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求收藏求关注!谢谢!
——————
中午,世都动物园北门口,人流如织。
盛夏季节,世都犹如蒸笼。
世都动物园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动物园之一,里面养着包括老虎、狮子、大象、蛇、鸟等几万只各种动物,其中猴子就有上百只。这些猴子大多养在露天铁笼子里,笼子里安放有枯树及食物,并挂有绳子,猴子可以在其中自由攀爬,供游人参观。常有猴子因为误食游客投放的不洁食物甚至是塑料袋而死亡。
一直以来,不时有动物保护主义者抗议世都动物园虐待动物。
“善待动物,关爱动物!保护猴子,放归自然,反对圈养!反对买卖,反对食用!”一群穿着统一的蓝色衣服的人打着横幅在动物园门口呐喊。这群人大约有10来个之多,衣服上印满各种猴子的相片,包括人类血淋淋食用猴头的照片。红色横幅上用粗大的白字写着:“保护动物权利,善待猴类,反对圈养,推进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右下角的落款是“世都猴子之家协会”。
毒辣的太阳照得他们满头大汗,但他们满脸兴奋,似乎丝毫不觉得炎热和疲惫。
他们喊叫声很大,引起了一些路人的注意,他们停下来观察,尤其是当看到他们身上印着的猴子血淋淋的照片时,很多人露出了同情和痛苦的表情,也有很多人熟视无睹,匆匆走过。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引发了动物园保安前来询问。这些猴子保护主义者依然大喊口号:“善待动物,关爱动物!保护猴子,放归自然,反对圈养!反对买卖,反对食用!”
“请你们不要干扰我们正常的工作秩序!”这群保安中一个领头的头发邋遢的中年男人懒洋洋地道。
保安们一个个都无精打采的,似乎对这种行为见惯不惯了。
动物保护主义者依旧高喊口号。
头发邋遢的中年男人接着说:“请让开一条道,不要堵住门口!”
动物保护主义者让到一边,方便游客进出,同时仍喊着口号。
“保护猴子,猴子是我们的亲戚,你愿意把自己的亲戚关在笼子里面吗?快放他们出来吧!兄弟们,快动手放他们出来,放归自然!”这群动物保护主义者中的一个瘦瘦精精的高个子长发年轻英俊男子对着保安真诚地喊道。
一个楞头楞脑的非常年轻的保安表情滑稽的说道:“我亲戚?我也不想关我亲戚,可我说了管用吗?哈哈。对了,你看我跟我亲戚长的像吗?”
“挺像的!你们是直系亲戚,哈哈。”其他保安笑起来。
“和你才像呢!你妹的,让我来摸摸你尾巴还在不在。”被调侃的保安一脸尴尬,不满地反抗。他看起来像个高中未毕业的学生。
“严肃一点,保安朋友们。他们真的就是我们的亲戚,你们要善待他们,关爱他们,否则终有一天,别人也会像对待猴子一样对待我们。”瘦瘦精精的长发年轻男子继续说道。
“我现在过得就像只猴子!你说这房价,我们这点工资,我们住的比猴子还差呢,猴子住的吃的比我们还舒坦呢。要不这么着,你给他们说说,把我也关进去得了,哈哈。”一个鼻子通红的矮保安笑道。其他保安大笑起来。
“怎么回事?!闹什么?!”一个脸色严厉的中年胖女人过来了。
几个保安立刻老实起来。头发邋遢的中年保安立即上前道:“张主管,他们是动物保护主义者,拉横幅,喊口号,我们正在劝阻。”
被叫张主管的中年胖女人看了说话的保安一眼后,把目光投向这群动物保护主义主者。
“张主管,我们是世都猴子之家协会的。我们要求你们把动物园里圈养的猴子放归自然,让他们自由地生长。你们一直关着他们,多不人道!想想如果是你关在里面,该多难受……”一个圆脸、体型较胖、颇有姿色的年轻女孩真诚地道。她胸前正是一个被掀开的猴头的图案,惨不忍睹。
“又是你们!”张主管不高兴地道,“我们是按照国家规定保护动物,防止动物灭绝。猴子在我们这里住得好吃得好睡得香,你们放心吧。我们从来都是爱护动物,绝不虐待动物。动物权理念,我们是接受的,请你们放心,赶紧散了吧!”说到最后,她很不耐烦地挥手,示意他们散开。
“这是我们征集的把猴子放归自然的签名,你看看。我们已经征集到了10多万人。”长发精瘦男子把一本彩色的小册子递给张主管。
“好!你们的心意我知道了,我们会向上级反映,你们请回吧,我们会按法律法规处理。”张主管勉强地接了小册子。
“你上次也是这么说,但是猴子还是一样被你们虐待,被你们圈养!你们不能这么敷衍我们!我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圆脸胖女不依不饶地说道。
“对!你们不能这样敷衍我们!要善待灵长类动物!”一个白脸有酒窝的高个子女孩严肃地说道,双手举着猴子的图片。
“你们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赶紧散了,不要扰乱我们的工作秩序!要知道,如果你们扰乱社会秩序,我们可以报警抓你们。”张主管很不耐烦,转过头对保安说:“你们是吃屎的吗?赶紧把他们赶走,再不赶走,我让你们和猴子一起睡!”
“走走走!不然我们就要动手了。”保安们一边推人一边喝道。
这群动物保护主义者奋力抗争着,不肯走,与保安们僵持着。
“没用的东西!”张主管在背后大骂,走进动物园。不一会儿,来了更多地保安,一窝蜂地推赶着这群穿着印有猴子衣服的人。长发青年和圆脸胖女都被推到在地上,男子脸部轻度擦伤,出了点血。他大叫:“你们这群非人类,简直惨无人道!”
没多一会儿,这群人都被赶跑了。他们来到地铁里,在地铁过道的地面上摆着他们的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