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不是第一次领导请吃饭了,总经理请过,井上请过,连山下都请过。毕竟这是在中国,消费水平比日本低得多。
在某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距离美日帝国主义还有很大一段距离,在日本苹果是按个销售的,我们的苹果还是论斤卖的。
井上、山下等人的薪资水平在日本也许算不得什么,绝对算不上什么高薪,说不定还地处工薪阶层,但放到中国来花可就不一样了,不是钱值钱了,也不是汇率上占了多大便宜,那可是实实在在得钱多了。
有人说,日本人一天就能赚中国员工一个月的工资,在某种意义上说,网上之言未必都是虚构的,即便是小说,也是源于现实生活的,又不是神话。
一个一天就可以赚下属一个月工资的领导,偶尔放放血,请下属吃吃饭,也没什么了,看在钱的面子上,这也是应该的,这时候别谈感情,多伤钱啊。下属也千万别不好意思,该吃吃,该喝喝,工作的时候多卖卖力气就好了,工作做好了,就是报答了领导的一饭之恩,只要工作不出错,也就是保住了领导的颜面,守住了领导的饭碗。
千万别想着回请领导,一来拍马屁的名声不好听,二来一来二去的你也请不起。花钱少了,没诚意;花钱多了,心太疼。所以,领导请了,就请了,权当是领导扶贫了吧。
在SK,日本人非常喜欢利用这种聚餐的机会沟通感情,顺便品尝中华好料理。当然,到底以沟通感情为目的,还是以中华料理为目的,也就不必深究了。
于是乎,日本人经常会在下班后,组织员工一起去饭店“腐败”一番。日本人会很痛快地支付餐费,给他们一个大方的机会吧,在日本可没有这么豪迈的时候,中国员工基本都是过去陪吃陪喝,告诉他们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陪着喝喝酒,烘托烘托气氛。
吃饭过程中,日本人似乎不会很挑食,基本上可以吃的,都能接受。这是在中国,饮食文化大家。中国的美食可是享誉世界的,比起日本这样的岛国,只会吃一些生鱼片、生鱿鱼……,强得可不是一点半点,真可谓一天一地。
中国早已经进入了吃熟食的时代,而日本还停留在生食时代,可见在饮食文化上的差别已经有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距离”。
日本人会很耐心地听完中国人的介绍,然后用筷子将美食夹到嘴里,再大口地咀嚼,边吃边瞪圆了眼睛高呼好吃、美味。
都说酒是穿肠毒药,但是无酒不成席,日本人同样如此,吃饭必饮酒。
他们喝酒的时候很喜欢先喝白的,再喝啤的,最后还能整点红的,酒量好的,则是白的啤的一齐上,红的就是灌缝儿的。左边一杯白的,右边一杯啤的,你若是敬白酒,他端白酒杯;倘若敬啤酒,就端啤酒杯,“任尔东南西北疯”,人家是来者不拒。
但是,有一点儿日本人做得比较好,劝酒有度。从来不会说,你不喝酒,就是不给我面子。你陪他喝,他很高心;你喝多了,不陪他喝,他就自斟自饮,独享其乐。年轻点儿日本人还有一种好爽,只要你敬酒,他就会一股脑地全干掉,有一种气冲山河的气势——喝酒就跟喝农夫山泉似的。这些人也不听你敬酒时说的什么,也听不懂你说什么,酒喝到兴致,翻译就是多余得了,只要你碰杯,他就仰脖子,一饮而尽。你干不干无所谓,你干了,他高兴;你不干,他也就是皱皱眉,不会把你怎么着。
但这是酒,不是凉白开,一杯进肚无所谓,两杯下去有些暖,三杯五杯刚刚好,七杯八杯已上头,这十几杯灌进去,奈何你酒量大,也有倒的时候。
日本人喝完酒后的样子,特别是喝多的样子,和工作中的形象完全就是南辕北辙,平时是笔挺的西装,鲜艳的领带,喷香的香水,看上去人模狗样的;喝完酒的日本人西服也皱了,领带也歪了,香水也不知道飘哪去了,除了啤酒味,就是白酒味,看上去真的“人模狗样”了。
这是在中国,日本人喝多了还有些截止,那么深的“历史渊源”截在那儿呢,他们怎么也不敢过分嘚瑟。这要是放在日本,很有可能,领带没了,西服没了,连内裤都没了,一顿酒下来,只剩下两只刷白刷白的袜子。
除此之外,喝多的日本人和喝多的中国人并无二样,一样是胡言乱语,但不骂骂咧咧,一样是吐得稀里哗啦,不省人事,囧态百出,这个时候北在哪里对日本人来说是个很大的难题,对于即便是不喝酒也经常找不到北在哪里的外国人来说,在这个时候,哪里都是北。
如果喝得实在太多,还有可能被送到医院抢救,这种事已经是屡见不鲜了。穿肠毒药自然有它的毒性,喝得少无所谓,喝多了,只能送到医院挂点滴,到了那时候,输液也就是解毒了。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无论前一天晚上日本人喝成什么样,第二天都能按部就班地来上班,而且继续前一天早上的西服革履,神采奕奕,就像昨天晚上的酒后失德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这种一种神秘精神呢?难道说就是传说中的“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
看着前一天晚上的样子,今天指定不能来上班了,可是班车一到,那些酩酊大醉之人都能齐刷刷地从车上走下来,脸上也会挂着淡定的笑容,感觉神清气爽,不像是喝了酒,倒像是喝了茶。
而在工作中也没有半点儿萎靡,端坐在电脑前,在键盘上敲敲打打,还会按照既定日程,开会、待客。
有人说,这不是日本人酒量有多大,而是他们在家里都备着解酒药,到家之后,都会塞嘴里几颗,至于真假,也无从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