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溯源警钟
“吃饭睡觉上课玩手机
这样的大学生活是不是太安逸了
毕业了呢
总有一些东西会让自己安静下来
时间长短而已
终于明白是荒唐了的只是岁月
现实的冰冷一人无力抵抗
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就像房琪那个爱笑的女孩说的一样
我们还未配妥剑呢出门已经是江湖了”
现在的大学生确实越来越活动安逸了,甚至有人把大学戏称“青年养老院”,而现实也确是如此,从家里拿着钱肆意挥霍着青春,不知所向,更别淡什么理想。
“大学就是大概学学。”
“60分万岁。”
“必须谈一场恋爱。”
这些似乎成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日常,可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几乎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好的前程,老师也希望学生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所以为了孩子学习家长和老师就采取所谓的“中国式教育方式”。从小就为其灌输一种思想,那就是要考大学,从幼稚园开始上各种补习班,为的是上重点,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大学。这似乎就成了他们的所有,一味的学习,不知辛苦。在学生们的认知中大学就是老师描述的象牙塔,可以不用那么兢兢业业学习了,可以肆意挥霍青春了。
在这里学习和理想永远排在玩乐之后,在这里满是挥霍与堕落。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是悲哀。
(二)成人生存
“我有压力
不够漂亮
钱不够多
不会说好听”
大学确实是这些苦读了十二年学生的休憩天堂,同时也开始转变开始懵懂的认知这个尔虞我诈的社会。
大学之前我们学习怎样学习,大学之后我们需要知道学习是为了什么。大学老师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是教授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贯穿两点思想,那就是成人和生存。书本上的知识经过十二年的制式教育,学生完全可以自我学习,而生存是学生最为陌生的一个词汇。成人是立足之本,是贯穿整个生命中的一件事,有关始终。
近几年高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教育部公布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795万人,就业到了我们毕业人数更是多的不敢想象。如何才能从这么多的人中脱颖而出,我们就业的优势在哪里,核心竟争力?作为一个偏远西北地区的的我们,出路又有那些呢?无从知晓。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单身子女,以后两个人要负担起一家人的所有,现在的安逸以后想起来绝对是后悔的。
(三)杂记感悟
“迷途之后
才始发现对的方向
逆着风飞翔
总是想
可不可以不勇敢
无关信仰
泥泞后
发现新的方向
继续飞翔”
我对自己的要求并不是很高,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想之所力之及”,快来兰州求学一年了,的确成长了不少。每天晚上睡都已经两点了,我在为我的梦想而坚持着,我想成为一个作家,能够用我的某些字眼来给他人些许触动。
关于四川泸州的学生自杀事件我已经不想再多说一些什么,不管是无良媒体夸大扭曲事情真相,无知群众跟风,亦或另有真相。这些作为一个局外人的我不好多说,但我总相信政府会做出一个公正的判断。通过现象看本质,虽然这件事情没有大范围的扩散出去,但这件事情上至少可以看出媒体舆论的厉害之处,如果每个人都总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不那么针对的去评价,普通群众也不会那么愤怒。而这其中有牵扯到多少人的利益。人生百念,贪占其一,我们成人就是要克服自己的欲望而不被贪念所愚弄。也确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基础,有些人确实生来就有一些优势,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该拿的绝不动心,想要的凭自己勤奋的双手获取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