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两排光鲜亮丽的少女不知从哪儿掏出了花瓣,向着鲜红绫罗撒下了阵阵幽芳。紧接着,穿着广袖落霞梅仙裙的眉鹃踏着粉嫩的花瓣出来了。那广袖落霞梅仙裙就像是许许余晖下,一枝如九天仙女的傲梅和着头顶漫天绚丽的落霞,凝望着世间。那凝望,似乎是把时间的所有都能定格在最美好的瞬间。
而眉鹃头上带着的除了相对普通的首饰之外,最引人注意的便是一根八角落鹊金钗。那支钗看起来灵动活泼,栩栩如生,在阳光底下好似下一秒那钗上的金鹊就真的展翅高飞一般。
好一个流连于红尘的精灵!
众妇人立刻红了眼。
这么美丽的衣裳!这么精致的金钗!
如果有人说这是皇宫里的货色恐怕也不会有人否决!
可是现在,竟然出现在了平民店里!
眉鹃昂首挺胸,不少眼尖的妇人竟然看了出来,这万华格里的小丫头平常身材就跟三岁幼儿一般,怎的今日就这么傲然挺立了?
若是知道了这法子……那家里的死鬼,岂不是就能牢牢锁住了?看那死鬼如何去青楼里找相好!
如此一想,竟恨不得立刻冲进店铺里出血狂买!
接下来,却是平日掌管伙食的张妈子。张妈子年轻不在,活力不在。身穿的是碧青色缎织暗花攒心菊长裙,外罩了浅啡绣金对襟褂子。且此衣更胜创新,于以前见到的比起来,更胜端庄素丽。
张妈子和眉鹃左右恭立,作为压轴出场的自然就是杨玉仪。
杨玉仪三千青丝盘起,用一根点翠祥云镶玉串珠凤尾簪固定住。露出如天鹅般优雅的脖颈,身上佩戴的是“银月流云鸾朱鸣”的一套首饰。身上穿的,是青花凉月勾银曳地长裙,腰肢纤细的盈盈一握。外罩了薄雾绣花长纱。衬托的肌肤胜雪,弯眉凤眼,眸光秋水,勾人魂魄,更添风韵。
围观的百姓不论男女竟然都不由得看痴了。
以前怎么没发觉,这杨玉仪如此风韵可人?
杨玉仪仪态万千,落落大方的行了个礼,道:“各位客观,今天是我们店新开张的日子。其他的话奴家也不再多说。”
杨玉仪拍了拍手,张妈子和眉鹃将牌匾上的红布扯了下来。只见上面烫金五个大字:哇塞尚衣城。
此名一出,众人皆是一阵哄笑。
哪有店家起名字如此随便的?而且还这么带有喜感,态度要不要如此随便?
眉鹃和张妈子交换了一个眼神,分别同时扯下了左右两边的红布,原来是副门联:
上联:仙裙霓裳让你开眼
下联:珠钗首饰涨你见识
横批:干瞅啥
这么一副文理不通的对联众人更是津津乐道。这话说的,又是傲气又是嚣张。
但是看看这少女们的打扮,貌似,人家有资本这么傲啊!
杨玉仪微微一笑,朱唇轻启:“本店有个规矩,那就是每日客量不过百,每个客人购衣不超过三件,珠钗不超过两件,其余的不得超过一件。”
众人听此一阵哗然。
“凡是今日的客人,还将赠送紫鸯花玉簪一支,先到先得,送完为止。”
“那么接下来,哇塞尚衣城开张了!迎客!”
两排清秀少女齐声说道:“公子止步哦。”
声音清脆婉转,似山间清泉,又如林间黄莺,悦耳动听。此刻大家才明白什么才是“莺莺燕燕”。
先前红了眼的妇人听到这句话后争先恐后的拥挤入店。
什么温良贤淑?什么恭谦礼让?
什么都不能阻挡我追求美!
“婆娘,你说你现在干哈呢!现在人多,咱等会儿再进去。”一名髯须汉子看着人多拥挤赶紧拉住了自家死命往前冲的娘子,一脸的大男子主义。这要是放在平时,娘子肯定是满面娇羞,将小脑袋窝在髯须汉子宽阔雄厚的胸膛里,化身为小鹌鹑无法自拔不愿抬头,可是现在……
“你丫给老娘放开!”小娘子双目欲喷火,足莲狠狠地踹向髯须汉子的下半部分。只听髯须汉子惨叫一声,自家小娘子早已借势挤进了汹涌的人潮消失不见……
这种情况比比皆是。
“娘子……”
“滚!”
“可是……”
“啪啪啪啪啪!”
“啊啊啊啊啊!”
嗯,这种声响便是被狂扇耳光不止的声音。
面对这么好看的绫罗美衣还要阻止我?
你丫耳朵没有听见这是限客滴嘛!
你还想让我干瞅别动弹?
干瞅个啥!
此刻杨玉仪心里也对这种情况吃惊至极,但是此刻她只能埋在心里。表面风轻云淡一副“我也是见过大场面”的样子。
“客满一百!”眉鹃扯着细嗓子向着门外仍然拥挤的人潮大喊了一声。紧接着,两列彪形大汉代替了刚才两排少女的位置,形成了一堵人墙。饶是各位夫人再怎么歇斯底里的疯狂,也奈何不了这群彪形大汉。
面对魅力无边的罗裙珠钗,只能呜呼哀哉扶额叹息,就如同新婚之夜洞房之时面对美艳娇羞的新娘子,想要行周公之礼却发现自己只是个来闹洞房的!这岂不是人生最大憾事?
男人何苦为难女人!
杨玉仪连忙回到了哇塞尚衣城里,眉鹃面对如此火爆的场面也是有些手脚发颤。
前段日子冷清的就像是块荒地,现在火爆的都不知道怎么形容好了!
这天差地别,感觉真真的……
不要太美妙啊……
眉鹃兴奋的红了脸,只顾着瞧热闹。差点忘了自己出来的任务乃是安抚这群红了眼的雌兽。
嗯没错,就是雌兽。
直到眉鹃听到了苏朝夕的娇斥,打了个机灵这才想起来自己的任务。于是清了清嗓子:“各位,稍安勿躁。”
“我们店铺大小有限,每天限客一百也只是为了能给各位乡亲更好的服务,更优质的选择。倘若大家如此闯进去,不出三个时辰,我们店铺会变成什么样子大家可想而知。这并不是小女子不信任各位,只是防患于未然总好于亡羊补牢,未雨绸缪才是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