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王明都没想到会突然来了个大阅兵。
说好的训练呢?
就冲没有训练这一点,用屁股想也知道是上头临时起意的阅兵。
而且,这个数量··········看起来有点不太对劲。
好吧,看起来,动力装甲什么的新家伙才是主角,纯粹的步兵方阵,应该不会出现太多。
至于临时起意阅兵的原因?无外乎两个。
第一:想要一些地下组织一个警告,毕竟最近一段日子里,一口气蹦出来两个可以单挑五常的组织。拉出来自己的新装备朝着地下组织秀肌肉。当然,知道真相的人也就王明自己和两个智能生命。
不过,这种可能不大,毕竟,人家电磁枪,动力装甲,机甲,战斗机一个不缺,相比之下,五常简直成了科技落后的代名词,如果是真的打算靠阅兵吓住这些地下组织,估计也只能把洲际导弹拉上来阅了,国家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
剩下的一个可能,就是对着周边国家秀肌肉。
当初华国出现动力装甲,吓得一众周边小国屁都不敢放一个,生怕那些个铁皮怪物开到自己的国土上,然而最近,八成是又被米国操控,菲佣越猴上蹿下跳,就差没有再闹一次南海仲裁,直到被华国挨个贴着大门搞了一场演习才消停了一点。
东瀛和南棒子最近也不安生,虽然不说上蹿下跳吧,但是也不安生。
如果说,把这些新装备,尖端装备拿到国庆阅兵上去对着周边这些国家秀肌肉的话,无疑是最有可能的那一个。
反正,不管怎么说,就是为了秀肌肉的,那就对了。
————————————
十月一日,上午十点,阅兵正式开始。
鸣礼炮,升国旗,一号讲话,接下来的就是检阅·········等等!
为什么没有动力装甲?为什么没有机器人?而且,为什么有一段空位?
卧槽不对!这个悬浮车是什么?
迅雷两栖载具?红警旭日?
卧槽,镜头出问题了,要么就是我眼睛出问题了。
而且,不感觉这悬浮车·····额······是迅雷载具额·········好吧,还是悬浮载具的位置,人有点多?
连乘客都一起下来的?
没听说过哪次阅兵装甲车还带乘客的。。。。
此时,城楼的大门缓缓打开,一号的红旗车从里面缓缓地开了出来。
当走过空白位置的时候,仍旧说了一声“同志们好”
因除了悬浮车,其余设备全都没有而失望中的观众:“?”
阅兵··········还可以请假,可以缺席的吗?
然后,下一刻,从音响里传出了震耳欲聋的回复声音。
“············”
真·阅兵式军队缺席!
什么情况?
现场的观众,已经完全忘掉了后面的部队,满脑子都是缺席的部队。
直到分列式开始,众人才开始回过神来,去看仪仗队和步兵方阵。
然后,现场的观众就看到,在酷似红警迅雷载具的装甲车的前面,空着一个方阵的位置,而且········
没有排头?
随后,在收看直播的观众也见到了这一幕。
顿时,好不容易散去的“缺席”,瞬间换成了空位,连压轴的导弹车都没什么心思去关注。
紧接着,当一排酷似迅雷的悬浮装甲车车头贴到敬礼线的那一刻,车头打开,每一辆悬浮装甲车中,三排身着动力装甲,胸口左侧刻画着五星红旗的士兵,排成整齐的一排,顺着踏板,跑步离开。
数辆车上走下来的士兵,即使是以中等的跑步速度,也同样保持着整整齐齐的一条线,离开车辆以后,迈着同样的步伐,迅速聚拢,短短三四秒的时间,赫然是一个动力装甲方阵。
聚拢成为方阵以后,动力装甲的头盔便被打开,紧接着,打头的三台动力装甲喊出“向右看”的命令,与此同时,面向天安门城楼敬礼,而后面手中拿着新式突击步枪的士兵,也随着“向右看”的命令,齐齐转过头去,面向城楼。
虽然说,借助了动力装甲的计算能力难免有些作弊的嫌疑,但不可否认的是,整支方阵踢出的正步,距离差距绝对不可能超过2毫米。
而且,步兵方阵丝毫不差于往年,凭借肉眼,根本难以分辨出机动步兵方阵与普通的步兵方阵之间有什么区别。
紧跟着机动步兵方阵的,便是那个悬浮载具所组成的方阵,很多人,已经推断出,这造型独特的载具,分明是为了动力装甲专门研制配备。倒是也解释了为什么此前,这悬浮载具的方阵接受检阅时会有那么多人出现。
几辆车子上面的,酷似红警迅雷载具的装甲车后面位置,原本上层为曲面,还有凸起物体的两个东西,在这里,已经极度接近标准的矩形。
而此时,斜放的两个矩形物体表层逐渐收缩,露在外面的五面,有三面的金属被撤去,斜下方,延伸出的赫然是两挺12.7mm重机枪,斜上方一处六角状的凸起,从前方黑洞洞的炮管不难看出,是两门榴弹发射器,而朝向正前方的那一面,从位置来看,只能是三枚小型导弹。
全车两侧加起来,两挺12.7明明重机枪,两门榴弹发射器,还有六颗小型导弹。
那么一瞬间,天安门现场安静了,电视前面的观众,直播间,也安静了。
没人想到,动力装甲的出场方式会是这么的独特,也没人想到,看似毫无战斗力,以为只是单纯作为运输车的,COS红警的东西,居然会搭载有这样强大的武器。
不过,新装备展览,华国对外的实力走秀,绝不会就此结束。
————————————
虽然米国受到共济会控制,但明面上国与国之间的事情,除非出现古巴导弹危机等位于失控边缘的情况,否则,共济会不会插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