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月,木亦柔的丈夫,木易的姐夫。
今年二十八九岁,个子将近一米九,过去在钢铁厂上班。有了些积蓄后,就回家搞起了银耳种植。每年有几万的收入,在农村算得上较高的收入。
因为过去上班的原因,王山月比较注重仪表,每次出门都衣着整齐,很精神的样子。
但是这次却不同,他身上的衣服不仅皱巴巴的,还粘着泥土。胡子拉碴不说,连原本乌黑的头发,也有些变白了。
跟以前的模样比起来,好像突然老了十几岁。
“进屋说。”木易把王山月让到了屋中。
王山月的模样,让木逢春和王兰芝也都吃了一惊。在大家的追问下,王山月和木亦柔二人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王山月种植银耳有五六年了,技术经验也积累了不少。由于今年银耳行情非常好,夫妻二人商量后决定拿出所有积蓄,扩大种植面积。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眼看就到了收获的时候,可偏偏这时候出了意外。就在前几天,所有的银耳开始腐烂,王山月用尽了办法也请了很多专家,不但没能成功遏制住情况的继续恶化,甚至到现在连病因都没搞清楚。
眼看所有银耳都要毁于一旦,这些年的积蓄也即将打了水漂,王山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乱转,一连几天几夜都没正经合过眼。
一次洗脸时,无意间发现头上竟有了几缕白头发。
等王山月说完,屋中静悄悄的谁都没有说话。这银耳种植是个技术活,他们谁都不懂啊。
“还以为是多大的事。姐姐、姐夫那些银耳就交给我吧。明天下午我去看看,保证让它们比以前长得还好。”站在门口的木易笑了笑,胸脯拍的砰砰直响。
青木能使枯木逢春,区区几株银耳简直不在话下。
“厉害啊哥,你不但会给人瞧病,还能给银耳治病呢。”
“那是,也不看看你哥是谁?”
“你俩一边玩去,你姐和姐夫都愁死了,你们还有心情在这说笑。”看到在这个节骨眼上,兄妹俩还有说有笑,木逢春板下脸怒道。
“可可,跟舅舅玩去。”
小小吐吐舌头住了嘴,木易抱着可可转身来到了院子里,捡起一片枯黄腐烂的叶子,微微笑了笑。
然后不可思议的一幕出现了,只见他手中的枯叶突然起了变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着生机,一会功夫就变成了一片绿叶,青翠欲滴,那鲜嫩模样就犹如刚从树上摘下来一般。
把王山月头发都愁白的难题,在木易看来,根本就不叫个事。
所以,为什么不能笑?哈哈
和济世堂的火爆场面不同,附近的两家诊所里却是格外冷清。
这两天来他们诊所看病的明显少了,原本在他们这里输液的也都不来了。
很多人都是正带着孩子在这输液,哪知道接了一通电话后,他们便跑到济世堂那边排队去了,然后……然后就没然后了,第二天就看不到他们人了。
这两天类似的事情发生的太多了,两家诊所都习惯了。
每年赶上秋季腹泻,他们诊所都是人满为患,一天赚上几百上千都是正常的事,正是大获丰收的时候。而今年,他们却只能站在门口望眼欲穿。那不远处的人群,可是一张又一张的钞票啊。
谁能想到,今年竟出了木易这匹黑马。而且还是很黑很黑的那种。
不但是诊所,连一些医院也受到了影响。
秋季腹泻的特点是来的快,发病的时间有比较集中。
一到这个时候,县医院儿科的护士医生都忙的焦头烂额不可开交,所有人员都会取消休假。
有时候因为病号太多,有的医生可能连续好几天都不能好好睡上一觉。因为过度劳累,儿科每年都有累病累倒的医生。
科里的床位一般也是一增再增,有时候就连楼道里都放满了床位。
今年也不例外。
但是也就在几天前,来医院看病的人突然急剧减少。更奇怪的是,已经住院的患儿,有些竟然一夜之间痊愈了。
短短两天功夫,医院的大半床位已经空了出来。
患儿的突然好转,很快就引起了医生的注意。渐渐的,济世堂和木易的大名,便被儿科所有的医护人员知晓了。
县医院食堂。
“王主任吃早饭呢,现在挺忙吧?”
“不忙,一点都不忙。”
“王主任你别开玩笑,现在可是腹泻的高发期,您怎么会不忙呢。”
“真的不忙。你有事没事?没事过来坐坐。”
那医生愣了愣,县医院这段时间最忙的科室就属儿科了。头两天他们连说句话的功夫都没有,现在怎么有时间聊闲天了。
儿科真的不忙了?
在儿科主任有些落寞的走开后,那位医生皱着眉头,沉思道:“木易不就是表弟吗?”
可是,表弟他哪懂什么医啊。想了想王宝明自语道:“应该是同名吧。”
自老伴得病以后,木逢春很少出门,大部分时间都留在家里照顾老伴。
这些天眼看着老伴脸色红润,精神十足,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打心眼里高兴的他,决定出去散散步。
路上不时有三五成群的人在聊天,看到他后都纷纷打起了招呼,态度比以往似乎热情了一点。等走过去后,隐隐还能听到他们说起木易的名字。
木逢春扭了扭头,心想木易不会又惹什么事了吧。
今天正好没事,要不去药店看看?
因为心里有气,开张后药店的事他就再也没有过问过。不过从小小嘴里得知,这几天木易的药卖得好像还不错。
当然,小小的话水分太重,从来不能完全相信。如果信了,那结果一定会让人很意外。
木逢春这次就有点意外,意外的是小小好像并没有说谎。
看着济世堂门前的长长队伍,木逢春当时就愣住了。现在他知道小小口中的特别好,是到底有多好了。
要不是知道店铺谁也搬不走,木逢春都怀疑自己走错地方了。
队伍移动的速度不算慢,随着队伍的移动,不时有人欢喜的从里面走出来。那些在门外等待的人大都神情焦急,翘首以盼。
惊喜之后,木逢春决定进去帮帮忙,谁知道刚走到门口便被人拦住了。
“哎……你干什么呢?怎么插队呢?”
“后面排队去。”
“我不是买药的,卖药的是我儿子,我是他爸。”被那么多人当众呵斥,木凤奇又好气又好笑,只能解释道。
“你是他爸,我还是他大爷呢?”一个六十左右的人笑笑道:“别在这偷奸耍滑,要买药赶紧后面排队去,别在这浪费大家时间。”
“对,排队去。”
“排队去。”
不少人也都跟着喊起来,他们不知道这个人就是木易的老爸,还以为是变着法想插队的人呢。
我就看看儿子,还用得着排队?木逢春张了张嘴,最后懒得跟这群人理论,掉头直接回去了。
现在木易听力灵敏异常,自然听出了父亲的声音。刚想叫他进来帮忙,没想到他忽然又掉头走了。
回头看着那长长的队伍,木逢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看来,当初真的是我错了。”
开始他反对,是怕木易真的什么都不懂冲动行事,直到后来因为可可的病,才让他的态度有了转变。
早知道他真有治病救人的本事,他又怎么会反对呢。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
木逢春前脚刚到家,后脚王宝明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大舅,听说你们村新开了个药店叫济世堂,开店的人也叫木易,跟我表弟同名,你知道吗?”
“什么同名,那就是你表弟。”
木逢春话刚说完,就听到电话里一阵嘁里咣当的声音,好像是什么东西掉了。
好半天,电话那头才重新有了声音。
挂了电话,看到丈夫一会摇头一会傻笑的,王兰芝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告诉你老伴,你儿子出息大了。”
“嗯?”
“你儿子厉害了,县医院儿科的病人都快被他抢完了。”
大姐家的大棚紧挨大道,很好找。木易以前也来帮过几次忙,不过那时是三个大棚,现在却成了九个。
连续找了好几个大棚,木易才找到了王山月。大棚里除了姐夫,还有一个人。
那人五十出头的样子,方头大脸,言谈举止间很是沉稳和从容,但是衣着朴实,就像一个地道的庄稼人。
他不时揪起一株银耳,仔细的瞧着。王山月在后面小心翼翼的跟着。瞧这架势,估计又是他请来的救兵吧。
“木易?”
王山月抬头看到木易时,脸上多少有点惊讶。昨天以为他就是在开玩笑呢,谁知道他还真来了。
“姐夫,这是谁?”等王山月走到跟前,木易小声问道。
“林大寒,咱们鹅城种植银耳的头把能手,比专家都厉害,大家都叫他银耳王。我登门找了人家好几次,好不容易才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