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每一个年代的口号都代表一种精神,文化。
望子成龙!
这个成语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父母在历经坎坷之后的期望。
陈为党八二年考上大专,能力毋庸置疑。
陈书礼当时摆了十七大桌子菜,宴请亲朋好友,狠狠扬了一口气,毕竟一门两大学生。
有思想,有魄力的,往往不是一个人。
陈为民在大学之中熬过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最后被老师约谈留校事宜。
陈为民考虑了很久,也经历了许多事情,在毕业时毅然决然的回到县城。
相比于大哥陈为党入政,陈为民选择了经商。
当时的风气是,一级的官老爷,滚动的铁饭碗,最操蛋的自由职业。
回来第一年,陈为民看着大学之中带回来的妻子,心头一横,也不管三七二十一。
在家乡搞起个体户,一个磨坊雇了十七八个人,作为当时警察的陈书礼对于大方向的政治太为敏感,几次劝说无门后,果断的表现出生气样子,断绝了与陈为党的联系。
不过还是等到陈为党出去省城打拼的时候,接着陈为民的口给陈为党介绍了几位可以信赖的老朋友。
相比于个体户,奉子成婚这种有辱门风之类的事情在当时都变成可有可无的事情,因为当时风气一度恶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这种思想,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听到陈林成绩成绩第一名的时候,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给陈林许多钱的事情,在中国这个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好像富豪都不流行穷养,都进行了改革。
就如同陈林找陈为党要钱。
陈为党问为什么。
陈林说了三个字:“开公司。”
陈为党十四五岁在干什么,跟人上街批评“那些臭老九”,没有一个正经工作,没有一个正经想法。
陈书礼不是红军,六一年入了党。
陈书礼大字不识,但接受某些主义时候快速理解,迅速成为其中一员。
话说陈书礼名字还是在破除封建迷信时,一个算命的人取的,原来陈二搓却再也不用了。
中国在进行文字扫盲时候陈书礼识了字,认字程度比荒野村妇高了一点点,到后面由于“工作”原因,陈书礼下了一番功夫。
可是实实在在的,当时读书人的地位远比想象的低,但陈书礼看的清楚,这样乱世不会持续太久,私底下藏了几本书,成本也不高,不过几毛钱而已。
可是乱世整整贯穿了他的整个青年人生,直到天命年纪才解放。
恰逢家里才生了一个孩子,于是看到书上的爱国,爱民,爱党,依次取了名字。于是大伯变成了陈为国。
在***大力倡导下生孩子。于是几乎每年都生,七零年,孩子都有七个,却有三个夭折在红色年代。
而陈林的奶奶却在灾难中得病生生挨死。
接下来几年日子更不好过,各种饥荒各种天灾,陈书礼凭着党员身份在县城厂里倒是活了下来,还养活一大家子。
思想在其中却越发的怀疑。
但是为了孩子们,一直做着些那个时代特有的事情。
.........
陈为党诧异的顿了顿说道:“准备开什么公司。”
陈林调整面部微笑,然后开始解说。
“老爸,知道邮政吧。”陈林提出个问题。
邮政作为陈为党出去和家里联系的唯一通道,陈为党在电话里回答:“知道。”
“知道香港公司的一个产品大哥大吗?”陈林问出第二个常见问题。
“嗯。”陈为党电话里传来声音。
“现在小灵通有上网功能,爸你知道吗?”陈林抛出第三个问题。
“听过。”陈为党电话里传来简短的两个字。
“那么,老爸你觉得下一步会如何发展。”陈林继续询问。
“不知道。”陈为党深知实践重要性,没有直接回答。
“彩铃业务知道吗?一首歌两元,接下来就是影音和电影下载。”陈林没有绕关子。
“第四个问题,在这些竞争过后会是什么?”陈林问出了打这个电话的目的。
“物流。”陈林没有故作悬疑。
“当通讯工具发达时,了解新鲜事物后,会想拥有这些新奇物品时,物流占据了绝大部分因素。”陈林解释。
“这是你想的吗?”陈为党沉默良久后说到。
“算是吧。”陈林给了个似是而非答案。
“继续说,我听着。”陈为党电话那边嘴角有些笑意。
“第一步建立一个小型中转站,作为公司的开始。
业务给各个酒店配送蔬菜,生鲜,饮料等等。如给制作面包提供大量优质的鸡蛋和面粉,给星级酒店配送“服务”,给另外的小饭馆廉价的货源。”
陈林清了清喉咙继续给陈为党解释:“当然,这听起来不太现实,所谓无利不起早,谁能接受。”
陈林说到:“所谓万事开头难,谁会接第一单,谁会提供货源,如何进货等等都是问题。”
“当然,利益点在于什么,就是如何赚钱的问题。”
陈为党顺着陈林思路下去:“薄利多销。”
“老爸你算说对了一部分,大部分东西变成薄利多销都上不了档次,然后逐渐消亡,而我重点要提出我在前面提到一点,就是服务。”
“人都是有惰性的,老年人不愿意接受新事物,是因为固定思维的形成。”
陈为党眯了眯眼,接话:“什么样的服务。”
陈林顿了顿,发现老爸已经有了兴趣,继续说到:“无微不至,关心他们所不关心,服务他们之琐屑。”
“说点具体的。”陈为党发问。
“配送及时,品质保证,货到付款。”
“每个酒店都有专门采购专员,他们负责采购,为寻找廉价的货源,满世界乱找,即耗时又费力”
“而有的报销虚高。”
“物流配送的出现,他们将减少采购的大部分精力。”
“如果酒店信任,那么只需要交出一份清单,最迟一两天就能出现货物。”
“所以下面配送的人力方式.......”
“还有与果农和渔业人员如何沟通.......”
时间来时漫漫,过时匆匆。
此语之后,再无促膝。
陈林抬头望了望,没有望见天空,倒是望见了一堆天花板。手边座机余温,在十二月下旬逐渐过去。
陈林第一次发现老爸思维如此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