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之后,李氏终于能织出一些像样的图案,为了筹备开铺子的钱,慕憬然不得不同时日夜赶工,她说过,不会拿李氏的钱,也不会要李大伯在外做工的钱。有那么一瞬间她曾经想过把什么东西拿去当铺换些银两,可惜除了地下室拿上来的箱子中的东西,真是身无它物了,她总不能将那些东西拿去当了把?三人自打达成协议之后,关系似乎变得更加亲密了些,更像是钱财公用的一家人了。
转眼已经到了冬季,慕憬然和李氏母女在不远的县城里盘下了一家不算小的店面,铺子算是有了雏形。李氏在这件事情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慕憬然决定让李氏给店铺取个名字。
“我又未曾读书,还是你来取罢。”李氏推脱道。虽然真正的生意还没有开始,此时她已经喜笑颜开了。
“大娘对店铺的贡献是极大的,就大娘来取吧。”慕憬然笑道:“又不是吟诗作对,名字,随便取一个就行。”
李氏见状,思忖了片刻,说道:“那便叫做锦绣阁可好?”她只将慕憬然和李云秀名字各取一字组做一词,当然,她不知此锦非彼憬,慕憬然也不会同她计较字面上的东西。
“如此,甚好。”
三人为铺子做了一块幌子,因为银子有限,也没有多余的钱去做牌匾。又选了一块上面织了凤凰的布料,将其裱好,立在锦绣阁前,算是个招牌了。县城比小镇要热闹得多,客流量也十分可观,百姓都爱新鲜的东西,见锦绣阁门前放着这样一块布料,觉得稀有,常常停下脚步观赏,觉得欢喜的人会进入铺子内瞧一瞧。
慕憬然一开始只接帕子、荷包之类的小活,时间久了也渐渐开始做屏风和衣物。当然,大部分东西都是出自李氏之手,客观来说,慕憬然在织布方面还不是很在行,李氏也甘心当幕后之人。织布这种东西,说难不难,但是极为繁琐,加上新颖的织法,卖出去的价格也相对其他布料而言高的多。先是县城中的百姓爱极了这种织物,大户人家买去做衣物,小户人家也偶尔有来买一只荷包。绣品久了会脱线,会旧,布料在这方面要好得多,所以人们更加喜爱买锦绣阁的东西。久而久之,也有外地人特意赶来买锦绣阁的东西,锦绣阁几乎在几个月之内就名遍大江南北。有商人欲模仿锦绣阁的布艺,每每以失败告终。
生意渐渐稳定下来之后,她们雇佣了小厮,慕憬然也投入到学织布的过程中去。云秀一直遗憾未曾读书,现下也有了上私塾的资本,一切发展得都如此顺利。李大伯辞去他乡的劳工,在除夕前些日子回了家乡。
开春时,气候仍旧有些冷峭。慕憬然披着裘衣站在新买的院落当中,回忆过去的几个月,仿佛是做梦一样,当初她也忐忑是否能做好,毕竟李氏一家人是带着极大希望的,同时她也背负了更大的压力,没想到,就这么成功了么?她要的不多,衣足饭饱即可。现在,仿佛已经超过预期了呢。嘴角浮起笑意,萧何,我在这里过得很好,你呢?
暮色渐浓,慕憬然裹了裹身上的裘衣,恩,该睡了。
此时却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李氏一家已经睡下了,这么晚,会是谁?慕憬然心中疑惑,敲门声愈加急促:“慕姑娘在吗?”院子大门外有人喊道。急切的声音在寒意正浓的静谧夜晚显得十分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