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年八月下旬,在罗黛的印象中应该是临近开学的某天下午,紧挨着她家的隔壁又搬来了一户新人家。
10岁的罗黛拎了一张小板凳,托着肉呼呼的小下巴倚坐在门框边,习以为常地看着门口一张张粗犷的陌生面孔。
八月份正是一年当中最闷热难耐的时候。这些帮忙搬家的男人他们大都光着膀子,扛着重物里里外外地跑。才不一会儿,门前这条不算小的巷子里似乎都可以闻到发酵出的淡淡汗酸味道了。
“小黛,饭好了,趁热赶紧来吃。”
外婆一边在厨房做着最后的收尾,一边招呼罗黛吃晚饭。
“天还亮着呢,我不饿,等会儿再吃。”才四点半,她还想再多看一会儿。
这次动静比从前的都大,可谁知道这次搬来的邻居又能住多久呢。
嗯,真没劲。
“你这孩子,永远说不听。”
吴招娣赶忙换好了衣服,如同往常一样准备出门:“菜多吃一点,吃完了碗就放在那里,我回来再洗。动画片不能看太久,对眼睛不好,还有啊晚上早点睡觉...”
罗黛依然坐在小板凳上,两眼瞧着外面,一动不动:“哎呀,外婆你每天都说这些,我都能背了。”
吴招娣置若罔闻,绕过罗黛走出大门时依旧喋喋不休:“晚上睡觉一定要把门锁好。在家乖乖的,暑假作业做完了就多做做课外练习题...”
“外婆再见!”
还没等吴招娣全都交代完,罗黛一溜烟儿的抄起小板凳,“砰”的一声把门关好,屁颠颠的跑去看动画片了。
一个人默默地吃完了晚饭,罗黛按部就班地洗了碗,擦了桌子,然后把剩下的饭菜放进了冰箱。
从前,罗黛其实并不清楚外婆每天这个时候出门是做什么。
她只知道每天早晨起床,外婆做好了早饭就已经不见踪影。到了中午,她会拎着一篮子新鲜的瓜果蔬菜回家,整个下午都会在家里。然后到傍晚,就像每一个今天一样,匆匆忙忙的又出门了。
虽然不知道外婆到底是什么时候回的家,但至少在罗黛睡着之前外婆一定还没回来。
也就是暑假里见到外婆的次数还多些,换作平时上学的时候可能一整天连一个照面都打不到。
这样听上去略微辛酸的日子,在罗黛有了零碎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如此了。
她早已习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回家,一个人做很多很多事。
平常倒也不觉得有什么,除了每次学校组织开家长会的时候,罗黛心里总会有些不太舒服。
免不了许多人都会好奇八卦,问罗黛的父母在哪里,可罗黛一个10多岁的小姑娘又能知道些什么呢。每次罗黛问外婆,她也只是一个劲地叹气,最后的标准结局就是只字片语什么都问不到。
二年级下半学期,语文书上有篇课文是讲《西游记》的。罗黛记得非常清楚,那课文里写道孙悟空说它自己无父无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当时罗黛还觉得特别好笑,但是后来一想,或许她和孙大圣一样,也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呢?
这样天真的想法直到三升四的这个暑假才终于被彻底粉碎。
结果她连孙悟空都不如。
罗黛的父亲叫罗一珏,母亲叫戴蓉娟。他们之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婚姻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好巧不巧,离婚那年母亲正好怀上了她,本来打算去流掉,所幸后来还是没舍得。
罗黛名字的由来实则取自父姓和母姓,但女孩子叫罗戴实在有些不太好听,母亲于是就定了“黛”这个谐音。
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个哥哥叫罗睿,比她大五岁,据说现在跟着父亲在南方某城市生活,各方面条件都十分优渥。
外婆说这些年父亲偶尔会跟她联系一下,但次数一只手也数得过来。
母亲没有再嫁,加上新生的罗黛,家里除了三个老幼妇孺再无其他。生活的重担只能让她一个弱女子全部挑起。于是直到罗黛两岁,她终于还是咬牙放弃了在W市相对安稳却贫穷的生活,毅然决然跑去上海闷声奋斗。
这一去,如同白马过隙,一晃已是八年。
要不是有那笔每个季度定期打进银行卡的生活费,吴招娣甚至都以为戴荣娟已经人间蒸发,不知所踪了。
逢年过节没有一个电话,更别说回W市看看罗黛。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人家孙大圣从头到尾都没拥有过,可罗黛是有了还等于没有。
罗黛当时就想,也许现在她站在自己妈妈眼前,她也应该完全认不出那是自己的孩子了吧。
当然,罗黛大概也认不出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