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司知府提审贾生,司知府和兵将才走到州府衙门的院子里,有几个蒙面人提刀冲了进来。
司知府慌忙对兵将们说:“都不要轻举妄动,放长线钓大鱼。”
众人眼睁睁的望着这几人将贾生劫走。
待贾生他们走远了,一个将领问:“大人,可派人跟去了吗?”
司知府惊叹了一声:“哎呀,竟忘记了派人跟去。”
贾生随那几个人跳上了一辆马车,马车奔到郊野停了下来,贾生从马车里走出来,望见孟知府牵着一匹马站在前面。
贾生走过去说:“大人……”
孟知府抬手打断了贾生的话将缰绳递给贾生。
孟知府说:“快走吧……”
贾生跳上马,对孟知府抱了一下拳,策马远去。
贾生头戴斗笠在县衙前转了转,这里已经物是人非。贾生不知道兰蝶一去了哪里,他骑着马在县城里转了一圈,心想:杨涟大人已死,何不去东林书院,说服东林党人起兵讨伐魏忠贤。
魏忠贤收到了司知府的信,信上说:下官提审贾生时,遇一帮贼寇将贾生劫走了。
魏忠贤说:“废物,早晚也定了你的罪。”
这日,贾生戴着斗笠来到了东林书院,他抬头看了看门前的对联,便径直走了进去。书院里一位先生正为大家讲述为官之责。
先生说:“虽然我们为官可能遭诬陷、可能被排挤,但我们一定还要爱国,因为我们是为人民……”
“这种悲悯的爱又有何用。”贾生走进讲堂说。
大堂里骚动起来,先生打量着贾生说:“这位先生何出此言呢?”
贾生摘下斗笠,先生说:“哦,原来是知县大人。”
贾生说:“爱有两种,一种只是悲叹现状,一种是改变现状,当今朝中,魏忠贤一手遮天,他可以无中生有的除掉他认为的对手,今天有杨涟大人及一批受牵连的人,明天东林党的所有人岂不都是岌岌可危,正所谓昨日之事,明日是。”
大堂里又是一阵骚动,有人喊到:“有魏忠贤,就没有我们的出头之日。”
贾生说:“魏忠贤之残忍,不仅在于对他人肉体的摧残,还在于他对他人灵魂的践踏,这人如恶魔一样的招摇着,试问我们怎么能够不片面的思考问题,怎么能够不有针对的去行事,如此我们岂能真正的实现报复。”
大堂里有人说:“说的好,要想全面为国,先除禁锢我们大脑之人。”
贾生说:“朝廷有此宦官胡作非为,国家陷入长期内斗,而不顾民生,大家便目光狭隘,就会忽视民意,我们一味的关门报国,岂知民心?”
大堂里的人鼓起了掌,有人说:“知县说的对,报国其实是替民解忧,而不是整天对个可恶之人无可奈何,我们起兵讨伐魏忠贤。”
大堂里的人都喊了起来:“讨伐魏忠贤。”
先生分析说:“现在魏忠贤的势力正旺盛,我们如何对抗得了呢?”
贾生说:“魏忠贤身边多是图名夺利之人,他们也不过是披着虎皮的大猫,只有那些胆小的动物才会被吓到,其实它还是和普通的猫一样,捉捉耗子而已。”
大堂里鼎沸了,这时陈仁锡走到贾生面前说:“贾大人,在下陈仁锡,愿追随大人效犬马之劳。”
贾生双手捧起陈仁锡的手肘说:“好,好。”
大堂里的人们都呼唤起来:“追随贾大人,讨伐魏忠贤。”
许多在朝为官的东林党人和一些富有的东林党人都决定出钱招募乡勇,只在江南诸地就招募到了两千余人。
陈仁锡说:“我们一路北上进京师,这一路上各地招募到的乡勇会陆陆续续加入我们的队伍中来,到时候我们就会有千军万马。”
贾生说:“好,我们明日整装出发。”
陈仁锡说:“我为大人推荐一对兄弟。”
陈仁锡将两位壮士喊到贾生面前说:“他们是付全和付生,从小船上长大,勇猛过人,水性极好。”
贾生拍了拍两位兄弟的肩膀点动着头说:“好。”
吴迪听说贾生要起兵讨伐魏忠贤,他紧忙变卖了家当与徐百荷和长脸四人坐着马车向京师奔腾而去。
魏忠贤得知贾生已经带兵向京师方向来了,且路途中不断有平民加入到队伍中。
魏忠贤喊来卢将军说:“帐下兵将多少?”
卢将军说:“精兵五万。”
魏忠贤说:“给你一万兵将拦截贾生。”
卢将军领命挥师从京城南下,兵马才出京师便遇上了吴迪等人,吴迪他们随即随兵南下。在军中吴迪见到了曾经和自己与孙全共谋过事的那个义士,这义士叫萧山,如今萧山做了先锋。
萧山见到吴迪很是激动,两人约定等军队驻扎下来,一定找个地方大醉一场。
且说贾生一路向北都很顺利,来到扬州城下时,扬州城却是紧闭着城门。
贾生兵将喊了一阵门,这时城楼上出现了几个人,这几个人有卢将军、萧山、长脸、大耳,还有一个带着面具的人,这人正是吴迪。
卢将军对城下喊道:“贾生反贼,劝你快快投降,否则格杀勿论。”
贾生说:“你个昏官,快点滚下城来受死。”
贾生的兵将们齐声喊道:“誓杀魏忠贤。”
萧山对卢将军说:“将军待我出城取他首级来。”
卢将军说:“好,快去快回。”
大耳说:“我也去。”
不多时城门打开了,萧山和大耳领着一队人马冲出城来。
大耳冲到阵前,跨下的烈马竟如此迫不及待,只见它不停的踢踏着前蹄。
大耳喊叫着:“谁敢出来一战?”
贾生这边引起了一阵儿骚动,贾生对兵将们喊道:“大家不用理会他,直接一起冲上去。”
兵将们喊杀着冲了上去。
大耳大笑着说:“来的正好。”
大耳和萧山带着人马与贾生的兵士们厮杀在了一起。现在双方都是精力充沛之时,两方的兵将都很勇猛,只是贾生这一方的兵士多是乡勇,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他们只顾出蛮力,所以渐渐的体力都降了下来。
贾生一看自己的兵将们处在了下风,紧忙喊道:“撤兵。”
贾生带领着队伍往后撤,萧山带领着队伍穷追不舍,一直追到贾生带领着队伍进入了瓜洲城,萧山才命军队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