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唐武宗死后,光王李忱为宦官马元贽等所立,以皇太叔继位,史称唐宣宗。
此时,朝中吏治混乱,宦官干政,眼看唐朝的气数就要耗尽。但唐宣宗即位后,对内勤于政事、整顿吏治、限制权贵和宦官的权利。对外则击败吐蕃、收复河湟,安定塞北、平定安南。使得唐朝继“会昌中兴”之后又进入了一段安定繁荣的时代。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故事,就开始于唐宣宗年间。
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省)午沟村。
风和日丽的上午,一个青年村妇坐在自家门前的树桩上,搓洗全家的破衣服。只见她的肚子鼓起好大,一看就知道是快要生产的人了。按理来说是不应该干这些粗活累活的,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在这个时代,虽说没有大的战乱,但是穷苦百姓的日子依旧不好过。其实老百姓对生活的期望值并不高,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点都不偷懒,甚至晚上还熬夜做活。“你耕田我织布,你挑水我浇园”式的男耕女织,辛勤工作无非是期望吃得饱、穿得暖。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他们期待的最幸福的生活。生个儿子娶个媳妇,再生个儿子,再娶个媳妇,周而复始。他们希望老天爷对他们好一点,能风调雨顺,多收个三五斗,能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点。
至于向地主交地租,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那是剥削;向国家交纳赋税服徭役兵役,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不知道那是压迫。如果有个好心的地主地租少收点,如果有个好心的皇帝赋税徭役轻一点,他们就谢天谢地了。
其实,他们只是想活下去。
“朱家媳妇,快生了吧?”这时,一位老婆婆走了过来,笑咪咪的问道。
“快了,前些天问了徐郎中,可能就在这几天。”村妇微笑着回答道。她本姓王,嫁给了村里的教书先生朱诚,所以大家都叫她朱家媳妇。
“你们家朱先生呢?还在教书啊?怎么也不帮你干点活,也不怕把你累着。”老婆婆道。
“不碍事,我自己还能行,他也要教书挣钱养家嘛。”王氏笑了笑说道。其实她心里何尝想拖着笨重的身子干活,可是自家穷啊,等到这个小崽出生后,又要多一张吃饭的嘴。想到这里,她又摸了摸鼓起的肚子。
她的丈夫叫朱诚,小时候上过几年私塾,无奈考科举却屡试不中,只得在村里当个教书先生,教村里的小孩子识字,挣一点钱养家。自从丈夫知道自己怀孕,就没有开心过,她知道,是因为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了,本来就穷,这下可能就要穷的揭不开锅了。可是她自己打定主意要把这个孩子生下来,哪怕自己累一点,苦一点。
“你们家多有福气呀,两个儿子了,这个要还是个小子,哪就三个了,有人传宗接代喽。不像我们家哪个,一生就生女儿,哎......”老婆婆叹了口气道。
“李婆婆你放心吧,我王家嫂子肯定能给你生个儿子。”王氏安慰她道。
“借你吉言喽,哪你赶快歇着吧,这些日子多休息,别老干活了。”婆婆笑着说完,佝偻着慢慢的往自家屋子走了回去。
等她走了,王氏才把衣服拧干,搭在了门口的麻绳上。现在虽说是冬季,可是这两天的天气很好,阳光暖洋洋的,她想趁着好天气把衣服晾干。
等到她把这一切做完,已经快到开饭的时间。她急急忙忙生活做饭,虽说是做饭,可是全家的饭食就是一锅粥,丈夫挣的多一点,粥就稠一点。丈夫挣的少一点,粥就稀一点。有时候给粥里加点菜叶,全家人就吃的很香。至于油和肉,哪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见到。
“饭好了没?”只见一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人把门帘掀起走了进来,都是虽说身上穿的也很旧,但一看就跟一般的村民不同,而且破洞的地方都用相近颜色的补丁给补上了。他手抱着厚厚一叠书,往桌子上面一放,就开始抱怨道:“孺子不可教也,这帮熊孩子,没一个成器,三字经到现在都背不熟,以后还想金榜题名?真是做梦!”一看便知,他就是王氏的丈夫,村里的教书先生,朱诚。
王氏这时已经把粥煮好了,一边忙着盛粥,一边说道:“别着急嘛,小孩子调皮爱玩,慢慢来,总能教会的。”
朱诚看了她一眼,接过她递过来的粥碗喝了一口,说道:“你身子怎么样?这两天没累着吧?要是觉得累就先把活放一放,等我回来帮你收拾。”
王氏心里一喜,这还是她怀孕以后,丈夫第一次这么问自己。连忙道:“没事,我自己能行,要是觉得累我就回来歇着了,放心吧。”
“嗯,哪我就放心了。可能这两天就要生了,你可要注意呀”朱诚说道。
王氏一面答应着,一面掀起门帘向门外喊到:“朱全昱、朱存,别玩了,该吃饭啦!”随着她的声音,两个六七岁大小的孩童奔跑着进了屋。一闻到粥香,他们俩狠狠的咽了一下口水,接过娘亲给的粥碗,大口的喝起来。这两个孩子,稍大一点的是大儿子朱全昱,小一点的是二儿子朱存,两个孩子都没到八岁,所以没跟着朱诚去私塾,每天在家里自己念书识字,念完了就跟村里的孩童一起嬉闹玩耍。
“喝慢一点,小心烫。”王氏一边说,一边给他们每个人再加了一勺粥。
“娘,这粥怎么比昨天的还稀,我吃不饱呀。”大儿子朱全昱喝完了一碗粥,说道。
“这年头有的喝就不错了,听说今年徐州闹灾荒,哪里的人都开始吃树皮了,我看过不了多久就要饿死人喽。”朱诚一边看着儿子,一边对他说道。
“这么严重呀,不是说刚现在的皇帝是个明君吗?怎么还会饿死人?”王氏惊讶的问道。
“皇帝再英明,老天爷也不会因为他的英明就风调雨顺了,该闹灾荒还是闹,只不过比之前又打仗又闹灾强一点罢了。”朱诚说道。
“佛祖保佑,保咱们宋州风调雨顺,保我们全家平平安安,阿弥陀佛。”王氏说完,双手合十默默的念到。念完以后,她就端起自己的粥碗,也跟着家人一起喝粥。刚把自己那碗粥喝完,想把碗放到桌子上,突然觉得肚子一疼,这一下太突然了,疼的她把粥碗都掉到了地上。这时,朱诚也觉得不对劲,问道:“怎么了?是不是要生了?”两个小孩子也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扶住了她,着急的问道:“娘,你咋啦?你咋啦?”
“肚子疼的厉害,应该是要生了。”王氏强忍着疼痛说道。
朱诚连忙叫两个儿子去村里请接生婆,两个孩子飞一样的跑了出去。然后他将妻子搀扶着趟在床上,守在她身边,安慰着说道:“别怕啊,牛家嫂子马上就来了。”
到了夜里子时,随着一声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声,一个满脸疲惫的粗壮村妇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朱诚,笑着对他说道:“你们老李家真是有福,又是一个小子,恭喜啦!”
朱诚将这个婴儿接过来,对她说道:“谢谢牛婶,辛苦你了。”
“都是一个村的客气啥呀,回头买只老母鸡给你媳妇炖了,补一补身子。我先回去了”牛婶说完就回去了。朱诚看着怀里的婴儿,正在不停的啼哭。此时他还不知道,这个孩子长大以后,竟成为了五代中后梁的第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