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自己的化名,王承恩和陈子龙还好,吴伟业就有些不满意。这个吴为的名字和身份,跟梁山的军师吴用就没有多少区别:吴为和吴用一个意思,两人还都是西席。而大明朝廷因为农民起义太多,最恨的书就是《水浒传》。吴伟业是个把细人,颇担心给崇祯皇帝留下潜在的负面印象。因为崇祯在科举时为他正名的缘故,他对崇祯感恩戴德。不想因为这个化名的原因,而让崇祯对自己恨屋及乌。不过这个名字和自己名字的相似度也颇高,锦衣卫显然也是因为这个才给自己配了这个名字,吴伟业又不能把这个原因提出来——否则可能崇祯本来没意识到,被他反而提醒了——而且也来不及换了,只好将就着用。
众人上了锦衣卫的商船,走大运河南下。船的目的地是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治所杭州府,沿路只在几个重要城市停靠,休息补给,其中自然包括苏州。
船行至苏州,通常需要十多天,此次行程紧急,锦衣卫特别要求加快了行驶,减少了停靠,所以预计十天就可以到。正常陆路到苏州,基本要二十天以上,这不能跟军报的加急快马比,那是换马不换人,昼夜疾行,基本上到目的地的时候马累垮好几匹,人也得养上半个月才能恢复元气。
船上当然有锦衣卫的密探暗中保护,只是这些暗卫都不知道自己保护的是谁,只有其中正副首领才知道此行责任之重大。好在一路上并无意外,安全到达苏州,路上并无波折。
到了苏州,一行十人下了船,都是松了口气。崇祯虽然不是没坐过船,但毕竟是北方长大,坐船极少,所以这些日子在船上很不舒服。王承恩也是北方人,可他忠心耿耿,职责所在,即便难受也强忍着伺候崇祯,崇祯也不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自己也难受的一塌糊涂,自然注意不到。好在无论是吴伟业还是陈子龙,更有那六个锦衣卫,都是江南长大的,不敢说都是浪里白条,至少都不晕船。除了贴身的事情得王承恩伺候,忙前忙后这些人都能够分担。
脚踏实地的感觉让崇祯和王承恩都有一种重生了的感觉,吴伟业回到家乡,自然心情大好,陈子龙见到江南景色也是一种久违的归乡之感,只有高文彩立刻给五个小旗打眼色,一个前方探路,另外四个时刻注意着周围。
码头上人来人往,苏州毕竟是繁华之地,他们这一行人并不如何显眼,至多有无聊的闲汉好奇那为首的少爷是不是有什么怪癖,出行都不带一个女的。
崇祯毕竟身体素质好,在码头呼吸了一会儿江南的空气,就感觉晕船带来的不适基本消除,王承恩则在心里总结下次皇帝出行无论如何得带着太医。吴伟业重归故里,见到一切都那么亲切,陈子龙则在心里评估着苏州与松江之间的区别。锦衣卫们注意着周围,不时看到几个暗中守护的同类,彼此心照不宣。
探路的小旗很快归来,说是探路,其实就是去确认一下沿路的安全,吴伟业是苏州人,府衙所在一清二楚,几个锦衣卫不敢说全国城市交通图都心里有数,但来之前至少苏州的交通图早已牢记。
崇祯休息好了也不耽搁,众人直奔苏州府衙。
这一日正好就是陈洪谧找花雪问策的那一日,两人正在府衙内讨论抗旱救灾的具体措施,有衙役来报,说有宗室子弟路过苏州,因为同行的西席是陈洪谧故交,特来府衙拜访。
陈洪谧打开拜帖,看了一眼,当即一惊。拜帖是吴伟业亲笔,陈洪谧即便与他不熟,但是吴伟业的大名还是听过的,知道这是榜眼出身,翰林院任职,绝不可能是什么宗室子弟的西席。陈洪谧心中隐隐冒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又被他压下,心想可能是皇帝足够重视,真的派了哪个信得过的宗室与吴伟业同行。
不过不管来的其他人是谁,仅吴伟业自己,陈洪谧也不能怠慢,怎么也是钦差。赶紧起身,要去迎接,刚迈步,犹豫了一下,问花雪:“丰年,朝廷来人,肯定与那奏折有关。你可要同去一见?”
花雪来之前本以为是朝廷来人了陈洪谧才叫他来,没想到之前没来,却恰好遇到。既然之前都来了,自然心下已经打算见一下,所以也不犹豫:“大人,学生去见见来人,当然没问题。只是学生直接跟大人去迎接,合适吗?”
陈洪谧本就不欲花雪如此大才隐居,见花雪同意见朝廷来人,自然巴不得越早越好,所以说道:“自然合适。走,与我同去。来的是翰林院编修吴伟业吴大人。吴大人是我苏州人士,丰年可曾听闻?”
别人花雪可能不清楚,但吴伟业显然不在别人的范畴,吴伟业是花雪最有印象的几个人之一,是花雪自己标记的需要注意的人物。不为别的,只因为吴伟业在后来为陈圆圆写了一首诗,就叫《圆圆曲》。花雪翻资料的时候已经把所有跟陈圆圆有关的人物都标记了,吴伟业是其中少数的几个正面标记,只因为吴伟业写诗的时候是有为陈圆圆抱屈的情感在其中的。虽然花雪已经要让陈沅不再走陈圆圆的老路,但对于与陈圆圆有关的人和事却不能不在意。
“吴大人才高八斗,远近闻名,学生虽然消息消息蔽塞,但也多有耳闻。”
陈洪谧带着花雪出府衙迎客,一出门,见到那宗室子弟朱在铿,大脑当场当机,尽管他已经有过这个大胆猜测,但真的在苏州见到那个应该在万里之外的身影,还是令他感到震惊。同时,心中也涌起欣慰之感,这位既然亲自前来,可见其对于灾情的重视,对于一个忠臣来说,有什么比君主贤明更欣慰的事情呢?但同时也涌起后怕,这要是遇到什么危险,国家岂不要陷入更大的动荡?
好在陈洪谧毕竟久经世故,很快就反应过来,才没有做出接驾的那一套礼仪,仅以见上官的礼仪将吴伟业等人迎了进去,外人见了,也只以为是对宗室子弟的尊敬,不会有其他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