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东方佛都、红利来宾馆鼎力赞助 ;
游东方佛都,做有福之人。
入住红利来,温馨好睡眠。
地址:中国 乐山)
四娃想到这里,又想起他看的一个故事,当然这个故事被演绎成了多个版本,就像作家袁炳发当年写的《一把炒米》被很多模仿者不断演绎一样。
这个故事大意是说,两座相邻的小山上,有两座庙宇,庙宇里有两个和尚,他们每天都要到山下同一条水沟里挑水上山供自己一天的吃用,无论刮风下雨,他们几乎每天在固定时间,都能在小水沟边见上一面,如此三年过去,直到有一天,住在东山的和尚再去沟里挑水时,等了很久,也没有看到西山的和尚,眼看天都要黑了,东山的和尚只好满腹狐疑地挑水回去了。
第二天,东山的和尚又去挑水,仍旧久等不见西山的和尚,东山的和尚心想,莫非西山的和尚生病了,或者出了其他意外,于是,第二天一早,东山的和尚爬上了西山,他想看看这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等他嘿哧嘿哧地爬上西山时,简直不敢想自己的眼睛,西山的和尚,正在禅房里悠闲地念着经,他身前的圆桌上,一大杯绿茶,正往外散发着白色的水汽,而庙宇的庭院里,更是小桥流水,一丈见方的池子中,碧波荡漾,如绿色盘子的睡莲已经浮在了池面上。
这儿居然有这么多水?东山的和尚大惊。
西山的和尚看到他来了,高兴极了,赶紧为他沏茶端凳。然后,不等他问,就知道他的来意。
西山的和尚解释说:“自从上山后,三年来,我除了每天下山去挑水,还在挑水之余,在山上寻找水源,并挖了一口井,结果,两天前,这口井终于出水了,而且水很快就灌满了井,还流到了这口已经干涸多年的小池中,然后有香客昨天上来看到了,也很高兴,便下山去自家池里给我挖来了一窝睡莲,这不一栽到池底,这才一天时间,这窝睡莲的叶子似乎都长大了一圈。”
东山的和尚听明白了,人家这三年时间没有闲着,而自己却浪费了三年,挑水吃终归不是长久之计,现在自己还年轻,可以每天下山挑水,等到了七八十岁挑不动的时候,岂不要渴死了?
东山的和尚又坐了一会儿,还去看了井,然后,就回自己的东山了,他要向西山的和尚学习,力争“东山再起”,在自己的山上也找到水源并挖出自己永远也喝不完的水来。
这个故事,说的是水,象征性比较强,如果大家还没有看过瘾,那就讲个直接说钱的演绎版。
有两个大学生,是同班同学,关系比较好,为了让大家有认同感和亲切感。干脆给他们取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字,一个叫何洪金,一个叫金刀河。
两人成功应聘到乐山一家大公司做了管理人员,每月工资加奖金是10000元,开头二人没有什么差别,都是租房住,挤公交车上下班,干了3年后,金刀河手里存了30余万元,他为了过上有品质的生活,先是花20万元按揭并装修了一套百平米的新房,乐山房价并不高,三四千元每平而已。还剩下十余万元,他买了一辆长城哈弗SUV汽车,白色的,看上去很霸气,也很漂亮,这样,他终于不用租房,也不用挤公交车上下班了,而且,有房有车后,他很快就耍了女朋友,并且还在他的新房里同居了。
可是,何洪金却什么也没有买,只是后来,他为了省下坐公共汽车的钱,他干脆去乐山体育中心买了一辆价值60元的二手自行车,记住,他连三四百元的新自行车都舍不得买,然后每天骑着这辆破自行车上下班,他依然租房住。
又过了两年,金刀河因为要养房养车,还要耍女朋友,再加上穿着打扮也不能太寒酸了,所以,他每月的一万多元收入,已经一分都存不起来了。而何洪金依然过着苦行僧一样的生活,几乎从不下馆子,也从不给自己买新的穿戴,更没有想过去买房买车。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金刀河下面的章节,免费连载即将结束,欲看全书请与金刀河联系,全书将在百万字以上。联系作者QQ:313487468 金刀河微信号和微信公众号:均为“金刀河”,欢迎加好友,欢迎关注,今后金刀河小说均在微信公众号上首发和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