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夏侯霸,他还真是个可怜的人物。父亲死的早,在陇西打仗时经常被郭淮坑,最重要的是,他在正始九年(魏国纪年,也就是公元248年)还去沓中追剿姜维,把姜维追的狼狈不堪,而在一年后的嘉平元年,就屁颠屁颠地主动投奔姜维去了。我估计陈寿在写《三国志》时都在发愁,是把他写入《魏书》呢,还是《蜀书》呢。最后,干脆不给他立传了。所以,一代名将夏侯霸,就这样尴尬地被陈寿抛弃了。
谈到这里,不得不说我们的姜维也是个人才。先是中郎将郭修,后是右将军夏侯霸,这绝对是有私心的。同是魏国人,又一起降蜀,默契啊,知己呀,于是姜维就就对这些人特别的亲近,把这些人看的跟自己一样志虑忠纯了。抛开郭修不谈,在事实上,夏侯霸投降蜀国以后,屡次跟随姜维北伐,也确实为蜀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姜维和后主呢,对这个落难之人也实在是太好了,好的简直出乎我的意料。
我们知道,在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征西将军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误中法正“奸计”,为黄忠所杀,身为夏侯渊次子的夏侯霸从此便咬牙切齿,立志要为其父报仇。因之,自夏侯霸掌兵后,便常屯兵于陇西,行攻伐蜀国之愿。
裴松之注《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曰:霸字仲权。渊为蜀所害,故霸常切齿,欲有报蜀意。
然而,官至左将军兼前将军的魏名将郭淮,却对夏侯霸特别的厌恶,在姜维北伐时,经常给夏侯霸挖坑,让其当炮灰。按理说不应该呀,郭淮原是夏侯渊的下属,在夏侯渊手下做司马,应该是和夏侯霸打过交道的。莫不是夏侯渊曾经坑过郭淮,以至于郭淮要如此地报复他的孩子?
在裴松之注《三国志·诸夏侯曹传第九》有这样一句话: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由此可见,夏侯霸降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与郭淮不和。但夏侯霸和蜀国可是有杀父之仇的,在那个“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时代里,杀父之仇可是不共戴天的。而且当时魏廷只是大将军易人,皇帝依然是曹芳。就因为曹爽被杀、夏侯玄被撤兵权、与郭淮不和这几个原因就降蜀背国,此做法我还真是不敢恭维。
夏侯霸继续留在魏国无非是受排挤,被削去兵权之类的,凭借其父夏侯渊的战功和他在陇西的贡献,在魏国末年,安安稳稳地做过小文官还是丝毫不成问题的,司马懿司马师等连夏侯玄都能忍(夏侯玄之死是因为其确实谋反了),会容不下一个小小的夏侯霸?这也太小看欲鲸吞天下的司马氏族的胸襟和气度了。
综上可得,继续留在魏国,夏侯霸是没有性命危险的,一辈子也能够衣食无忧。所以,他投降蜀国并不是迫不得已之举,他这样做是主动的、故意的叛国行为,我予以鄙视(还不如夏侯玄,回京后潜隐蛰伏,等待时机)。魏廷换“主”,但并没有危及到夏侯霸的性命与官职,他为此而帮助时常侵犯自己国土的敌国,甚至亲至敌营,全然不顾侵土之恨与杀父之仇。这个形象真的宛如一条弃置的流浪狗。
当然,这样说夏侯霸或许有些过分,毕竟人家也有难言之隐。可能是我个人的爱国主义思想太偏激了。前面提到,夏侯霸是个可怜人,命不好,运气也不好,他率领军队前去投靠蜀汉,却在阴平迷失了道路,不知何去何从。说到阴平,这还真是个伤心之地,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邓艾那样偷渡过去的。可怜的夏侯霸在那个鬼地方伤心地转了好几个大圈圈,硬是走不出去,眼看粮草将尽,陷入绝境。
就在这时,一队兵马赶了过来,夏侯霸仰天长叹:天不佑我啊!(我脑补的,古人失败一般都会说这句话)就在死神愈发逼近的时候,才发现是蜀军来了,前面提到过,我们的卫将军姜维可是对这样的人倍有好感啊,听说夏侯霸要归顺,立刻派军前往接应,终于是把夏侯霸给接到手了。而事实证明,姜维这一做法是非常正确的,夏侯霸虽作为降将,但其为蜀国大业付出了全部的力量,甚至将生命都奉献于此。这一点让我经常联想到姜维自己,也因之不住心痛。
姜维接到夏侯霸后,急忙拉着他去见后主。后主忽悠夏侯霸说:“你父亲当年是死于乱军之中,不是我的父亲亲手所杀。”看到这里我就笑了,当然不是你父刘备亲手所杀,是黄忠杀死的好不?这样的理由都可以拿来搪塞人还真是古今罕见。照这么说,吕布和关羽也不是曹操和孙权亲手杀的呢,都是刀斧手杀的。那刘备东征时为什么不去向东吴的刀斧手寻仇?夏侯霸也是落魄至此别无选择了,才会听后主在这儿瞎胡扯吧。
《资治通鉴·卷七十五》:汉主谓曰:“卿父自遇害于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当然,后主对夏侯霸倒是非常不错的,直接封其为车骑将军。我没具体研究过古代官职,但参考汉代将军的权势,从右将军到车骑将军,反正是升了不少。
这里还要提一下,刘禅和夏侯霸的关系。
张飞娶了夏侯霸的从妹,也就是夏侯霸叔伯家的妹妹。
在《魏略》中有记载——建安五年,夏侯霸从妹年十三四,在本郡出行樵采,为张飞所得。
【夏侯渊的兄弟有两个:哥哥夏侯惇,弟弟夏侯廉(《三国演义》里为夏侯恩)。夏侯廉死的早,所以张飞娶得很有可能是夏侯惇的女儿。】
刘禅的两任皇后都是张飞的女儿。其中第一任皇后为夏侯霸的从妹所生,第二任不得而知。
所以,读者可以依照自己当地的习俗,自行脑补夏侯霸和刘禅是什么关系。
因之,有和刘禅的这层关系,再加上姜维的亲近与器重,夏侯霸在蜀国的那些年里过的确实要比魏国好太多。虽然没有助姜维成大业,但最起码也使得自己的优秀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于其个人利益而言,投蜀确实是非常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