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堪回首(节选)
——讲述辛亥革命先驱杨沧白、黄复生、向楚、陶闿士、李龢阳五家人的故事
郝成竹
……
杨沧白、黄复生、向楚、陶闿士、李龢阳,前四人都有墓地照片为证。唯独李龢阳没有墓地照片。1988年,佛图关公园建“巴人石居”景观,施工挖掘中,突然露出一红木棺椁。因为无墓碑,有人便把它作为无主墓,就有人现场将大红棺木挖出。随着厚厚的棺盖艰难开启,有人惊叫起来:“不是无主墓!”——棺木里面上方,赫然写着“”“李耀庭”三个字。待李家后人赶到,李耀庭尸骨已被抛在棺木外,殉葬品也被当时施工的人抢劫一空。事后,李龢阳的幺儿李立仁赶到现场,见爷爷尸骨如此惨烈,他痛心疾首、痛哭流涕,让晚辈们赶紧将遗骨入棺回葬。解放后,政府与李龢阳夫人程仲澄(系CD名门程海门之女)协商后,李家愿意将“礼园”捐献给国家,造福百姓。1950年7月7日,李家与西南军区司令部代表人王景贤立下捐献文约《协议》。《协议》共六条。其中一条清晰写到:“原有之坟墓三座李耀庭、李湛阳、李裴知(龢阳)三墓,经乙方同意,准予爱护、永远保存;并准由甲方家属岁时莅园祭扫并给于方便不加留难阻止”,“条约经双方同意承认签字发生效力”。1952年,有通知到李家,以“有碍观瞻”为由,强制迁出李家在“礼园”的三座祖坟。鉴于当时的时代背景,极左的路线,李家只能顺应迁坟的决定。由于李家当时财力、物力、人力所限,只能迁往旁边的“佛图关”崖边(今“巴人石居”景观地下)但墓碑不得立。因当时佛图关还是一片荒坡,为免忘记三座祖坟的位置,迁坟后,李家后人在坟前崖边栽下三棵黄葛树为标记。1952年的强制迁坟情景,当时18岁的李本立陪着奶奶程仲澄目睹了一切。掘墓移棺,让李家人痛彻心扉。1981年,重庆人民大礼堂召开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会,九十四岁的程仲澄老人在会上发言,讲述她一家四人(公公、娘家大哥、婆家哥哥及丈夫)对辛亥革命的贡献。1988年再次被掘墓,并遭开棺曝露先人遗骸,李家人彻底感到无助和绝望。2011年10月25日那天,我们看到,经历58个春秋的黄葛树,已参天蔽日。面对媒体,李本立说:“迁墓回鹅岭公园已不现实,虽说那是极左路线的产物,但我们不能给政府为难。但是,应该在现在佛图关葬祖祖、大爷爷、爷爷的地方,也就是废弃了的景观——‘巴人石居’门楣处,镌‘礼园’二字。再就是立一块碑:一是介绍‘礼园’的由来;二是将李耀庭、李湛阳、李龢阳三人对辛亥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事迹镌刻于碑上。如能这样,我们后人心满意足。”此建议既可弘扬辛亥革命精神,又可为佛图关公园增添一个历史人文景点。10月底,我将此写成社情民意,提交全国政协。
(节选自《百年回首》。《重庆政协报》辛亥革命纪念文章选辑——重庆政协报社出品,主编郝成竹,渝内字(2014)030号。文章原载《重庆政协报》)2011年10月11日,总第18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