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玫瑰红的夕阳刚刚把娇艳的面容接触到若隐若现的群山;当湛蓝的天空中那稀薄的云朵被染成美丽的酒红色;当一只只灰色的麻雀急急地返回林中,而一只只黑色的蝙蝠懒洋洋地张开翅膀,滑翔着搜寻弱小的苍蝇;当大地上无垠的绿草、田野中金黄的麦穗不再闪烁着太阳的光辉;当青瓦的村落、热闹的集市开始安静,一群群汗流浃背的农民从田地返回自己舒适的家中,幸福地坐在摆满了丰盛菜品的餐桌前;在苍溪州大唐国东北角神山镇李家村,一个普通的房舍前,一群聒噪的孩童正围坐在一个白须老者周围。
“小白爷爷,现在给我们讲讲那个仙人的故事吧。”一个年纪稍大的男孩子要求道。
“对啊,就是从我们村走出去的那个仙人。”第二孩孩子附和道。
“还有他温柔的神仙妻子。”第三个孩子补充。
“呵呵…大家不要吵,”老者含笑说:“你们先乖乖地坐在我面前,我再给你们讲上次答应过你们的我们族上那个了不得的人物的故事。”
迅即,孩子们抱着小板凳兴高采烈地跑到自己惯常的位置上坐好,安安静静地等待着老人开口。
“这件事距今大约150年了,是我的高祖父太白先生传下来的。他年轻时追求仙道不得,后来转行写诗,却颇有成就,所以世人尊称他为诗仙。说到我的高祖父,那也是相当了不得…”
“小白爷爷,不要兜售您的高爷爷了,他的事迹我们都知道。您还是直接说故事吧。”第一个开口的年龄稍大的孩子插话说。
老人虽然感到意犹未尽,但还是折回主题,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九州历11900年的一天正午,一道白色剑光落在神山镇李家村繁华宽阔的大街上。剑光消失后,走出一个白衣女子。她容貌姣好,体型丰满,看起来三十出头的样子。只见她打了个哈欠,一双懒洋洋的眼睛迅速地扫视了一下两旁的店面,然后大步朝一家酒馆走去。酒馆的咖啡色招牌上赫然地写着几个字:“有一家酒馆”。
此时,宽敞的二层酒馆内已经挤满了食客,多是当地的有钱公子哥和过往的商旅。李家村虽是弹丸村落,不过却是连接大唐国首府与其他各国间的交通要地,因此人口众多而且百姓颇为富裕。
白衣女子一进门,小二便凑过来热情招呼。
“这位姑娘,想来些什么酒菜?”
“龙泉酿,有么?”
“有的,亲!您要几两?”
“一葫。”女子从腰间解下一个质地古朴的酒葫芦,递给小二。片刻后,小二拿着酒葫芦神色不安地跑回来,说:“姑娘,您这葫芦不对啊?”女子倒是面不改色,镇定得很。“我们倒进去满满两坛,他却只涨了半寸。”小二继续说。
“这还不简单,你倒个十几、二十坛进去它就会满的。”女子经验十足地回答。
“十几,二十坛!”小二双手猛拍大腿,惊讶地说:“”哎哟,姑奶奶,我们哪有那么多。龙泉酿这等极品佳酿,我们一年也卖不了几坛,仅有的两坛都给您了。”
小二的表情惊讶而无奈,语气也是颇为真切,不过事实上仓库里还有两坛龙泉酿,他只是担心这位陌生女子的结账能力,所以不愿冒险把酒全部灌给她,毕竟一坛龙泉酿价值千两。
“这样啊,那太扫兴了,我原本以为这里多少可以让我满意的。”女子说着接过酒葫芦,系在腰间,转身离开。
“姑奶奶,您还没给钱呐。”小二觉得坏了,急忙喊住她。
听到钱字,女子如梦初醒。只见她原本懒散、昏沉的眼睛中闪过一道异样的光芒,笑容可掬地对小二说道:
“少年,我看你天资聪颖,又与我有缘,要不这酒你赠予我,我带你回天剑山做个内门弟子可好?”
小二哪听得进这等话,只当她是来吃霸王餐的无赖。他的脸色阴沉下来,朝左右使了个眼色,旋即走来两个彪形大汉,把半丈宽的大门堵住,使得酒馆的大厅突然黯淡,摆明了是不给钱不让走。
就在这剑拔弩张之际,从大厅左侧传来一道响亮的声音,引得全场食客侧目而视。
“张全,这位大姐的酒钱记在我的账上。”
顺着话音望去,只见在大厅左侧深处、一个不太明亮的餐桌旁,坐着一位年轻英俊的少年。他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因为坐着,浅灰色的宽松长袍下摆不加约束地垂在地上。他披着一头乌黑的长发,同样不加约束甚至没有任何点缀地摊撒在笔直的脊背上。和所有的十五、六岁少年一样,他的身上散发出不可抑制的青春活力,不过与众不同的是,他那双明亮却内敛的双眼、瘦削而冷静的脸庞以及因为紧闭而显得微微翘起的下嘴唇,使他年轻的气息上多了一层难能可贵的老成。此时,他正把右臂臂肘搁在黄褐色的方桌上,皮肤微黑的手里拿着一个白色酒杯,自顾自地静静饮酒。对众人投来的目光他毫不理会,仿佛刚才的话并不是他说出的,甚至他根本没有听到刚才的话。
“原来是李爷,”看到酒钱有了着落,小二的态度立马恢复殷勤。他使了个眼色,顿时大厅再次亮敞起来。“姑奶奶,真是多有得罪。如果您早一点说您是李爷的朋友,刚才的误会就不会发生了。”说完,作了个揖,笑呵呵地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