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宝镜走了,实习学校的教学工作基本处于半停滞状态,木下“三脚猫”式的汉语跟学生们是沟通不了的,付宏伟的日语也着实强不到哪去,大部分还是通过肢体语言交流,幸好理论教学比较少,实际操作比较多,尚有些事情可做,否则就只能放羊了。
但学生们可理解不了SK的为难之处,常常以听不懂木下说什么而甩手不干,这种学生时代的叛逆往往是一呼百应,一个不干就能勾起三四个,进而十来个,最后就是所有人都不干了。这种学生的“团结”可以追溯到1919年的5月4日,五四运动将民主主义革命一分为二,一新一旧,可见学生的力量永远不能小觑。
代宝镜的离职似乎产生了蝴蝶效应,几个会日语的翻译都不想去实习学校,推来推去,扭捏造作,简而言之一句话,不想去。
只有蔡俊辉冒了一句,要不然,他去吧,不过,就怕井上不同意。他是井上跟前的“红人”,位同“拐棍”,很多事井上还要依仗他,估计他也猜到了这一点,所以放了一句无关痛痒的“狠话”。这话说了,也跟没说一样,反而让别人觉得蔡俊辉故意在别人面前显摆他在人事课的重要性。
刘淑馨在购买课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一边是谭非的倍加呵护,一边是藤原的万般宠爱,这种左拥右带的日子打着灯笼都找不到,自然不愿意去实习学校,毕竟是一线现场,作业环境可想而知,如果真是世外桃源,代宝镜还会辞职?
购买课办公室在技术课办公室对面,关着门都能听见高久在里面咆哮,每当这时候,刘淑馨就会可怜吧唧地瞅着藤原。藤原会很有爱心地告诉她,不用理会,高久的脾气就这样,要不然也不会被派到中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两句日语谭非还是懵懂的,一不小心,高久就被卖了个底掉。看来,被派到海外公司的也不都是精英,也有可能是累赘。
代宝镜辞职后,谭非找过廖启望询问谁会去实习学校,会不会是淑馨妹妹?廖启望还没想到那一步,傻乎乎地问,会有这样的安排啊?整得谭非挺无语,只能兵行险着,直接找了祝晓敏,为了自己的未来,牺牲点儿色相也就忍了。
祝晓敏摆着架子,段了半天,也没说出个子丑寅卯,气得谭非想把盒饭糊她脸上。
不管是谁,最好未雨绸缪,谭非让刘淑馨偷偷找藤原,先发制人,先来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打个预防针死活不去实习学校当翻译。刘淑馨本来就不想去,也就听了谭非的主意,泪眼婆娑地向藤原倾诉,不想去实习学校,只想留在购买课。
井上找过藤原协调翻译的问题,想让会日语的轮流去实习学校帮忙。这样的提议无意义想从狗嘴里抢食吃,盼星星,盼月亮,可算盼来了可爱舒心的刘淑馨,怎么可能撒手呢。更何况刘淑馨楚楚可怜地在自己面前诉说,就算不为了护犊子,起码也该有个怜香惜玉之心。
于是,在井上和藤原商量这事的时候,藤原直接告诉井上,购买课正处于采购系统调试阶段,刘淑馨和谭非正在熟悉系统,待熟悉完毕后,还要派到日本进行研修,这个计划不能耽搁,购买课出不来人。
的确,购买课、技术课和制造课都会安排人员去日本进行为期几个月的研修,这个计划井上是知道的,蔡俊辉隔三差五就会跟他汇报一下出国手续的进展情况,这么冠冕弹簧的理由,井上想装傻都难。
至于高久那里,井上还是硬着头皮去了一趟,平时脾气就很大的高久,还没等井上把话说完,就一蹦老高,直接告诉他,木下少翻译,凭什么来技术课要!
井上突然恍然大悟,高久和木下一直不对付,高久想占了木下的上风,木下也想拔了高久的头筹,才共事几个月,二人的关系早已势成水火,这个时候,高久不看木下笑话就不错了,怎可出手相助,他可长那副善心肠。
在高久和藤原处分别吃了哑巴亏,他就没有去财务课尝试了,一来汪如雪不会同意,二来千叶部长他更惹不起。
万般无奈之下,井上还是将郝依琳派到实习学校了,毕竟是自己的人,可以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别人也不会说什么。谈话的时候,井上特意说明这是临时性的,一旦翻译人员招上来了,就把她换回来。
正像佟朗说的那样,郝依琳的一副大长腿果真是跑现场的料,刚去了实习学校两天,木下就赞不绝口,说郝依琳跑来跑去,拿东拿西,一会儿也不闲着。
现场学习的学生也对郝依琳青睐有加,都愿意跟郝依琳聊天,套近乎。
更难能可贵的是,郝依琳非常喜欢现场的工作,她从来没有觉得恶劣的工作环境是阻碍自己提高日语水平的拦路石,她认为跟着山下学习一线技术方面的知识是难能可贵的机会,而且实习的学生们也非常可爱,总是能问出千奇百怪的问题,在日企干活是不是受压迫啊,日本人是不是个个都很凶啊……她也不觉得学校食堂的饭不好,还说比自己大学里的饭还好呢。
这就是郝依琳和代宝镜的区别,接触的环境不同,所形成的性格也不同。代宝镜属于温室里的花朵,自幼有父母呵护,强大的家庭背景撑着她走出国门,走到日本去学习和深造,虽然她在日本也打过工,吃过苦,但是那种蜻蜓点水的苦楚不足以支撑她适应周遭环境的恶化,特别是在情非所愿的前提下,每一天都是很难熬的;郝依琳不一样,父母都是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要说这里条件清苦,对于一个扎过草垛,掰过玉米,浇过大粪,刨过白薯的农村女孩来说,这点苦刚哪到哪啊,根本不算事。只要能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她都愿意亲历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