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文,止水带着添香来到了星海的另一端,化出创世阴阳图,微笑着鼓励添香将自己的血液投入阳眼之中,激发之后,他们看到了添香身体中蕴藏的世界...
凌晨的时光总会如期而至,当止水从睡梦中醒来时,天色已经大亮,他那双原本有些茫然的眼睛,今天似乎清亮了许多,起床后,到户外做了一套体操,舒展了一下筋骨,这是一套比较古老的广播体操,如今的人们早已经忘记了。
回到一楼饭厅,添香已经为三个人准备好了清香营养的早餐,她微笑着招呼止水和刚刚起来的翠岩洗手来吃饭,翠岩这才匆匆的去洗漱,然后精神清爽的过来一起用早餐。
一如昨日,止水坐着公交车去了诊所,添香与翠岩去上课,当三个人离开宿舍之后,一直以来隐形的众神之体闪现了一下,原本有些模糊的脸部已经开始有云雾萦绕着,仿佛那里在孕育着什么,而原本肌肉突出的身材也开始变得线条柔和,而后又消失在空气之中。
诊所的早上,止水依然是帮忙整理诊所的卫生,大家都乐得有人来帮忙,对止水而言这些都是非常轻松的事情,让大家觉得有些意外的是汪敬明今天来的也特别早,并且主动的与止水一起整理诊所的日常内容,对此止水是非常乐得一起共事,对于汪的变化也是记在了心里。
今天在李医师那里讨教的不止有止水,公子哥汪也加入了进来,这让李医师非常受用,趁着上午时间充足,与止水二人探讨了一个极其高深的问题:中医理论中的五行五脏对应说。
“止水,你是学过中医基础的,而且应该是很深入的学习,能够考入天心学院上医系,这就已经是最佳的证明,今天你说说怎么理解中医的五行五脏说吧。”李医师笑咪咪的看着止水二人一脸的高深莫测。
“我对中医的五行五脏说学习过,正是通过对这个医学说法深入学习,对于五行有了一些了解,五行学说是一个生灭循环的过程说明,五行对应于人体五脏,说明了脏器之间存在着相生相消的关系,五脏之间通过对于水和营养物质的运输、分布、生化来完成各自生理机能的运行,若是五脏之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充足,五脏之间的运输通路顺畅,分布机制合理,生化效果良好,那么人的精神和运动就是健康的,反之就会产生运输障碍、分布不均、生化不良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就会对人的脏器生化功能减弱、机体运行动力不足,严重的就是脏器功能丧失、机体运动能力丧失,甚至是死亡。”
“那你说说五行和五脏是怎么对应的,又是怎么相生相消的?”,公子哥汪这时学习的兴趣已经被止水给引了出来,他推了一下钻石切割的无框眼镜问到。
“五行属性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对应的五脏是:肺、肝、肾、心、脾。相生顺序是:金(肺)生水(肾),水(肾)生木(肝),木(肝)生火(心),火(心)生土(脾)。土(脾)生金(肺)。相消的顺序是:肺金消肝木,肝木消脾土,脾土消肾水,肾水消心火,心火消肺金。这五脏之间的关联是按整体的功能作用而言,在身体功能的演变上,因人体对于五脏功能强弱变化的反应不同,所以在检查的时候,要辩证的应用上面的逻辑对于表象产生的原因给予分析,找到引起表象的根源所在,进而产生了中医的两种医治方式:解表、治本。”
“解表是为了让患者消除表象之苦,治本是消除产生表象的根源,许多中成药掺入了西药,西药是为了解表,中药是为了治本,可惜多数用药的医生和患者,未能按解表治本的逻辑变通使用中成药,主要有两种错误的表现:一种是表象发生后,使用中成药的解表功能,而忽视中药治本的周期特性,表象一解立即停药,导致产生表象的本源没有彻底根除,就会出现旧病复发的现象;第二种就是长期使用表本同治的中成药,没有及时的更换只需治本的中药,产生解表过度,又添新病。”
“按照你的逻辑,西药都只是解除疾病的表面现象,而中药只能针对病因产生作用,是吗?”,公子哥汪继续问到。
“中药治表的效果,不及西药迅速,这是因为西药的研制研发方向就是针对解表。西医治病,哪坏看哪,哪疼止哪,哪肿切哪,所有的目标均以表为基,精细分解人体结构功能,已经到了细胞内分子结构,这是中医学一直都希望却没有达到的境界,西医之长在于精细分化,解表之功也在中医之上,这点需要认同。”
“中医也有解表功能,只是更重治本,治本为解表的基础,如果没有中医的治本做为治病基础,只重解表,那么中医的研究发展就会走向西医的方向,从而失去中医存在的意义!”
“精彩,精彩!”,这时李洪森医生不禁喝起彩来!
这时公子哥汪表情有些讪讪的,他是学的西医,而刚刚止水的总结,把他这些年来的学习一语点明,西医重药、重械、重分解,正是把人体的功能结构当成了一台精密的仪器来研究,许多欧美的科幻电影以人体做成机器人的非常多,到底是人形机器,还是机器人形,不正是证明了西方医学的机器化研究吗!
把人不当作人去医治,西医走的方向就是这样的冰冷无情,而这一点,与释家向内求证有着惊人的相似!科学与智慧,正在被西医一点点的推向极致的证明着。
止水这时看着李医师和公子哥汪,微微的一笑,说到:“这只是我粗浅的想法,对于西医我了解不深,中医我还只是停留在知识框架的层面,对于用药治病,根本就不行。中医的强大就在于其拥有海量的临床实践,从实践中来,向实践中去,是一门实践导向的技能,中医能够讲出来的东西,都是经过实践的,所限之处就是讲述实践的那个人的知识层次和实践能力的限制。”
“对,说的太清楚了,中医重实践,但同一个实践在不同的人眼中所描述的都会略有不同,这个说的好啊!!”,李医师这时又是大声的赞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