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耀六年(263年)十月,魏征西将军邓艾于绵竹大破蜀卫将军诸葛瞻,后进抵绵阳,直逼蜀都。卫将军的战败,使得蜀汉失去了守卫都城的最后一支军队。此时此刻,虽然蜀汉大部分国土尚在,军队也未受到毁灭性打击,然不幸的是,在蜀都的附近,已无可用之兵。因之,面对邓艾的大军压境,蜀汉朝堂遂乱作一团。
其实,早在邓艾抵达江由的时候,南中监军霍弋就上表刘禅,请求带兵北上,协防蜀都。可惜,刘禅以战略已定为由,拒绝霍代北上。
裴松之注《三国志·霍王向张杨费传》:引汉晋春秋曰:霍弋闻魏军来,弋欲赴蜀都后主以备敌既定,不听。
那么,刘禅为什么不让霍代北上援助蜀都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已经让诸葛瞻领蜀都之兵前往涪城御敌了。刘禅认为,魏国大军已在剑阁被姜维阻挡,偷袭而来的魏军不过是小股部队,诸葛瞻领大军前往,足以应付。因之,他认为霍代是小题大做,故而没有同意。
可不巧的是,邓艾奇袭之兵虽然是少数部队,然而,他在自阴平至景谷道的途中,留下了大批魏国士卒。这些士卒在绵竹之战前陆续赶到涪城,所以,邓艾在与诸葛瞻激战的时候,手下的兵马已增至数万,这是诸葛瞻和刘禅都没有想到的。结果,诸葛瞻大败,绵阳失守。
诸葛瞻大败,这是刘禅所始料未及的,更是蜀汉朝臣所意想不到的。于是,在朝堂上,光禄大夫谯周力排众议,主张投降,为刘禅所纳。
《三国志·后主传》:用光禄大夫谯周策,降于艾,奉书曰:“限分江、汉,遇值深远,阶缘蜀土,斗绝一隅,干运犯冒,渐苒历载,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黄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将军鲜于辅,宣温密之诏,申三好之恩,开示门户,大义炳然,而否德暗弱,窃贪遣绪,俯仰累纪,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归能之数,怖骇王师,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顺以从命!辄敕群帅投戈释甲,官府帑藏一无所毁。百姓布野,余粮栖亩,以俟后来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辅伊、周,含覆藏疾。谨遣私署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赍印绶,请命告诚,敬输忠款,存亡敕赐,惟所裁之。舆榇在近,不复缕陈。”
其实,逃跑是行不通的,读者有空可以看下地图,看看绵阳与蜀都的距离,皇帝百官携老带幼步伐不会太快,而邓艾带着那行崇山峻岭如履平的特种部队,不日即可追到。
而北地王刘谌所请求的背城一战,则更行不通。此时蜀都已无可用之兵,据城守地,只能徒增牺牲。再者,即使能坚持一段时间,大将军姜维也无法抽身前来救援,否则,钟会的十数万大军破剑阁而入,蜀汉则一样要灭亡。而这时,再指望远在南中的霍代北上来援,则更像是天方夜谭。
《汉晋春秋》:北地王谌怒曰:“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后主不纳,遂送玺缓。
所以,谯周所坚持的投降是当时唯一的办法。否则,单单一个光禄大夫,又怎能左右朝政?当年陈祗痛骂他的场景,他应该不会忘记。
不过,北地王刘谌在听闻投降后,携全家自杀的勇气也着实令人佩服,可谓可歌可泣。
《汉晋春秋》:是日,谌哭於昭烈之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
《三国志·后主传》: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
出于无奈也好,蓄谋已久也罢,总之结果是投降了。
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在真正国破家亡的时候,才能看清到底谁是真正的忠臣。
南中监军霍弋在听闻蜀都失守后,身穿丧服,痛哭告祭了三日。三日后,其部下都劝霍弋应该听从刘禅旨意,尽快投降魏军。而霍弋却言之,“南中与蜀都相距甚远,道路隔塞,还不知降魏后,皇帝之安危,大故去就,不可苟也。若魏廷对吾主见遇以礼,则吾保境而降,也不为晚也。若魏廷凌辱吾主,则将以死拒之,现在事态尚不明朗,如何令吾早降!”
裴松之注《三国志·霍王向张杨费传》:及蜀都不守,弋素服号哭,大临三日。
在皇帝投降后,霍弋仍念念不忘其安危,与那些只图自保的庸官碌臣相较,简直泾渭分明。
后来,在得知刘禅已经东迁洛阳,受封安乐县公之事后,霍代才率领南中六郡向司马昭投降。遂上表说:“臣闻人生於三,事之如一,惟难所在,则致其命。今臣国败主附,守死无所,是以委质,不敢有贰。”霍弋的此番说辞及往日言行受到了司马昭的高度赞赏,司马昭遂认为霍弋是忠臣良将,能保全一方,所以还命其担任旧职,官拜南中都督。
裴松之注《三国志·霍王向张杨费传》:晋文王善之,又拜南中都督,委以本任。
那么,霍弋真的是在等刘禅的安危消息吗?
我看不见得。
我们知道,在刘禅投降至其东迁洛阳,之间还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那就是姜维的计谋。
首先,霍弋的忠诚应该是没问题的,先不说其父霍峻跟随刘备入川忠心耿耿,单单就其任职内的表现——统管南郡、世戍南方,以及上表刘禅请求北上协防等种种,也足以见得其赤胆忠心,可昭日月。
《三国志·霍王向张杨费传第》:乃以弋领永昌太守,率偏军讨之,遂斩其豪帅,破坏邑落,郡界宁静。迁监军翊军将军,领建宁太守,还统南郡事。
既然是忠臣,就当视保家卫国为己任,就好比东汉末年的荀彧,为大汉而被曹孟德逼死一样,霍弋应该是在等姜维的消息。此时的姜维虽然已经向钟会投降,但其令人触目惊心的执着促使着他依旧在为复兴蜀汉的大业而努力,姜维既然能给后主写信,能与蒋斌、张翼等联络,那也就自然能联系上南中的霍弋。姜维毕竟是大将军,在蜀汉军中的地位非同寻常。霍代据守南中,一开始拒不投降,很可能就是在等待姜维的消息,想在其复兴蜀汉时助其一臂之力。
同时,霍代也给自己和刘禅留下了退路——万一姜维之计不成,他还能以南中六郡为筹码,换得刘禅的一生平安。而刘禅呢,也算聪明,在东迁洛阳之后,再不提姜维的信件,就此安安稳稳、快快乐乐地平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