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时李琦让人抬着两个大木箱赶回,摆放好位置让人打开安装,又将巨大的十几座吊灯摇下来点上,整个大厅顿时一片明亮。他还嫌光线不足,又让人取了不少马灯照向台上的顾惜惜。看看亮度差不多,用不透光的布厚厚蒙在木箱上,他钻进去独自鼓捣着。
王诜几人已停了手,好奇的围拢来,“成了。”李琦欢呼一声,钻出来示意几人一个个来看。
王诜一进去看到绢丝上倒映的景物,一丝不差分毫毕现,顿时吃了一惊,忙出来招呼其余几人。
李琦借用的小孔成像原理,那倒印的人物便如后世的照片,自然让几人吃惊不已。
“如何?蒙上层透明薄宣纸可能完美复制出来?”李琦向众人问道。
众人一连夸赞李琦的奇思妙想,就连高内侍钻进去看过后也是惊讶异常。
看看众人的表情,李琦也不解释,只催着几人试试,如果此事可行,他打算找些透明洁净的水晶磨制上几片凸透镜,倒印的人物便能更清晰,影象还能放的更大。原本王诜两人的画法也要,他做了改动,让几人画出戏中的一个个片段,配上字将来卖连环画去,这戏曲衍伸的周边产品也是条不小财路,他可不会放过。
有了倒映的影像,照着描对王诜等人就是大材小用了,印刷厂的雕版匠师才是高手,李琦又忙不迭的去找匠师,凸透水晶镜一起定上。
王诜等人忙着画画,沈括却对成像的原理更感兴趣,追着李琦问个没完。李琦想起高达百分之二十的青苗贷,忍不住向沈括打听。上次挨了顿轻打拖下了诉状,主要是王安石表态责任在相公,不管怎么说总是承了王大牛的情他才躲过责难。
事情平息后他想着有机会跟对方提提,把那青苗贷降到百分之二去。透过沈括暗示也算无奈,他实在找不到私下见王大牛的理由和机会。
结果李琦又悲剧了,上回他只是向司马光询问青苗贷的利息,根本没去了解赵宋借贷的现状,这次沈括认认真真给他上了一课。借贷最早源于粮食,青黄不接时农户向主家借一斗,收获后还两斗,后来农户为维持生活和生产,便向地主豪绅求借高利银钱,是为“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
沈括说出的借贷行情让他半响无语,大多在五成至六分,救急时甚至同本同息,也就是说借一两银翻过年得还二两,后年四两,简直比催命阎罗还狠,驴打滚啊,不到逼不得已谁敢借贷。放贷业已成为士绅豪门取得财产的主要途径之一。
沈括还曾特意翻出《史记》中的一段记载给李琦看,景帝三年,为平定诸侯叛乱,朝廷不得不向商人借高利贷,大多商贾之人担心叛乱能否平息,不肯借钱。当时有一位母颜氏愿意借贷给官府,但要求十倍之利,结果三个月后吴楚之乱得以平定,母颜氏如期收回本金和利息,一举成为长安巨富。
按宋律,欠债不还可入罪。债主拿字据告上堂,轻者一顿夹板侍候,讲明偿还期限放回,实在无钱之人小吏可出面强卖家中人口,最严重刺配充军也不是稀罕事。欠债之人上吊、投水与债主无关,但有家小,债务便跑不掉,子子孙孙都得来还。
沈括坦言,为青苗贷一事王相公前后谋划数年都因朝堂无钱而搁置。不得已,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各处拆借凑了三百多万贯用于各州府借贷农事,实际朝廷所得不足一分。
沈括还说道,青苗贷规定户分五等,一等户最高可借百五贯,五等户只借数百文,借贷自便,并不曾强迫。如今执行小吏上下沟通,穷困之户不予借贷,中上户又倍息强逼,怎能全怪到新法之上。
一席话惊醒梦中人,李琦苦笑不已。赵宋这经济还真是让他无言,即便他对金融一知半解,也明白如今这种资金流转方式绝对有害于各行业的发展。沈括提到此时城市百姓和商人根本不愿借钱,实在逼不得已才求告上门,坏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无法偿还时不得不典卖家业,甚至卖儿卖女,逼死人之事常有。
大宋的金融整个是高利贷把持,搞清状况后李琦不觉汗颜,青苗贷从本意上确实无错,想起前段时间埋怨王安石,实在是有些惭愧不已。
汴京城里近日热闹起来,各处照壁上贴出了惟妙惟肖的画纸,仿佛是个真人,笑吟吟的望着过往行人。有那见过的,一眼认出画上正是当初的顾行首,一身的状元服别提有多诱人。
许小娘装扮的老程婴也有,最美的是一张莲台瑶池中的画面,其中的七位女子飘飘欲仙。要不是李琦提前派了人守着,这些画用不了一个时辰就会被人抢光。
“初十日,戏曲盛大开幕!”斗大的字体喜气洋洋刺的人眼热,当初的两部戏经过这段时间的发酵,勾的汴京人心痒难耐。有那曾经挤着看过几眼的,围在画前就口若悬河的讲述开来,直听的围拢的行人心如猫抓一般。
酒肆茶楼,街头巷陌,到处都在传扬初十日戏曲开演,连宫中老太太都得知消息,忙把李琦唤去询问。
整个二楼的包厢都没卖那天早场的票,就是留给宫里的,拿出请柬,李琦笑嘻嘻的递给老太太,其他几位自然少不了,特意还给赵蓉写了张,至于赵顼,李琦没请,虽说屁股打的不痛,可当着内侍面扒了裤子实在没面子。
老太太喜的眉开眼笑,李琦安排的很周到,单独的二层,单独的进出口,想来相公们也挑不出刺来。
初十日直到月末,一层四百五十个座位定了三百文,二层包厢一百五十个位置一两一位,每日早、晚两场。因为是刚开始,李琦定的高些,下个月打算调到一层百文,也就酒楼里一份新鲜鲤鱼钱,二层减半。算一算照此下去,一年内就有八万多两进项,即便以后不能满场也很吓人了,别忘了这只是一个厅,还有个厅没启用呢。再要算算巧果、零食的,李琦脸都快笑歪。
票卖的实在是快,李琦还没想明白,戏院的票便被人一抢而光,后面的十日也被人早早定完。汴梁城的有钱人还真是多,毕竟是京城,大宋一半的精华都聚集在这百多万人口的城里,剧院那不过六百人的位置根本满足不了需要。
初日十,阳光艳丽,李琦松了口气,看来老天也是给面子。票早几日就售完,剧院前差点聚成人山人海,该来的慢慢进场,没票的好奇市民散在各处,琢磨着大块的光滑水泥地面和移植的各色花树,造型奇特的休闲石椅。过几日书馆再一开门,人气绝对是要多旺有多旺。
宫中几位妇人又是便轿抬来,李琦扫见扮成内侍的赵蓉,没等凑过去,却见赵顼不请自来,恨恨的瞪了自己一眼,晃晃悠悠的上了扶梯。
李琦暗自撇撇嘴,皇帝了不起啊,穷的都没钱给俺家蓉儿做几件新衣裳,自己的**袖口都是打了补丁的。
戏院后台,现在除了李琦和王诜两位驸马,再算上半个高大官,其他长胡须的依旧进不来。高内侍这几日兴奋的一踏糊涂,卖票的事李琦交给了他,还真是数钱数到手抽筋,虽然不能装自己口袋,可那些求着他要票的,明里暗里多少塞了点好处。
“大官,你那一文文的要数到何时?不过几千两,至于么?”李琦拍拍对方开起了玩笑。
“驸马,要不十日后的票咱家也开始卖吧?”高内侍显然还想弄点小花用。
李琦摇摇头,高内侍收好处他自然知道,又不是朝堂,无所谓的事,过段时间想来会平淡下来,没人再急着抢票了。其实这样做也有一桩好处,那些想要偷师学艺的买不上票,无形中也保护延长了原版剧上演的周期。“大官,先等等看,这十日若是好评如潮,再卖后面的票。”
高内侍不情不愿的点了头。李琦和王诜相视一笑,在后台找个位置坐下。
进场时稍有些混乱,幸好培训过几个兵士的半大小子,帮着看清票上的阿拉伯数字,对着椅子的编号领到座前。南瓜子、落花生、巧果和大枣,进场时每人都奉送了些,李琦打算培养众人剧院消费的习惯。
乐声响起,李琦放松了心情,离上次的演出已过了好久,总算把事情做成了。他其实没什么远大的理想,他只是想证明点什么。顾惜惜和一众小娘子被自己无意中改变了命运,总不能就这般半途而废,尤其是心里装满赵蓉后,更是想做一番让对方刮目相看的事情。
一开场便是《天仙配》,这是照顾老太太的,前两部她看过,演个新的让老人家过过瘾。巨大的麻布窗帘遮挡了阳光,舞台上灯光亮起,盆栽的绿枝红花点缀其中,在杂色琉璃的反衬中如梦似幻,暗格下一些小厮正努力扇着水汽,没等七位仙女出场,已经惊倒了一片,这一段开场要放在夜晚效果更是好的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