旁边的李逍遥说到“这位就是恩科的状元郎李逍遥公子吧?”
李逍遥连忙称是。
白脸男子点了点头,拱手道“恭喜状元郎高中状元了。敢叫状元郎知道,明日状元郎卯时需进宫接受陛下晋封,这个是进宫的令牌。”
白脸男子说罢,将一个刻有不知名的灵禽图案令牌模样的玉牌交给李逍遥,李逍遥连忙接过答应,并从袖中掏出十两黄金,交于白脸男子。
白脸男子接过这沉甸甸的喜钱,心中一喜,深感这趟来的值,又额外交代李逍遥一些宫中的规矩,才起身告辞。
李逍遥和灼灼将白脸男子送出门去,见周围街坊邻居此刻对自己指指点点的,一脸兴奋,连忙跟灼灼反身回屋,倒让想看状元郎风采的粉丝们有些失望了。
此刻,在金碧辉煌的大明宫殿,一位头戴九龙金边帽,身穿绣有五爪金龙的黄袍,颇有威仪的中年男子手拿朱笔,坐在龙椅上批阅着一批文卷,能坐在这个位置的当然是当今圣上懿宗皇帝了。
旁边的宦官田令孜见懿宗皇帝一会点头,一会摇头,频频叹息不止,有点好奇懿宗皇帝看的是何文书。
“扶朕如厕。”
过了许久,懿宗皇帝一声命令,田令孜赶紧对旁边的一个小太监使了一个颜色。小太监心领神会,上前扶懿宗皇帝起身如厕。等懿宗皇帝消失在殿门外时,田令孜赶紧上前,翻阅文卷,发现原来懿宗皇帝是在批阅恩科文生的试卷,此刻正看的正是恩科状元李逍遥的试卷。
当田令孜看到最后试卷上剥夺宦官军权的话语时,眼中怨毒之色闪过,咕哝了一句“好你个内史于琮,居然跟杂家玩这个把戏,暂且让你嚣张几日。恩科状元李逍遥,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好大的口气,居然把主意打到杂家的头上了,真是老太爷的屁股都敢摸了。沉静了这么久了,很多人不知道杂家的手段了,回头跟韦保衡韦大人商量一番,杀鸡儆猴,让你知道侵犯杂家的后果。”
原来呀,这次恩科的是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于琮提起的,题目和评定名次也是由于琮设立和评定的。
当今朝堂下大致分为三派,一派是宦官派,主要是由任左神策军中尉宦官田令孜,观军容使宦官杨复恭,依附于宦官的吏部尚书韦保衡,检校司徒曹确,左拾遗高璩。一派是士大夫派,主要代表人物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于琮,吏部侍郎的王元庆,中书舍人赵隐,兵部员外郎崔彦昭。另一派则是中间派,大多是一些功勋子弟。
宦官派掌管十五万朝廷精锐神策军,掌管朝廷军政大权。内部又有趋炎附势小人攀附,手眼通天,能任意废立皇帝。宦官之权依附于皇帝,只知伺服帝王,不知有百姓。曾经有位大宦官说过,不要让皇帝读太多的书,防止他把精力花在与读书人沟通在治国平天下的事情上,那样的话宦官就没啥权好专了。一定要鼓励皇帝多干享乐的事情,打猎或者歌舞什么的,不要让他们空闲,这样宦官就有足够的机会去专权了。
也就是这种心态懿宗和僖宗两位皇帝在位期间“奢侈日甚,用兵不息,赋敛愈急。关东连年水、旱,州县不以实闻,上下相蒙,百姓流殍,无所控诉。相聚为盗,所在蜂起。”宦官专政和节度使为晚唐的败局埋下了伏笔。
一些有志之士当然不肯国家尽付宦官之手,暗地里联手削弱宦官势力。内史于琮心系天下联合志同道合的王元庆,赵隐,崔彦昭等人暗地商议,决定借着庞郧之乱造成人才断层的借口,组织恩科,设立时政题目,选出其中志同道合之士,壮大士大夫派的势力。同时试卷懿宗皇帝也会批阅,这也能间接给懿宗皇帝提个醒。
李逍遥敢想敢说,把唐朝末期所有的弊政一一列举,并提出解决方案,这和于琮等人的目的十分相和,这才将李逍遥的试卷拔为头筹,列为状元。
懿宗皇帝由宦官培养长大,宦官鼓励懿宗皇帝贪图享乐,不误正事。原本宦官专政很多事情不能上达天听,懿宗皇帝以为大唐江山牢不可破,自是贪图享乐,可是最近几年四方乱起,宦官们再也藏不住,懿宗皇帝心里也是十分担忧,担心祖宗社稷陷入危局,才同意于琮提议的恩科之举。
现在懿宗皇帝看到恩科举子们的试卷,知道原来底层民众竟然困苦到这种地步,国家居然有这么多自己不知道的弊政,心中沉痛,这才频频叹息。
田令孜招呼一个小太监上前,密语说到“快请杨大人,韦大人,曹大人,高大人到内侍省议事。”
小太监答应,急匆匆出门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