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买粮食要拿着粮本去粮店买米买面,那时中国还属于计划经济,我父母都是教师,教师的粮食定量一直不高,规定每月28斤左右的口粮,在没有副食和鸡鸭鱼肉短缺的年底,在1978年随后几年里,刚地震后时候,我记得家里粮本不够买面了,母亲让父亲找叔叔借他家粮本买点面,父亲是非常要面子的男人,他犹豫半天,最后不得已才去找我四叔借粮本去买面,望着父亲瘦长的身影,父亲戴着眼镜,这书生面容无奈的心情,让我内心随着紧张和别扭,这深刻的记忆,我一直难以忘记,那时候我7岁,1978年,那天母亲做的菜是白菜肉炒粉坨,害得我也跟着发愁,那顿饭我吃的很少,担心家里粮食不够吃。
一个成年人单单靠着每月不到30斤的定量粮食,而且大部分是粗粮,就显得粮食不够吃,大米每月每人供应2斤,所以大米饭不是像如今天天随便吃,大米用来熬粥,那时候的大米粥怎么那么好吃呢,米粒颗颗的,我在老师学校的幼儿园里,每天吃熬大米粥,用小奶锅熬出来的米汤和米粒冒着米香,在大米粥里放入红咸菜和点点酱油,再拌点香油,根本就没有味精和各种调味品,可感觉吃起来有滋有味,记忆一直不能忘却。我小时候吃大米粥也是只有小孩和老弱才能经常吃,父亲把粮票省下来留给我我们娘三。所以那时候蒸馒头是奢侈品,棒子面和白面掺和在一起发面蒸两面馒头是经常事,我一直都不爱吃窝头和两面馒头,我觉得咽不下去的感觉,妈妈到现在也爱吃两面馒头喜欢喝玉米面粥。
粮店里到了80年代,社会经济已经开始活跃起来,还可以用粮票买早点,油条炸饼豆腐脑都卖,小时候早晨起来,吃着油条和炸饼豆腐脑和豆浆,真香啊,那时候用的是豆油炸油条,大家自动排好队,等着炸油饼,随后再去排队买豆浆和豆腐脑,我记得炸饼是2毛钱一张炸饼,油条是一毛一根,每到周六,有时我会早起帮父母去买早点,下楼就是粮店,粮店5点就开始起火,五点半就开始卖炸饼了,我就摸黑下楼去买炸饼,那时的炸饼味道非常香,转基因的大豆还没有普及,吃的大豆油食品现在品味起来还是过去的好吃。粮票的作用非常大,票证时代的粮票甚至可以换钱,因为你没粮票就不能去食堂打饭,饭馆里买米饭馒头都要粮票,粮票有2两,半斤,一斤,五斤等粮票,粮票还有地方粮票和全国通用粮票,到了1993年,中国的粮票才开始废弃不用了,凭票购买食品的时代终于过去了。现在我的家里我还收藏着好几沓全国各地的粮票,这已经成为收藏品了,粮票作为纪念和见证时光的一个时代的生活见证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