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虒在后院舞枪的时候,孙权正好来了,之后孙权便留诸葛虒吃了晚饭,因为诸葛虒有些话想和孙权说,便没有推辞。
“孙叔叔,我上次提到的想法,这次回来的时候已经写好了大部分。”诸葛虒说道。
“那些不用急,刚回来好好休息下,明天再来说也行。”孙权打断了诸葛虒,没让他继续说下去。
“刚才听了你父亲说的,你们这次路上还遇到了不少的事情啊。”孙权笑着说道。
“嗯。还是挺有意思的,总比在家里呆着强,出去也能张张眼界。”诸葛虒回答道。
既然孙权说今天不聊那些,诸葛虒也没继续说下去,几个人继续聊了些琐事。孙鲁班还献宝似的把诸葛虒送给她的机关鸟拿了出来。
这时诸葛虒才想起来,这个鸟还有玄机了,于是便说道:“虎儿妹妹,转转鸟尾巴,然后把鸟放在地上。”
孙鲁班虽然不解诸葛虒的意思,仍是很听话的照做了,她将鸟尾扭了扭,问道:“虒哥哥,是这样转吗?”
“可以多转几圈,然后放到地上。”诸葛虒回答道。
孙鲁班转了转,然后把鸟放在地上,只见机关鸟一步一步走了起来,这下连孙权都极为惊奇,他看了也是赞不绝口。
众人聊了很晚,孙权才叫府中的车夫送诸葛虒回家。
转天日上三竿,也许是太累了的远古,诸葛虒这一觉睡了很久。平时诸葛虒都是很自律的人,都是清晨起来练功的,没想到这次竟然睡到了太阳晒屁股。不得不承认,家里的床真是太舒服了,诸葛虒醒了都有点不想起。
但是诸葛虒今天还要到孙权府上汇报工作,赶紧爬起来,打了套拳吃了些东西就奔孙府而去。
到了孙府,孙权已经在等待诸葛虒了。孙权把诸葛虒引进书房,两个人开始详谈了起来。诸葛虒先把路上写的东西交给孙权,让他先了解一下自己的想法,然后有什么问题再让孙权提问。
“我觉得稳定和军事是息息相关的,这两个一起谈谈吧。不过不要急,我去叫一个人来,我们一起谈。”孙权说着起身出门去让下人找人。
“你可以先组织下语言,想想应该如何说。”孙权回到座位上对诸葛虒说。
诸葛虒点了点头,长出了一口气,开始思考应该如何讲起。不多时,门被敲响,孙权答允,一个人走了进来。
诸葛虒抬头一看,只见这个人和孙权差不多年纪,却是面如冠玉,气质十分儒雅。
“主公。”这个人对孙权抱拳施礼。
“虒儿,给你介绍下,这位是我帐下右部督陆议,陆伯言。”孙权先为诸葛虒介绍道。
诸葛虒开始还没太在意,但是听到孙权介绍,陆议,陆伯言,脑子中轰的一下。眼前这人难道就是大名鼎鼎的陆逊吗?熟悉的人都知道陆逊原名陆议,字伯言,后来因为何故改名历史却没有记载。在《三国志》中《魏书》《蜀书》记载都为陆议,唯独《吴书》记载为陆逊,根据后世的推测极有可能是孙权不满陆逊晚年对他的意见,所以陆逊死后才给他赐名“逊”。
“久仰大名。”诸葛虒发自内心的说道。
孙权又想为陆逊介绍诸葛虒,陆逊直接说道:“我若猜的不错,你就是子瑜兄家的小儿子诸葛虒?我也是久仰大名了。”
“不敢不敢,小子在您面前不敢称大名。”诸葛虒赶紧谦虚道。没办法,陆逊威名太盛了,即使现在陆逊还没建立后来那么大功业,诸葛虒也不敢小看他,何况诸葛虒还有点小心思。
“伯言也听说过虒儿?”孙权有些奇怪的问。
“当年在南徐学堂的事就让诸葛虒成了有名的神童,前些年的《咏鹅》,这次去蜀国又写出了《蜀道难》,诸葛虒想不出门也难啊。”陆逊回答道。
其实诸葛虒作几首诗词都是在私人场合,按理说不应该传的如此之快,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传出去之后人们追捧作者也很正常。
“《蜀道难》是什么?”南徐的事和《咏鹅》孙权都知道,《蜀道难》是什么孙权却不知道。
陆逊也没客气,将《蜀道难》吟诵了一遍,颇为称赞。
“您与我父亲是好友,您也不用太见外,直接称呼我虒儿就好,我称呼您陆叔叔可好。”老被人这么表扬,诸葛虒野有些脸红,赶紧对陆逊说道。
陆逊也没什么异议,就答应了下来。
“好了,闲聊就到这了,虒儿为我们的军队和内部稳定提了一些建议,你现在负责这方面,所以让你过来听听实施的可能性。”孙权将话题引到正题上。
大家都安静下来,听诸葛虒说话。
“首先,我希望能让我们的军队正规化,形成编制。我们现在的将领颇多,每个人手下都有千余人,但要是问道到底有多少人,恐怕他们自己都不是特别清楚。所以,我希望能改变军队的编制问题,形成明确的上下级管理体系。”
“我的想法就是,军队编制独立于官称,我们可以形成军师团营连排班的军队编制体系,一个排3个班,每个班10个人,加上正副班长12个人。一个连3个排,连长、指导员外加上后勤的人数大概一百二三十人,上面的依次类推。”
其实诸葛虒这个意见就是现代军队的编制,而那些大将军之类的官称,就像现代的军衔,和军队编制独立了起来。
“虒儿,为什么要设立这个正副班长,还有这个指战员是什么?”陆逊现在是管军事的,所以更感兴趣,问了起来。
“设立正副班长的主要作用是起基础的指挥作用,防止玩意班长死了,无人指挥,那这10个人就会成鸟兽散了,至于指导员,负责连队内的思想问题,比如加强忠君报国的思想教育。”诸葛虒回答道。
指导员这种存在是做什么的,大家都是聪明人,一点便知,所以陆逊也没有继续问。
“解决了军队的编制问题,我们就要进行下一步,那就是军队中的中低层士兵的素质问题。素质问题分两面,一面是战斗力,另一面是文化。我们江东的军队战斗力很低,比北方军队低很多,但这并不是不能改变的。现在我们江东的将领,多数是平民出身,他们很多人不会训练士兵,作战时更多也是凭经验作战。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制定通用的军队训练指南,让所有将军都按标准进行训练,这样我们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强我们军队的作战实力。”
诸葛虒说的头头是道,孙权和陆逊也是恋恋点头。
“剩下文化的部分,我们可以建立一些军事学堂,定期从军队中抽调中低层士兵到军事学堂来学习军事理论。至于讲课人嘛,我们江东有不少老将军,让他们轮流来将讲课嘛,老将的经验,不传授出去留着有什么用。至于后期,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老将军讲述的课程,形成专业的理论,这样我们军队的战斗力也能有极大提升。”
“你个小家伙怎么想到这么多的?”陆逊听的有些咋舌,不由得说道。
“嘿嘿。”诸葛虒笑了笑没有说话,因为他是站在历史这个巨人的肩膀上,所以他才能想到这么多的。
“对了,我们还可以进行军队轮换,本着人文精神嘛,边疆的将士们不能一直守卫啊,我们可以让内部的士兵定期和边疆的士兵轮换,这样也能增强我们军队整体的战斗力。”诸葛虒补充道。
陆逊和孙权听了这么多理论已经有些麻木了,一时没有注意到,诸葛虒最后这个提议才是最厉害的,如果进行军队轮换,那样可以剥离将领与士兵的直接联系,极大的削减拥兵自重这种可能性。而部队统一的训练,也不会让轮换降低军队太多的战斗力。
“伯言,我觉得虒儿这些提议很好,你可以先把虒儿的想法整理下,补充完善,形成文字,然后我们先在你掌握的军队中施行。”孙权拍板道。
“主公,伯言知道了。”陆逊说着就要告退,趁记得还比较牢固,回去赶紧整理出来,这可是关乎江东未来的大事。
“陆叔叔,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我问。”诸葛虒赶紧喊了一局。
“知道了。”陆逊也大声回答道。
陆逊走了,两个人沉寂了一下,因为诸葛虒的纸上还有部分内容,这里的东西两个人都没当着陆逊提出来。
“大家族私兵的问题。”诸葛虒说道,刚才陆逊在的时候他也没有说。
“这个可以先放放,等我们自身的实力强大了,那也就不算是什么问题了。”孙权回答道。
“至于稳定的问题,与我们的军事实力是息息相关的,一旦军队改制成功,思想教育成功,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叛乱的问题了。”诸葛虒说道。
“那这两个问题说完了,说说发展的问题吧。”孙权接着说道。
“农业的发展和商业的发展其实关系也很大,那这两个问题我们也放在一起说吧。”诸葛虒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