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瞎话都不走点心,你拿我们当三岁小孩吗?”陶静殊当时就冷笑道。
眼看着温凉玉的脸已经彻底黑了下来,她也不介意火上浇油。
“再给你一次机会,说实话。”
温凉玉冷着脸,慢慢逼近上去,令木易额头一阵大汗。见他要遭殃架势,林大寒心中一阵暗爽。
陶渊明也走了进来,幸灾乐祸的坐在一边。还想收我水费,真是恶人自有恶人磨啊。
木易真是被温凉玉踩怕了,想了想后说道:“好,我说实话。那天夜里……”
说到一半时,看到温凉玉气的咬牙切齿,木易住了口,然后伸出一只脚说道:“反正我说什么你也不信,踩吧,但是这次能不能轻点。”
温凉玉本来被气得够呛,但是看到木易突然摆出一副服罪任剐的模样,她心中的怒火不但被浇灭不少,而且还差点没气乐了。
愣了一会,温凉玉狠狠刮了他一眼,便扭头走了。
木易擦了擦汗,心中暗自得意。别看温凉玉表面强硬,有时候气势汹汹的,其实就是刀子嘴豆腐心。
陶渊明和林大寒看了看木易,心中都有些失望。他们真想代替温凉玉,上去狠狠踩他一脚,出出心中的恶气。
看到木易露出一丝微笑后,陶静殊顿时有点不高兴了:“凉玉姐你去哪?等等我。
她急忙向温凉玉追去,但是恰巧不巧,正好踩上木易还没有缩回去的脚上。
一般情况下,陶静殊和温凉玉一样,经常穿的都是高跟鞋。于是,木易顿时就倒霉了。
“啊。”
“陶静殊你故意的吧,你给我回来。”木易抹着眼泪气急败坏的喊道。
虽说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还是不错的。陶渊明和林大寒二人哼着小曲,先后也出去了。
地头,昨天刚播种下去的药材,现在已经一片青翠。有些生长快的,已经有一米多高,最慢的也有二十厘米左右,全都苍翠茂盛,长势喜人,一股股药香扑面而来。
温凉玉以前也进山采过药材,发现这些药材,一点也不比深山老林里那些野生的药材差,甚至还要强上几分。
真不敢想象,它们只不过才生长了不到一天。
紧随几人身后,木易也走进了药田,一边仔细观看药材的长势,一边用笔记录着什么。
经过观察,木易大概了解到,经过天地灵气滋养后的药材,生长速度比普通环境下要高上很多。
比如一个月长成的药材,现在只需要一天就能长成。这速度相当恐怖,连木易都有些不敢相信,难怪林大寒他们会那样惊讶。
有足够数量,足够优质的药材,完美药方就可以加快生产了。
在一块团型细叶的药草前,木易停了下来,闻了闻后,便动手拔了起来。他的举动,让林大寒头上青筋直跳,直接就冲了过去。
“你干什么呢?”林大寒瞪着双眼。
“这是茵陈,三月的茵陈,等长到明天就没用了。”木易站起身无奈的解释道。看现在这架势,他要再敢拔,林大寒非找他拼命不可。
林大寒有些不懂,依然气呼呼的等着木易。
这时温凉玉上前,拔过一株药草仔细看了看后,说道:“三月茵陈四月篙,木易做的对。”
几人仍是不解,温凉玉便耐心的解释道:“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三月的茵陈可以入药,而长到四月就只能当篙草烧掉了。”
“竟有这回事?”林大寒脸色稍缓。
温凉玉点点头,说道:“关于茵陈还有一个传说。”
木易笑了笑,继续拔了起来。温凉玉对药材了解的也非常清楚,给他们上上课也是好的。
相传,有一个黄痨病人,面色姜黄,眼睛凹陷,极度消瘦,找到华佗给他医治。当时还没有找到治疗黄疸的办法,华佗也无能为力。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病人,发现他变得非常健康,身体强壮,满面红润。华佗大吃一惊,赶紧问他是怎么回事。
那人把华佗领到一处山坡上,指着绿茵茵的野草说,他就是吃了这种草才好的。
华佗一看是青蒿,便采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但试了几次,均无效果。华佗又问那人,吃的几月的蒿,病人说是三月的。华佗醒悟,春三月百草发芽,也许三月蒿子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的青蒿,给黄痨病人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为摸清青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把根、茎、叶分类试验,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给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治黄痨,四月青蒿当柴烧。”
渐渐的,这四句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温凉玉说完,几人才恍然大悟,没想到茵陈还有这样有趣的故事。
后来,几人有来到一处掌状的植物面前,这种药草叫田三七,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
“关于田三七名字的由来,也有一个传说。”听温凉玉这么说,几人顿时有来了兴趣。
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张小二的人,患了一种出血症,生命垂危。他的母急忙请来了一个姓田的郎中医治,果然药到病除。临别时,郎中将这种药的种子送给张小二,嘱他种在园子里,过三年后可治出血症。
到了第二年,草药长得枝繁叶茂。这时,知府大人的女儿也得了出血症,张小二为了钱财,不顾田郎中的嘱托,把刚长了一年的草药根茎挖出来,送去给小姐治病,结果血没有止住,小姐却命归黄泉。知府大人大怒,严刑拷打,张小二供出是田郎中给的假药。
为此,知府派手下把田郎中捉拿归案,田郎中在公堂上申辩说,这种药草对各种出血病均有奇特疗效,但必须生长三到七年方才有效,张小二用的药仅生长了一年,时间太短,没有药效,当然止不住血,救不了小姐的性命。
为了证明自己说的是实话,田郎中随即从差役手中要过刑刀,在自己大腿上划了一道大口子,只见鲜血直流,接着他从药袋里取出药来,研成细末,内服外敷,鲜血立即止住,并很快结痂。见此药效果如此之奇,知府当庭释放了田郎中。
差点蒙受牢狱之灾甚至掉下脑袋的田郎中,为了汲取教训,给这种药草起名叫“三七”,意指其生长年限必须是三至七年才能药用,因郎中姓田,故又称“田三七”。
“原来中草药这么有趣呢。”
今天,他们才从这些普通的药草身上,领略到不一样的神奇。
陶静殊也是第一次深入的了解这些药草,虽说她跟在温凉玉身边几年了,但一直干的公司管理方面的工作,药草方面真的所知有限。
林大寒脸上不动声色,心里却也对药草多了几分兴趣。
“中医,中草药博大精深,都是国粹瑰宝。可惜现在没落了。”温凉玉黯然神伤,长叹了一口气。
“我相信,中药一定会在我们手中振兴的。”陶静攥着拳头信心满满的说道。
黯然的表情一闪即逝,温凉玉展颜笑道:“一定会的。”
扭头看着仍在查看药材并认真做记录的木易,温凉玉露出一丝欣慰有无奈的笑容。这家伙虽然平时嘴上没有一句实话,但是做起事情来却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
看了看只用了一天就长成的茵陈,温凉玉心中也有按耐不住的激动。
照这样的速度,三年才能入药的田三七,只需要一个多月就能长成,时间缩短了整整三十倍。
生长周期的缩短,意味着药材产量的增加。而药材产量增加就等于企业利润的增长。整整三十倍,足以令任何一个商人眼红心跳。
上午卖完药后,木易每天都会去药田里转悠一圈,详细记录着每种药材的生长情况。王山月和林大寒也紧随其后,认真了解着各种药材的习性。
和前段时间的忙碌相比,温凉玉和陶静殊现在倒显得有点无所事事,每天跟着去药田里转悠,只是为了想呼吸呼吸那里的新鲜空气。
她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从药田出来后,精神和心情都会格外的好。
现在四周水渠里面已经充满了水,清澈透亮,缓缓流动。有时候公司没事情要处理,二人就会沿着四周的水渠走上一圈,在落日的余晖中放飞心情。
天地灵气对身体大有好处,木易本来还想劝父亲和母亲没事多去逛逛,后来一看根本用不着。只要没事,二人准会去药田。
到了药田,父亲不是帮忙就是跟陶渊明林大寒聚在一起下棋聊天。而王兰芝主要是奔着温凉玉去的,有时候会拉着二人说会话,有时候则远远地站在一边,看着温凉玉不住的偷笑。
这些天,王兰芝也不再提相亲的事了。木易仔细想想也就明白了,温凉玉漂亮时尚,普通的乡村丫头哪能及的上她半分。
上次现身后,温凉玉身边那个神秘人,也不再刻意躲避木易,只是远远的站在远处,和木易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
一天上午,有一家三口站在了济世堂门口。
“这是大哥哥的药店吗?好多人啊。”中间的小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