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姓名,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开篇就抄,真是不好意思,这首词可能是冯梦龙先生的大作,我也不知道。因为《东周列国志》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早在元代就有一些“列国”故事的白话本,明嘉庆、隆庆时期,余邵鱼先生撰辑了一部《列国志传》,明末冯梦龙先生依据史传对《列国志传》加以修改订正,润色加工,成为了一百零八回的《新列国志》,清代乾隆年间,蔡元放先生对此书又作了修改,定名为现在的《东周列国志》。
话说周朝,自武王伐纣即天子位。
伐纣,纣是谁?
纣就是指商朝的商纣王。
可为什么要叫纣王呢?
因为“纣”表示残义损善,我想没有人会给自己取个这样的名字,那么是谁黑他的呢?
内奸、叛徒、敌人。
是的,他的敌人首先就是周人,他的名字叫子受,别称受德,继位后称帝辛。
纣王、商纣王、殷纣王则是周人武王姬发对他的侮辱、蔑视性的称呼。
据史称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才力过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抚梁易柱之力。
那么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亡国呢?
据史又称帝辛荒淫无道,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等七十条。
有意思的是这七十条在最初的《尚书》里只有六条,哪六条呢?
《尚书》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开列了帝辛六大罪状:
一是酗酒。(男人都犯的错误,帝辛虽然好喝酒,但从没有因为饮酒误事,可见并非是大罪。)
二是不用贵戚旧臣。(贵戚旧臣就应该重用吗?所为贵戚旧臣是指以他的哥哥微子启为首的颠覆派,谁敢用?)
三是重用小人。(周武王认为的小人就是真的小人吗?而且武王所指的小人是指没有背景关系的、有能力的,对帝辛非常忠诚的人。)
四是听信妇人言。(就是听妲己的话,丈夫不该听爱人的话吗?)
五是信有命在天。(帝辛口才非常好,行动迅速,接受能力很强,他曾经说过,孤生来就是王,男人自信点不对吗?)
六是不留心祭祀。(是污蔑,周武王之所以能偷袭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帝辛从前线悄悄的回到了朝歌'在今河南省北部的淇县'主持祭祀)
以上六条,是原始罪名,看着这些罪名,怎么看也看不出来帝辛是个暴君啊!
可是到了春秋时期,罪状又加了一条,即:
七是“比干谏而死”。
而到了战国时期呢,对于比干的死又有了不同的说法,最出名的是,比干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帝辛的女人,狐狸精苏妲己要用这颗七窍玲珑心做药引子,残暴的帝辛就杀了“大忠臣比干”,挖了他的心给自己心爱的女人妲己吃了。
《史记·殷本记》中记载的帝辛就更坏了,例如:重刑辟,用炮烙之刑;九侯女不意淫,纣怒,杀之等。从此,历代史学家说到暴君必然就指夏朝的夏桀王,殷商纣王帝辛。
到了晋朝,帝辛又多了一条罪状:
八是“解剖孕妇让狐狸精妲己看胎儿的模样”。
当然,还有其他更离奇的罪状。这时历史记载的帝辛已经是毫无人性的暴君了。
明朝虚构小说《封神演义》,更是奠定了商纣王是'衣冠禽兽'的民间印象。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罪行慢慢的变多,越近的史书里记载的罪状越多,最后纣王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残忍的暴君,他的亡国是其罪有应得。(哎!帝辛心里苦,帝辛说不出啊!)
同一段历史,不同的人来写,就有着不同的模样和结果。
周王朝作为战胜者的虚弱和商人作为战败者的不可小觑,他的盘根错节的庞大势力,顽强地在各种史料中“留下了自己的烙印”,通过这些雪泥鸿爪的零星记载,后人们依稀仍然能够窥测到商人记载的那段历史。
帝乙是帝辛的父亲,帝乙的长子叫微子启,次子是微仲衍与帝辛是同母兄弟,但帝辛的哥哥们出生时,他们的母亲还是小妾,后来被立为王后,之后生下了帝辛。
太史根据礼法认为微子启是庶出,帝辛是嫡出,所以要立帝辛为嗣子,这个决定为帝辛以后的亡国埋下了隐患。
帝乙逝世后,辛继位,这就是帝辛。
帝辛的继位对微子启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但微子启也不弱,据史料记载微子启朋党颇众,幽谋诡计,无所不用其极。
例如造谣中伤,暗谋、奸谋,行刺,最后可耻的卖国求荣。
权利斗争是你死我活的,而帝辛对待政敌又太过心慈手软,这就导致了政治上的失败。
牧野之战,帝辛胜利了,但损失惨重,又俘虏了大批的士兵,帝辛仁慈,对待俘虏不忍杀害。
帝辛的俘虏政策有问题。
郭沫若先生诗曰:“勿谓殷辛太暴暴***隶解放实先驱。殷辛之功迈周武,殷辛之罪有莫须。受德之名当恢复,殷辛之冤当解除。
关键时刻,周武王接到奸细的情报,前来偷袭,而给他情报的就是帝辛的哥哥微子启。
再加上俘虏兵临阵倒戈,(人心难测啊!)动摇分子又一哄而散,反对势力顺势献城,以及他的哥哥微子启在关键时刻给虚弱的商帝国致命一击——他铤而走险,与周人勾搭成奸,向周人出卖帝辛极力隐盖的帝国真相:就是商帝国现在国中兵力空虚,并引导周人乘虚而入,不惜一切代价地颠覆了帝辛的政权。
那么商帝国的军队去哪儿呢?
他们正在抛头颅、洒热血、开疆扩土,与周边的蛮夷血战,帝辛一时调不回来,只好将大批的奴隶和俘获的俘虏凑了十七万之众,向牧野进发。
这些人到了牧野后一见到周人,立即掉转矛头杀向帝辛,后果是不言而喻的,失败是肯定的,帝辛看见大势已去,连夜回到朝歌,登上鹿台,放火自焚。辉煌的殷商帝国顷刻间轰然倒塌,帝辛山河梦断,壮烈殉国。
据史料记载帝辛“长巨娇美”,什么意思:长得高大,威武,漂亮。
如果没有亡国,是不是可以流传下来一段和“狐狸精”苏妲己的浪漫爱情故事,供后人羡慕、嫉妒、恨呢?
再说周文王年十五已经有了第二个儿子周武王,这是不是好色呢?
而帝辛,身为一个帝王因为宠爱自己的妃子妲己,就被列入亡国的大罪!(悲催啊!)
殷商人尊自己祖先为帝夋,即三皇五帝中的一帝——帝喾,由于祖先是天帝,主管一切的神灵,因此,后代会象尊敬祖先一样,将逝去的先王称为帝,既然死后为神为帝,因此在人间的称谓便是帝某某。(牛逼吧)
周人以小博大建立了周朝以后,他是既不能,亦不肯重创(造神)宗教,故而只能居诸侯王的位置,不能称帝,而周王自称天子是以后的事情。
周王姬发延续称王的习惯,他被不自觉地用到了帝辛的身上,因而才出现了商纣王、殷纣王、纣王这些滑稽的称谓。
而微子启(就是一小人。)他从周人手中乞求而建立了宋国。
宋国国民中的商人后裔才会写出《玄鸟》那样的诗来纪念、赞美帝辛,称帝辛为无微不胜的“武王或武帝”。
解放后,郭沫若先生亲临殷商故地,更是感慨不已,并大声赞扬:“百克东夷身致殒”,“统一神州肇此人”。“中原文化殷创始,商人鹊巢周鸠居”,彻底为帝辛疾呼翻案。
我们再看看***主席对帝辛的评语:“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领的人,周王发(周武王姬发)把他说的很坏。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大好,所以以后失败了。”
每当看到牧野之战这段历史,就会联想到秦朝大将白起的长平之战,白起将军大败赵军,坑杀赵俘四十多万人。
白起做的是对还是错呢?是不是白起是以帝辛为鉴呢?
历史上,亡国之君的下场都是极其可怜,但象帝辛这样被肆意抹黑的却绝无仅有。
周武王发为什么不顾一切地诋毁、抹黑帝辛呢?
据史料记载,因为帝辛积威甚重,使周武王畏惧极甚。(好怕怕啊!)
牧野大战前夕,周武王仍战战兢兢,不敢迎战,是吕尚强迫其出战,吕尚是谁呢?
他就是姜太公,周武王发的老丈人。
对于强大的、天神一般的对手,周武王发唯有抹黑才能减轻自己的畏惧和恐慌。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因殷商人众多而彻夜难眠,《尚书》记载周武王发英年早逝,除战争创伤外,恐怕这忧心忡忡,苦闷烦躁也是重要原因吧。
周武王之后是周成王姬诵,成王之后是康王姬钊。二位并称成康之治。
周成王姬诵在周公(姬旦:武王姬发之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的辅佐下,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后来,康王姬钊继位,召公、毕公、史佚精心辅佐,他们对内以德慎罚,对外以攻为守,奠定了安定繁荣昌盛的西周社会。
可是之后的继任者是一代不如一代,自武王八传至夷王的时候,由于夷王是诸侯推上王位的,因此诸侯对夷王并不是很尊重,夷王就想杀鸡儆猴,找了个茬将齐哀公处死了。
“烹齐哀公于鼎”(直接煮了)。
夷王这样做,反而激发了诸侯的反周情绪,为了安抚其他诸侯,周夷王只得“纡尊降贵”,下堂而见诸侯。这就是觐礼不明,诸侯国渐渐的强大起来。
自武王九传到周厉王,厉王这个人简直就是个奇葩,从古至今被百姓干掉的君主也就是他了。
周历王姬胡据史料记载暴虐成性,骄奢专制。而且他还是个爱财的人,当时的诸侯国国君荣夷公看中了周厉王爱财,经常给他进贡各种宝贝,很快,周厉王就和荣夷公臭味相投了。
厉王在位时,又因连年对外征战,造成国内消耗巨大、国库空虚。
周厉王不但剥夺了一些贵族的权利,还被荣夷公教唆封山锁林,厉王于是就任命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百姓进入谋生,当时的百姓大多是靠山林物产存活,周厉王这一举动无疑是独占了所有的资源,甚至是切断了百姓的生活来源,百姓心中愤懑。
周厉王作为一国之君,百姓给了他至高无上的权利,本该是给百姓谋福利,让百姓过得更好的人,如今却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民怨四起,大家都公开的指责周厉王。
厉王又是一个极端残暴专制的人,不喜欢百姓的议论,可是悠悠众口,实在难以阻拦。
百姓在当时是指贵族,我用的是近代称谓。
于是周厉王从卫国请来了巫师,然后派巫师去监视那些指责他的人,一旦发现,就告诉周厉王,厉王就将他们杀死。(这个奇葩,厉害吧!)
一时间都城之中人人自危,人心慌慌,人们面对面相逢,招呼都不敢打了,只能互相看看,用眼神传递怨言。(想一想,哪是一个多么滑稽而又凄凉的场景啊!)
可周厉王很高兴,觉得自己找到了惩治百姓的方法,当时的大臣召穆公是忠臣,知道周厉王这样的行为会让百姓的怨恨积累更多,劝谏厉王,告诉他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当撤掉巫师,要为百姓考虑。
但厉王不听,又派人去了卫国请了更多的巫师来监视,百姓被压抑了三年,终于受不了,他们愤起反抗,大家集合起来,手持武器围攻王宫,要杀周厉王。他就逃离了镐京(今陕西西安),一直逃到彘(今山西霍州)。
百姓们攻进了王宫,没有找到周厉王,转而寻找他的儿子太子靖。
召穆公将太子靖藏了起来,当时周厉王的太子姬靖就躲藏在召公家里,百姓知道后,就把召公家包围了起来,召穆公无奈被迫用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靖,百姓残忍的杀了召穆公的儿子(真是忠义啊,忠义的眼泪汪汪啊!)
太子靖得以幸免遇难,百姓平息怒气后离去。宗周无主,于是诸侯推举召穆公、周定公代行天子职务。要知后事,请看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