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谈论别人更困难的,是谈论自己。
喜欢上阅读是从识字起就开始的事情。天色昏暗的暴雨,被涛浪不断冲撞的礁石,夏日的午夜,深邃空旷的山谷。一切浩瀚到让人觉得自身渺小的东西都对我有无穷的吸引力。但领略这个世界的极端之美并不能仅凭着青睐和一腔热血,想要留住那美的一瞬间,还需要靠清晰动人的表达来记述。这就是我试图去写作的最根本的原因。
语言文字是我们从小就在学习和使用的沟通工具,所以写出通顺流畅的句子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埃兹拉庞德说“不折不扣地准确描述是对写作唯一的道德要求”,然而困难就在于“准确”这个词上。隐晦柔软的情绪感触很难进行准确描述,有些话一旦说出口,美感就会被破坏。
并且对我来说,由于自己本身性格里有很明显的轻率冒失的成分,想要捕捉微妙的情感变化和进行细腻的心理描写显得更加困难。为此我花了很多精力去阅读和理解例如角田光代、科尔姆托宾、吉本芭娜娜等以刻画心理活动见长的作家的作品。
但之后我发现,写作的最佳方法并不是模仿和照搬,人们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可以有相同的感受,但永远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表达,这就是文学之美所在。如果想要创造出细致的心理描写,首先你就得理解这个心理的个性于逻辑,它引发反思,并且需要足够有耐心的理解力。
书本或许并不能使一个人变得沉稳,但它一定能使人变得沉静。因为缄默是文字的表达方式,也是存在体制。人们在试图融入这个存在体制时便会不自觉地与之同化,以此得到精神上的平和与安宁。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
我们中有许多人都对文学有这浓厚的兴趣。你明白,文学不应该是一个人令人羞于启齿的爱好,它并不造作;同样,文学也不应该是用来骄傲炫耀的资本,它很平凡。如果你也喜欢文学,那么只管按着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去写。或许很多人都会跟你说文学这条路不好走,但这个世上从来没有一帆风顺平坦好走的路。
上天并不支付给每个人好运气,想要达成某个目标,付出与之等同甚至更多的努力是必须的。创作需要天赋与才华,但一味沉溺于所谓天才光环中只会毁掉自己的创造力,文学历史上江郎才尽的例子比比皆是,努力同样重要。黑塞在《德米安》里写,“”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想要做成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并没有你所想象的那么困难。
如果由于自己的懦弱胆怯而不敢迈出第一步,不要归咎于他人,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那仅仅是自己缺乏勇气和自信心的问题。最好的状态,是保持一颗怀有美好祈愿的心,朝着自己认为对的方向坚定坦然地走下去,永不心灰意冷,永不自怨自艾。就像《葡萄成熟时》里的一句词写的那样--
“问道何时葡萄先熟透,你要静候,再静候。
就算失守,始终要守。”
PS.送给每一个正在追梦路上迷茫或经历坎坷的人,希望这篇文章带给你们启迪,哪怕只是一点点。希望你们在追逐梦想的同时,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