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OneNightInTokyo(东京一夜)
作者:青驹破夜色
东半球的四月,是樱花盛开的时节。
这个春意浓浓的午后,无数的樱花,正勃勃绽放于东京的大街小巷。密密麻麻的人流,有条不紊的穿过亮起绿灯的人行道。远远看去,如同一群,分工井然有序的蚂蚁。
它不仅仅是日本首都,同时也是亚洲最大,和最繁忙的城市。拥有超过4000万的人口,和全球密度最大的人流量。
东京塔和晴空塔,如同两个巨人般,站在城市中,那伟岸的身躯,耸入天际。和他们的高调不同,位于东京都,文京区本郷七丁目3番1号的东京大学,则显得沉默和低矮。
这座成立于1877年的百年学府,为世界贡献了8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也为它的祖国,贡献了16位首相。这让世人瞩目的成就,并没有改变它的气质。在日文和英文组成的“东京大学”旁,是它的校徽:由一黄一青两枚,互相交叠的银杏树叶组成的圆。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去,都充满朴质、内敛。
穿过充满历史感的,朱红色赤门,一间刚刚建成的新闻发言厅内,正人头攒动,一场新闻发布会,即将举行。全球记者蜂拥至此,不同肤色、身高和脸孔的人,混杂在一起,如同一场,宣布世界大同的庆功会。
当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走上主席台,并在中间落座时,无数的掌声、快门声,纷纷响起。无数的闪光灯,将他照射在一片,比太阳还明亮的,光晕里。
他并没有穿西装,而是身穿一件中山装,这件黑色暗纹色调的衣服,明显经过改良,合体且充满了浓郁的东方色彩。他的头发很长,貌似略带一点卷曲,很随意的散在肩上。白皙的脸庞让他显得很年轻,一对大眼睛,如一潭黑色湖水般,藏在一副黑色却充满时尚感的眼镜后。透着浓浓的神秘感,和睿智。
欧阳晨,中国人,48岁。精神医学博士、精神病学专家、心理学博士、梦境催眠控制创始人。就在2个小时前,他刚刚获得了由《进化》杂志和联合国医学会颁发的“绝对领域”奖。而这距离他获得美国的“拉斯克医学奖”,仅仅过了一个月。外界普遍认为,在10月颁发的“诺贝尔医学奖”中,其夺魁几率极高。
欧阳晨向台下的记者群们,微微颔首。
“很荣幸来到著名的东京大学,感谢各位记者不远万里前来捧场,谢谢。”
他的语速不快不慢,声音浑厚,充满了磁性。
“各位可以直接提问,我的发言,已经说完了。”
无数只手,像破土而出的小苗,瞬间举起。一个黑色长发的女人,有着和欧阳晨相同的东方脸孔,她被第一个选中提问。她并没有兴奋的表情,对于幸运,仿佛可以坦然处之。
“欧阳博士您好,我是新华社记者,咱们是老朋友了。”
“首先,我想祝贺您取得‘绝对领域’奖,您是第一个获得此奖的中国人。”
欧阳晨轻轻点头,并报以一个感谢的微笑。
“您此次的获奖论文《梦境催眠及潜意识控制研究》发布后,造成了很大震动和反响。您的梦境催眠和我们一般理解的催眠,有很多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具体是什么呢?”
很多在场记者不住点头,这是媒体非常关注的问题。欧阳晨这个名字,在近几年来,知名度急速上升。他创立的梦境催眠控制学,是划时代的医学界成果,他将无数重度精神病人,起死回生般拉回了现实世界,成功治愈了精神问题并再次成为了正常人。更夸张的是,所有治愈患者中,无一人复发。这奇迹般的治疗效果,引发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遐想。甚至有媒体将他渲染为,魔术师或上帝之手。
欧阳晨的语速,依旧不快不慢,声音充满磁性。
“催眠,这个词,有一定的误导性,尤其是一般理解上的催眠。它与睡眠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由医生或催眠师引导,进入深度潜意识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是在舒适的坐或平躺姿势下,让外界误认为是睡着了。传统催眠的局限性很大,能满足条件者比较少。这是由于它的特性决定的,它需要:信任、合作。就像催眠鼻祖Mesmer说的那样,你永远无法催眠一个,不愿被催眠的人。当一个人不信任你,自然不会与你合作。当然,你也无法催眠一个疯子,因为疯子根本没有合作的概念。医学界普遍认为,可以被催眠的对象,其实不到20%。那这20%的人,被催眠之后呢,是不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答案也是否定的。传统的催眠,说到底,是人体自身潜意识的自我修复,医生和催眠师只承担引导角色,对问题本身,并没有实际的作用。所有烦恼和问题的修复,其实来自于被催眠者自身的潜意识。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将催眠说的非常神奇。比如:一句话就可以控制一个人,让这个人作出很多只有特工或者间谍才能做到的事情。这根本是在想象,还是很夸张的想象。就像很多媒体说我是变魔术的一样。”
台下发出了笑声。欧阳晨继续说道:
“事实上,即便是进入催眠状态的人,催眠师可以引导的指令也微乎其微。因为,人的潜意识中最根深蒂固的,是自我保护思想。自我保护分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通俗的来讲,一旦催眠师让催眠者做那些他们不想做的事情,催眠者就会醒来。”
欧阳晨微笑了一下。
“各位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多么尴尬的场面,在催眠师发出一个,催眠者并不认同的指令后,催眠者醒了过来,指的催眠师的鼻子说道:我就是不喜欢吃芒果。”
台下的笑声,又响了起来。
“所以”
欧阳晨总结到:
“传统催眠在受用人数,治疗效果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它的局限性使它只能定位于心理疏导,降低压力和改变强迫症。而面对真正的病人,如:精神病病人时,根本束手无策。”
“但有很多精神分裂病人,被传统催眠治好了!”
台下传来一个声音,貌似是一个记者,没有举手便发言了。他的人和声音,都混杂在台下庞大的记者群中,让人无从分辨。这声音很狡黠,它想让一切,陷入尴尬。
欧阳晨并没有生气,他的语气依然不快不慢:
“请不要把双向障碍患者,和精神病病人混为一谈,这是个基础常识上的错误。DSM-IV,又称双向情感障碍狂躁症。虽然它的发病症状和特点,和精神分裂病人相似,但患者的脑神经并没有损伤和异常,双向障碍属于心理疾病。心理疾病用传统催眠疏导,依靠患者自身的潜意识,修复后治愈,这并不奇怪。”
台下的那个声音,消失了。
欧阳晨顿了顿,他的声音,更加浑厚。
“我的首要身份,是一名精神病学医生。当我在了解了传统催眠后,便一直在想:如何能把催眠,在精神病人,尤其是在重度精神分裂病人身上开展,缓解或治愈他们。”
“经过我和我团队的多年努力,我们终于做到了。”
欧阳晨的眼中,闪出了一丝光芒,那明亮的眼神,被无数举起的闪光灯捕获,迅速地聚焦、定格在相片中。
“梦境催眠控制,是从传统催眠中诞生出来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催眠。它最大特点是:受用于全人类、强大的引导控制和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在我们的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没有一种可以不用睡觉,人类自然也是如此。梦境催眠控制,可以进入每个人的梦境,并在潜意识构建的梦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另一名男记者接着问:
“请问,这是怎么做到的?比如精神病患者,如何与其沟通?让其进入催眠状态。”
“我们的沟通,是不断暗示。因为精神病患者的思维是一片混乱,生理活动和肢体活动陷入狂躁状态,对人是有很强的攻击性的。在这种条件下,语言沟通的效果微乎其微。我们使用环境、物品、动作等,这种直接对其视觉进行冲击,并对脑部产生印象的事物,不断暗示他,使其在睡眠前,就进入了嗜睡的半催眠状态。同时,也为我们建立了进入其潜意识梦境的通道。”
一名黑人女记者,她的中文很不熟练:
“进入精神病人的梦中,这听起来是个很可怕的事情。精神病人的梦境中,是不是很疯狂?很可怕?”
欧阳晨笑了笑,缓缓说道:
“其实并非如此,虽然精神病人,在外界看来,非常狂躁不安,逻辑性和智商都很低。但在他们由潜意识构建的梦境中,往往和我们正常人没有区别。很讽刺的是,我们研究发现,精神病人,尤其是陷入狂躁的,重度精神分裂病人,他们梦境中的潜意识思维活跃,在逻辑性和连贯性上,是正常人的3.5倍以上。我想这可以解释,梦游症患者,为什么可以绕开,布置着重重机关的房间,和在独木桥上行走,而不会摔倒。”
大厅安静下来,几秒后,又陷入一片嘈杂。所有的记者们,都在全力在笔记本上码字或小声交谈着。
一名娇小可爱的女记者站起来。
“欧阳博士您好,我是香港《医学直线报》的记者。我想问问,在您接收的精神病人中,被治愈的人数是多少?治愈率又是多少?”
“接收患者人数109名,治愈患者人数109名,治愈率100%。”
欧阳晨依然是那么平静,黑色的眼睛中,没有一点波澜。
大厅又安静下来,几秒后,如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响成了一片。顶着这片纷乱的声音,娇小的香港记者手握着话筒,动情地大声说:
“欧阳博士,我代表……所有精神病患者,感谢您……对世界医学作出的……”
她的声音,淹没在响亮的掌声中……
欧阳晨也对着话筒,顶着这片纷乱的声音。
“是应该感谢……我的团队……他们每个人……都是……”
他声音,同样淹没在,响亮的掌声中……
新闻发布会,在一片欢腾的气氛下结束了。欧阳晨委婉地拒绝了东京大学,为期3天的学术讲解邀请,却无法再拒绝晚餐的盛情。日式料理世界闻名,他却觉得不合口味,而清酒的味道,还不错。
当欧阳晨回到酒店时,已经是凌晨1点了。他,还有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他看看手机,有两条未读信息,都是来自妻子叶秋。房间内,白色的床单被掀开一角,摆放着酒店送来的一束黄色康乃馨和一张小卡片。卡片上用中文写着:晚安,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