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午时,跞罟山,谷门圆心场,谷沧看了一下远方的天色道一句;“开始了”。
在远方的中原之地有一山,山顶齐平,居山而设有一庄园,不顾江湖之事,一心闭门铸剑,人云;铸剑山庄。
又因山顶齐平是冰刃之地此山云;平刃山。
今日庄中大小人等多与在剑坛,设坛祭。至虎首,熊首,鹿首,羊首,牛首五首祭天。至麻,黍,稷,麦,菽五谷祭地。至金,银,铜,铁,锡五金祭祖。
众人参拜,应天和人。
剑坛一层是八卦,二层是八剑,三层中心有一新铸之剑。
择大吉之日,大吉之时,向上焚表。霎时离位起风,过震位,转坤位,至艮位,到坎位,经巽位乾位兑位行至一周,愈来愈大,上至二层,天云随之转动,叫一个风卷残云。
一时又电闪雷鸣,霜起,雾起,露起,雨起,雪起,随之而上下,忽有祥瑞,惊虹一现,奔至剑身,霎时又归于平静,云端高渺,冭上三清。
曰;此剑为“云冭,然也”。
另一山庄,财源山庄。张阳回到屋内甚是悲伤,这时张业前来,后面跟一位下属,带了几个小菜布置在桌上后退下。
张业安慰劝说道;“吃饭吧”!
张阳知道,自己的悲伤自然是不能传染与张业,道;“大哥郑坛主出动三坛之力杀谷良”。
张业不明;“有什么问题吗”?
张阳道;“已然用了七虎将,却又用十殿王,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也许是担心谷良的实力,或许是一心想报仇没想太多”。
张阳无奈;“好吧,我已悲痛万分不能自已,郑坛主命财源山庄借用江湖之力全面搜索谷良,大哥你来布置好了”。
张业也明白;“放心吧,那我去布置了,你吃点东西”。
张业走后,张阳看一眼饭菜,哪里吃得下,缓步走出门外,垂头叹了一口气“咳”然后抬头看着天空。
鹿马坛。
“坛主”朱瑾知道坛主不幸的事情后,急忙赶到,一到堂外就跪了下来,悲痛至极。郑坛主看到了起身前去,单手扶在朱瑾的肩上,朱瑾抬起了头。
郑坛主望去,知道朱瑾是马不停蹄的赶过来,朱亮应该就在后面了,自己虽然悲伤,却也安慰道;“人已经离去,节哀”。
朱瑾悲伤的抬起头来,还是跪着,已满脸是泪。
“起来吧,你是大管家,对坛内的事物也熟悉,周坛主的事情就你来办理,不得有误”。
朱瑾看郑坛主说的有气无力,也明白郑坛主的难过,站起身来;“遵命”。
这时朱亮也赶到了,下跪拜祭礼,起身过去;“拜见坛主”。
郑坛主斜了朱亮一眼;“你来了”。
朱亮走过去道朱瑾身后。郑坛主看到朱亮这一举动,自己走到门口,背对朱家二人道;“;”朱瑾朱亮听令,周坛主不幸,今日令朱瑾暂为鹿马坛主,朱亮为副坛主,你二人从即日起开始掌管鹿马坛”。
“是”二人齐声答复
郑坛主走出门外,朱瑾一拱手;“郑坛主”。
郑坛主背对朱瑾一摆手,不愿回答,向前走去,朱瑾不明,朱亮拍了一下兄长的肩膀叹了口气,或许是遗憾周坛主的不幸,或许是遗憾兄长的不智,或许是遗憾郑坛主的无奈,聪明的朱亮明白一切,却又一切都不明白。
朱瑾却着实悲伤,又跪了下去。
“兄长,郑坛主已收起悲伤做他的事情去了,你也要安排鹿马坛的事情,再次恳请兄长节哀”一边说一边前去搀扶朱瑾起身。
没过多久,苏显怀着不安的心情前去鹿马坛吊丧,行走至半路忽然一惊停了一小下,又继续前行,竟然有人跟踪,且不能打草惊蛇,一面装作无事前行,一面感受周围的气,怎么不见了,算了行程要紧。
至周府,门外已挂上了白色的灯笼,门口其中一人前去接过丧绫,苏显入内,院子里已经挂起两排白帆,正堂周坛主已经入棺中,朱瑾在一旁跪着,周坛主并无子嗣,与朱瑾亦师亦友也算半个亲人。
一旁的朱亮看到苏显到来,脸上的粉色面纱已经换成白色的,心中一笑,站起身来前去,拿三炷香,点燃后灭掉明火交于苏显。
苏显行礼后上香,此时觉得奇怪,不见其他坛主,自己又不能说什么,只能像朋友一样的上三炷香。
朱亮明白,走出门外,苏显看到也跟了出来。
朱亮明知故问道;“苏坛主,有何疑惑”。
苏显想人云朱亮聪明果然;“为何不见其他坛主”。
朱亮道;“郑坛主,应回金羽寺了,张坛主,李坛主,秦坛主已受命回去布置了,梅坛主和钞坛主应该一会就到,其余各位坛主应是明日来到,而鹿马坛暂任坛主正在里面”。
苏显好像明白了什么问到;“那朱副坛主的意思是我下一步应当如何”?
“在下建议苏坛主此刻动身前往金羽寺为好”。两人似打哑谜,一般皆知不少。
苏显拜完礼后,向金羽寺而去,苏显明白自从郑坛主接管十二坛后,十二坛的格局变了不少。
金羽寺,郑坛主在屋内听湛经讲经,或有不同,或有相同;“来时欢喜去时悲,空在人间走一回。不如不来也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阿弥陀佛”。
郑坛主言道;“昔日听闻大师讲经说;人之痛苦源于追求,自修不足所以烦恼”。
湛经道;“皆有烦恼,皆有自修,皆有追求,皆有痛苦,望此钵盂虽盛一钵之水既载一钵之重,虽受一钵之重,也藏一钵之水,钵无也,水无也,钵困于水也成于水,水困于钵也占于钵,阿弥陀佛”。
郑坛主又言道;“大师是说,无好坏,无黑白,无阴阳,无善恶,人是人,物是物,花是花,草是草”。
湛经听后言道;“喜怒忧思悲恐惊,见其长着长,见其短着短,光阴散去年轮,流水冲没硝烟,无论怎样都会过去的,阿弥陀佛”。
郑坛主理解又道;“剑划过地面,掀起陈沙,大风起兮,定是漫天飞尘,那时何为静,何为安,何为道,何为心”。
湛经大师道;“形动心不动为静,世乱心不乱为安,人行天不行为道,人处天不处为心。天行其道也,人动其心也,施主心末动,万事皆有余盈,自为道,佛同奉其安,其中之事,斟酌,斟酌,阿弥陀佛“。
郑坛主听后淡笑;“佛曰;善哉善哉”。
湛经大师;“阿弥陀佛”。
说那李磊回到伏虎坛后,就即刻昭七虎将回坛,这时坛内的虎椅上已经坐满了七人。
李磊来到正坛看了一下众人,坐下后道;“谷良杀害了周坛主”。
“什么”一旁的谭麟站了起来。
周兴道;“坐下吧,且听大哥吩咐”。
李磊又道;“郑坛主令鑫牛,伏虎,凌兔三坛暗杀谷良”。
此话一出七将脸上皆有不悦之色,谭麟一手重拍了一下虎椅,站起身来;“诏我等杀谷良却又派十殿,难不成担心伏虎的实力”。
其余人等皆有话说还未开口,李磊便道;“这是命令,没有对错”。
李磊虽先于郑坛主不识不过自郑坛主接管子鼠坛之后,对郑坛主的文治武功所折服,如师对待无有不尊。
七将虽没说话,却皆是十二坛老将,功勋显赫。这时铁文提及一言道;“周坛主是郑坛主同窗,如今不幸,郑坛主伤痛派出七将十殿也说的过去,只是周坛主是杨坛宗亲自任命,如今不测,坛宗怎讲”?
各个坛主之间对坛宗之事不能私下议论,不过伏虎坛全都是,过命的兄弟,大家有时说说也无妨。
“坛宗闭关未出,想想有几年了吧”!铁文又言道;“自十年前郑坛主接管子鼠坛,坛宗就深居简出,一直对郑坛主及其放心,当然郑坛主的能力,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只是,坛宗才是十二坛之首,如今大小事宜全权由郑坛主负责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再者言道,坛主之事应当坛宗亲自定夺,怎可”?
“好了”李磊将其打断:“此话只可在我等兄弟面前讲起,不过在我等兄弟面前,此话最好也不要说出,不要有人议论”。
众人皆懂“大哥,铁文也只是在我等兄弟面前乱说了一下”。
李磊站起身来道;“我自然清楚,兄弟们在十二坛做事,有些事情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即使所有人都明白,也不能道破”。
铁文听了;“大哥说的是,不过话已经说了,难道大哥对郑坛主没有想法”。
李磊知道十二坛听其一子鼠坛,是有人不服,更何况这些老将,转视了一下众人道;“伏虎是把剑,是十二坛的剑,这把剑要的是锋利和趁手,别的我就不多说了”。
“是”七将皆起身说道。
为将者皆明白这个道理也不需多言。
李磊言道;“谷良与十二坛有仇,目前所想的是对付谷良,此人善于隐藏,曾销声匿迹十载,财源山庄那边的对策应是明日方可知晓,就明日开始,七虎将不可懈怠,谷良一出即刻杀之”。
“诺”七人异口同声。
金羽寺外,这边苏显已经赶到,清水河边水流的挺急,风也略大。
柳絮肆无忌惮的纷飞缠在一起显得杂乱,如同苏显的心。
“郑坛主听说你派出了七将十殿杀谷良”?苏显这样直言的问,郑坛主完全理解说道;“不对,是十二坛集三坛之力找谷良报仇”。
听到报仇二字苏显有些害怕问到;“是新仇还是旧恨”。“这不重要,他杀了周坛主,十二坛就不能容他”郑坛主很认真的说。
十二坛,苏显好像一下子想到了什么;十二坛,方才在鹿马坛朱亮对丕不一只字未提;“敢问郑坛主,丕坛主如今所做何事”。
听到这些,郑坛主心里高兴了一下;“丕坛主应在坛内歇息”。
这个答案苏显并不想要,却也无奈,十二坛杀谷良已成定局,只是没有想到鑫牛走在前面,这下谷良在江湖上没有容身之地了。
苏显无奈,想此时应去找丕不一了解一下,就告辞了。
郑坛主自是明白,苏显去见丕不一,很好,只是没有想到谷良在一开始就开始了。
而丕不一回到坛内就在盘算,十二坛出这样的事情郑坛主让我回去,让我回去,回来。
啊,明白了,苏显,郑坛主让我牵制苏显。周坛主不幸苏显定会前去鹿马坛吊丧,所以将其引来我这里好让苏显置身事外,有粗有细。
“不对”丕不一脱口而出,环顾一下四下无人,又暗想道;周森不幸,郑坛主被同窗之事已经冲昏头脑,所以才会集三坛之力杀一人,却又暗令我做事,让苏显出局,这分明是理智之举。
不应该啊,郑坛主是很伤心,难道很冷静,那为何派那么多人?
难不成集三坛之力杀谷良是事先盘算好的吗?那谷良杀周森也是事先知道的吗?丕不一不敢往下想却又忍不住继续猜测,端起茶杯咽了口茶。
又想到;谷良杀周森,郑坛主集三坛之力杀谷良,七将十殿,郑坛主派出了十二坛五分之三的兵力,去杀一个几乎找不到的人,把十二坛的兵力都架出去,这是做什么?
让财源山庄去织网,江湖上名门,天机派,不和观,五大帮会,八大剑派等多多少少都与谷良有仇,这下江湖就都动起来了。
谷良是风,是吹起江湖波澜的风。虽然不知郑坛主所为何事?总之江湖要乱了。
“咳”丕不一叹气了一口气,虽不愿意纷争,不过江湖的风吹动江湖的浪,自己又怎能置身事外,既然在这其中那就借这次机会把该了结的都了结了吧!
此时苏显正在前往潜龙坛的路上,“恩”又是这股气息,是一女子,有些熟悉,到我前面了,苏显索性停下,前方多出一女子来,手握宝剑一拱手;“苏坛主,别来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