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昭通李氏宗祠
礼是社会生活中,恪守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也是符合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不学礼,无以立。”《论语·为政》“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宪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礼记.曲礼》
作为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传统,礼与仁是相辅相成的,仁是人的思想根源、感情内涵,礼是仁的外在流露、形式体现。生活中,传统文化总是会点滴浸润人的心灵,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具备传统文化中“礼”的思想会让人常怀仁德之心,推恩及家庭、家族乃至社会。从光绪六年(1880年)到重庆主持天顺祥,李耀庭纵横商海三十余年,事业腾达,成为清末民初的西南首富。古人曰:衣食足而后兴礼仪。步入晚年,李耀庭对传统文化中的这个“礼”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人在社会中,应该好礼,以“礼”为立身之本,以“礼”指导自己的行为。他有这样的思想,更将其付诸实践。
明清时期,宗族制度处于成熟的发展阶段,祭祀作为家族的重要活动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祠堂成了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祠堂之设,所以尽追本返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实有家名分之首,开业传世之本也。”因而,祠堂的营建往往成为家族族人共同的主导意识。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将庶民祭祀二代祖先改为曾、祖、祢三代,并将士大夫祭祀四代牌位的顺序由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改为左昭右穆。乾隆《广州府志》卷10称:“旧四代神主设于正寝,今巨族多立祠堂,置祭田以供祭祀。”有了祭祀意识、祭祀规矩和让家族祠堂存续的物质基础,宗祠建设得以发展。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李耀庭出资在昭通城内的武庙街(今昭通北城区大吉街)修建李氏宗祠(李家祠堂),光绪三十四年竣工。祠堂由前院、祠堂、后花园组成。据史料介绍,李家祠堂堪与“云南王”龙云、卢汉两家的祠堂相媲美。如果说龙家祠堂建得金碧辉煌,气宇轩昂,具有王侯气派的话。那么,李家祠堂就算得上是豪华大气,处处充盈着奢侈与高贵。比较之下,李家祠堂修建在昭通城中心,龙云、卢汉的祠堂则在郊外。而且,李家祠堂修建的时间比龙家、卢家的祠堂更早。
建筑李家祠堂时,正是李耀庭事业达到巅峰的黄金时期。为了却亲人的厚望,为让李氏家族继往开来香火永续,李耀庭特意在昭通城内相地修建祭祀祖宗、团结族人的祠堂。由于有的是银钱,所以,李耀庭刻意追求最好、最完美的境界。整个祠堂仅核心部分就占地6000平方米,另外,其周边还建有若干很大的院落相匹配。
祠堂门首是一块用金丝楠木做就的大匾,上书“懿德扬芳”四个大字。字是贵州提学使、书法家陈荣昌书写的。
祠堂整个布局以一条中轴为主线,中轴上为两进两院的深宅。正殿是李家用来祭祀和供奉先祖的地方。通过两边的圆柱,可以看出,原来的大门足有两米多宽,从大门的宽度,就不难想象出正殿当时的恢宏气势。从内部看,正殿高大轩昂,气势夺人。房舍雕梁画栋,建筑流光溢彩。一座李家祠堂,仅地面就全部用上好的青砖扣缝砌就。从外部看,作为凝聚民族文化的传统建筑,李家祠堂可谓闾阎扑地,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古往今来,李家祠堂虽然历经了百余年的风风雨雨,饱经沧桑,其间经历过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的兵灾等灾害,至今仍然屹立不倒,雄踞在昭通城市的中心。有人说,在二十多年前,祠堂内还能看到用上好土漆,漆得红漆亮靓的窗棂。伫立在大殿前方,屋檐下随处可见玲珑剔透、雕工极精的砖雕和木雕图案,它们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透过这些极为精美的雕塑作品,依稀能看到当年的辉煌与豪华。砖雕所刻,多数为花草鸟兽。木雕所刻,多为戏曲人物,如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三国演义》中的出名人物。也有不少古代神话故事,如嫦娥奔月、劈山救母等。雕刻的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形像多姿多彩生动活泼。李家祠堂内还有许多精美的石雕,无论是作为装饰的石栏杆,还是可移动的花盆、鱼缸等用品,凡是用石头雕刻的物件,均十分精美,且多为透雕。
中轴线主轴两侧有很多大大小小、各具特色的院落。进去后走廊回合,曲径通幽,天井套天井,院落套院落。有时感觉前面已无院落了,可是,转过一个弯,眼前豁然开朗,又是一个天井。这是清代典型的大户深宅。
一个开阔的大院位于中轴左方,至今还完整地保存着风火墙。风火墙南北相向,各呈品字形,靠墙壁各有一个四角亭。这亭子建得十分奇特,很夺人眼球。这个性鲜明的亭子,应该是八角亭的一半。因为,亭子的一面以风火墙为壁,所以,就只有四角了。亭四角轻盈地向天空翘起,显得十分空灵轻巧,似乎飞鸟的翅膀。其中一个亭(坐南向北)立有碑石,这碑立于光绪三十四年,正是李家祠堂落成之时。碑文叙述了李家的渊源,碑文由大书法家陈荣昌亲笔书写。为了纪念祖居之地,这个由两堵风火墙相向护卫的地方,称为“柳树堂”,是家族文化的符号标志。这个“堂”其意也通富丽堂皇的“堂”。风火墙保护得完好,完全是当年豪富的大家气派,轩昂高大,气势逼人。
在中轴右边,迎面有一排高石坎,跨过石坎,又是一个天井。路面为青石板对缝铺就,至今仍平滑不减当年。两排一楼一底的砖木混合楼房,相向而立。底楼为砖石建成,上楼为木板壁房子,俨然川南风格。这个院子中的房子建造得很人性化,完全是民居格调,这是为祭祀祖宗的亲戚们准备的客房。中轴右侧还有个占地约三千平方米的四合院,其风格与北京四合院完全相象,原是李家的私人学堂。房屋为北方风格的平房,很宜人居住。作为莘莘学子读书的环境,有各种树木花草,点缀其间。
注:《礼记》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是古代一部重要的汉民族典章制度书籍。《曲礼》是组成《礼记》的一部分。曲为细小的杂事。礼为行为的准则规范。“曲礼“是指具体细小的礼仪规范。
注: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注:龙云(1884—1962),字志舟,原名登云,彝族。彝名纳吉乌萨。云南昭通人。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云南省国民政府主席,云南陆军讲武堂校长。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注:卢汉(1895-1974),原名邦汉,字永衡,彝族,云南昭通人,滇军高级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爱国将领。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义,和平解放云南,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历任云南军政委员会主席、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国家体委副主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二、三届常委、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常委。
注:透雕,一种雕塑形式,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图一.李家祠堂(组图)
图二.残存的壁照
图三.年久失修的栏杆
图四.尚存的八角(四角)亭
图五.龙云肖像
图六.卢汉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