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汗的目光刺入杨里心底,死死逼着他:“我本无意与你等见,既然来了,便告诉你,好自为之。所谓为友,不便是归于尔等?我族曾走遍天下,随心所欲,就是你等这些汉人,束缚了一个民族!也就罢了,我们本安好,尔等却将战火延至此地,岂不乱了我们生活?上次你们放了把火扰乱了我们还没找你,想不到你便先找来了!”
杨里与他对视,盯着他眼中的怒火,正欲开口,忽听得可汗一声怒吼:“滚!”
“滚出这里!”
“别再让我们见到你们!”
“滚!”
……
杨里努力克制住心中的骇浪,“你们……”
“放箭!”
那可汗身后便万箭齐发,一霎之间便有几人倒下。“走!”所有人都忙掉头奔去,一支箭从杨里肩旁划过,刮破了衣服,他忙举刀将迎来的箭拨到地上,加速跑去。那弓箭手却还不舍,迈步追去。霎时那乱箭便成片袭来。杨里心中一紧,此次他们没有驾马,甚至未携武器,毫无还击之力,只得逃!
不知过了几时……
烈日已偏离了天中,身后的脚步声渐渐淡去,才终得脱险。杨里看看身边,所剩之人已无几。倒亏追兵未曾驾马。杨里的头盔已被射落地上,衣服多处被划破或甚至被穿透,身边剩下的人更是伤痕累累。忽听见蹄声,杨里抬头,见是皇甫昌,便带人跟去了。
杨慕已在城内等候多时。见杨里归来,忙揽过。杨里一脸怨气,却什么也没说。良久,他心情平复了些,说到:“我要领兵再去一次。”
杨慕看着他,示意冷静:“现在他们已对你怀有怨气,你若是再去,恐怕也没什么好结果……”
这时,上官彧请命道:“我去吧。”杨慕看了眼杨里,又点了点头,分配三万兵力,一万骑兵,二万弓手,嘱咐他一路小心。
到了城墙前——砖石上蒙着厚厚的尘土,从石缝间生出的杂草打着蔫。上官彧定定地看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忽听得马蹄声近,上官彧骤然抬头,只见那可汗领着一群骑兵而至。没错,是在等。见那可汗两目凶光,上官彧二话不说,举手又骤然落下,他身后便羽箭齐发。刹那间,便有好几个人跌下马。可汗猝不及防,忙回过神呼众人进攻。
战斗就是一触即发,铁蹄下风吹草动,金戈铁马擦撞,没有硝烟,却有震耳欲聋之声势。刀枪剑戟、弓箭斧钺之间,已分不清谁是谁。
一会儿,可汗见敌军越战越勇,下令撤军,殷军乘胜追击,直追进山地。追到森森峡谷,忽然,伏兵突现,几骑瞬间倒地。上官彧见状,怕陷入包围,忙带人后撤。追兵不舍,追出峡谷,边放箭边驾马飞驰,上官彧却头也不回。
出了城中,忽然只听得一阵金属之声,几个民族兵士跌下马去。原来此处有殷军埋伏,砍断了马蹄。可汗见形势不妙,带人撤回城内,闭门不战。殷军索性也不纠缠,回去养精蓄锐。
就这样连续一两个月,战斗总是不期而至,不知踏平多少路,更不知弑了多少人。
就宛若两个火石,不停的碰撞、摩擦,一点点紧逼,烟气袅袅上升,随后便现出了火花,那火花却越燃越旺——
又至秋高气爽之季,天高云淡,而地上却火热地要燃化空气,湛蓝的天空却被硝烟充斥——南殷卒,胡人军,各不相让;金戈驾,铁马踏,谁与争锋?
此时羿稷——
陈戬站在城墙上,轻轻扇着羽扇。一会,杨御和杨轩登上城来。陈戬回过身:“在下认为,时机差不多了……”杨御望向天边,微微眯起双目:“你的计划……”杨轩微微一笑:“自知。”
“好。”杨御转过面对他,“带领三十万大军,渡江进攻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