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了林如海的去世,贾府上下无不唏嘘。正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也就是说,个人的努力最终敌不过命运,这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规律是任何一个人都无法突破的。
以贾家等其他身份相近的家族来推理,林家祖上显然也曾显赫一时,和贾家这类“功名奕世、富贵传流”的百年世家在地位上相差无几,同属封建上层贵族阶层。
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
不过,由于贵族世袭并不具有永久性,所以,林家在“封袭三世”并得到皇帝特别恩赐加袭一代之后,就已经在实际上失去了自身的特殊地位。
官僚社会取代了过去的士族社会,保持世家的地位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家族不能传之久远的原因在于公卿不是世臣。即非世袭官僚制这样的家族只有不断通过科举出仕成为世臣,才能保持较高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由于科举制度的影响,读书入仕不仅成为当时男子实现自我价值的最普遍的手段,更是封建家族改变或保持自身社会地位的最可靠的方式。
科第出身者在官场所占比重之大,科举之优异者如状元榜眼探花等可直接授官的特别礼遇。这些都显示出科举考试在国家统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巨大影响力。
也正因此,科举进身者尤其受人敬重,凡属历经举人、进士出身的官员,称‘两榜出身’或‘科甲出身’,是最正牌、响亮的资格。
林家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
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先是升至兰台寺大夫,后又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对于家族来说,林如海凭借自己的能力延续了家族贵族世家的社会地位。对于国家来说,林如海凭借自身的才能和品质,足以做封建士人之榜样。
林如海的官职实则就是针对专门事务进行监察的御史,负责管理监察盐政。为保证吏治的清明,统治者特别重视监察制度,御史一职因而及受重用。
御史上可规谏君主,下可指参臣僚,对国家政治得失、用人行政以及他们认为大利大害、应兴应革之事,均有发言权。只要不触犯皇权的根本利益,不造谣诽谤、挟私陷害,皇帝极力保护他们,并鼓励他们‘披肝沥胆、极言直陈’,即使所奏不当,亦不怪罪”,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高。
也正因此,担任御史者,在忠于皇帝的前提下,首先必须具有出众的才能。只有进士出身才可以考选监官,而且还必须器识远大,学问渊博,通古今,善文章。善言辩,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不仅如此,御史还必须在个人品格方面清廉正直,不畏权势,刚正不阿。总之,能担任御史者,一般均是德才兼备之士。
在国家政权运行基本正常的时期,这类官员毕竟还是能够对吏治的澄清和纪纲的整肃起到一定程度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特权者的恣意行为,牵制和消弱了地方势力的坐大与分裂,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林如海作为林黛玉的父亲,他的行为和命运变化直接影响了林黛玉的命运。正因林如海爱护女儿,才会有这样的嘱咐:
“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
如今林如海也不在了,林黛玉失去了所有依傍,彻底成为孤女,只能依附于贾府,从此不仅要无依无靠,还生怕他们的多加嫌弃,开始着”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人生。
林如海转任两淮巡盐御史,直到死于扬州任上,前后管理盐政达五年之久。盐政大臣是朝廷为数不多的几个肥缺之一,即使林如海没有搜刮钱财,也有留下不少的财产。
按财产继承方面的律例规定,财产继承人的范围限制于直系卑亲属,共有三个顺序。
第一顺序是亲生子,只认血缘,而不管生母之身份地位。
第二顺序是拟制子,无子者,可立嗣子。立嗣的顺序有严格限制,“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麻。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及同姓为嗣”。即先亲侄;无亲侄,依次为堂侄、族侄。同宗无侄,再立远房及同姓辈分相当者为嗣子。不准收养异姓为嗣子。
第三顺序是女儿,既无亲生子,又无拟制子,则由亲生女继承遗产。无女儿,遗产入官。
只可惜这林家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林如海原有的几房姬妾都不曾生儿育女。林如海又无意续弦,他也就再无添子之可能。因此,林黛玉是林如海惟一的亲生后代,成了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贾母之所以让贾琏陪同黛玉回家,或许就有这方面的原因,让贾琏作为林黛玉的监护人,代为料理林如海后事。毕竟凡是有什么事,贾琏和凤姐也好商量。
贾兰取得了进府学的资格,消息传来,本应该受到贾府上下的祝贺才对,哪知另有一件大事却也在同一天传来了。而在这件大事面前,贾兰进学所带来的喜庆便显得极其微弱了。
这天,忽有门吏忙忙进来,至席前报说:“有六宫都太监来降旨。”唬的贾赦、贾政等一干人不知是何消息,忙启中门跪接。早见六宫都太监乘马而至,前后左右又有许多内监跟从,至檐前下马,满面笑容,走至厅上,南面而立,口内说:
“特旨:立刻宣贾政入朝,在临敬殿陛见。”说毕,也不及吃茶,便乘马去了。
贾政不知是何兆头,只得急忙更衣入朝。贾母等合家人等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
有两个时辰工夫,忽见赖大等三四个管家喘吁吁跑进仪门报喜,又说“奉老爷命,速请老太太带领太太等进朝谢恩”等语。
那时贾母正心神不定,在大堂廊下伫立,那邢夫人、王夫人、尤氏、李纨、凤姐、迎春姊妹以及薛姨妈等皆在一处,听如此信至,贾母便唤进赖大来细问端的。
赖大禀道:“小的们只在临敬门外伺候,里头的信息一概不能得知。后来还是六宫都太监出来道喜,说咱们家大小姐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后来老爷出来亦如此吩咐小的。如今老爷又往东宫去了,速请老太太领着太太们去谢恩。”
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洋洋喜气盈腮。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
贾赦、贾珍亦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奉侍贾母大轿前往。于是宁荣两处上下里外,莫不欣然踊跃,个个面上皆有得意之状,言笑鼎沸不绝。
因此这样一来,贾兰进学的好消息便显得微不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