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的另一个重头戏,当然是晚会了。
节日的气氛在校园里悄然而至。咱们都不是基督教徒,不可能真的对年末的节日有什么情怀。只是一种精神上放松的载体罢了。
因为这个节日,我们收获了很多快乐。同学们激动满怀的心情一下子疯涨起来。大概也是今晚有校园晚会的缘故吧!
冬天的气候,夜幕拉下来的时间特别早。太阳应该也是怕了这寒冷的节奏,毫无留恋的早早下班,以便于快点去另一个半球取暖。
才不到七点钟,天已经完全黑透了。校园里零星亮起的灯光,伴着节日里特制的彩灯,看起来异常的温暖。心暖了,外界再冷酷的环境也奈何不了我们。
更何况还有身边人的陪伴。寒冷的空气里有暖流涌动,两个身影在灯光下徘徊。
陪伴的身影今天如此,昨天也如此。冬的季节如此,春夏秋亦如此。寒风素素,影响不到默契温情下的内心。
只是,也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在宋明负面的情绪里。因为要短暂分离的缘故吧!两人都加倍珍惜在一起的时间。只要能在对方的世界多些陪伴,外界空气的严寒又算得了什么。
“还记得吗?以前散步的时候你手里总拿一本书,跟个学生一样。”宋明微微一笑,把心里不经大脑的问题说了出来。这话听上去有点毛病,什么叫做跟学生一样,他们本来就是学生啊!
果然,小丽听出了症结所在,反问道:“几个意思啊?我现在就不像学生了吗?”
“也不是了。”尴尬的神色爬上眉头,宋明有点难为情的样子,好像也在琢磨自己刚才的情绪,怎么会说出这样的话来呢?
他想了一会儿,但是一闪而过的念头早就消失,连个尾巴也捉不住,更别提想起什么来了。“反正就是有一种感觉,那时像个学生一样。”回忆里找寻不到结果,不过他依然笃信着刚才匆匆而过的想法。那轻轻飘过,不留痕迹,但你又能肯定它曾经来过的情愫。
他的意思可能是这样。比如我们用来安慰某个失意的不能振作的男人。一般会这么说,你要像个男人一样。深究起来,大概也是有语病的。人家本来就是男人,干嘛要再像个男人一样。咱们的口头语既然这么说,肯定有它的道理。失意的人,他的本体是个男人,无可争议。但是后面的像个男人说的就是男人的引申义。鼓舞这个人要坚强,勇敢的面对困难,做个顶天立地拿的起放的下大男人。结合刚才的语境,小丽的本职是学生。而说她像个学生,就是用学生的引申义,强调的是学生热爱学习,恪尽职守的标准化的动作。这样擦肩而过的回忆在他心中凸显出来,安慰了多愁善感的内心世界。
此情此景,无意的撞入心怀。瞬间里涌动着一丝隐晦的情怀,所以过去了很难再找寻得到。
“哦。”小丽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学生就学生吧!她应该能体会出宋明的多愁善感,所以无奈的顺从语调,跟自己明白了什么一样。
伤感来袭中,彼此敏感的世界,在努力忘记忧伤里的不自然。有时会很无奈,只好选择了包容,假装很理解的样子。
“呵呵。”宋明释怀的一笑,有人了解原来是这么惬意的事情。
生活中,能找一个陪自己犯二的人也不容易的啊,且行且珍惜吧~~
“二”,被现在的网络环境赋予新的定义,迷糊、傻气。每个人的年少时期都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探索、不断失败又不断努力的过程,这应该是每个人在成长中必定会遇见也应该坦然去面对的历练。不要因为担心会失败而裹足不前,不要因为怕人耻笑而放弃尝试的机会。青春飞扬的时节就放开手脚去奋斗,毕竟每个人的青春就那么一次。不要在错过之后追悔莫及。
宋明感激的目光送给身边人,这朵严寒中依旧绽放美丽的花朵,朴素端庄典雅,像一朵腊梅花。
折取一枝悬竹杖,归来道路有清香。道路上有这一点梅花的点缀是多幸运的事情。清香如影随形在周围,即使将要面对别离的伤感,但是香气已然入骨。只要回想起来,芬芳如初。折一支梅花相伴,这一朵只属于一个人的清幽。
“咱们去礼堂吧,占个好位置,一会儿看节目啊!”赏花人可能是心疼这朵严寒下的花朵了,去避寒的地方吧,更暖和一些。
“嗯,走吧!”小丽轻快的回答,她似乎也在心疼受冻下的宋明。人家把她视为美丽的花朵,在她眼中,对方又何尝不是一样的芬芳呢?这专属自己的美丽,同样也值得她去相守。
在礼堂找好位置,等了一小会儿。晚会的序幕终于打开,精彩纷呈的节目纷纷涌出来。
今年的晚会,宋明由台上表演者的身份解脱出来,成为座上嘉宾。
他陪在小丽身边,很享受这种心无牵挂的观众身份。
由进到退,完成身份的转化。生活中可以有很多关于进与退的诠释。最经典的应该要数范大夫那种大爱的精神,是进亦忧退亦忧。
作为普通人的宋明,忘怀在进与退中间。这种心无旁骛的轻松态度,也十分让人向往。能登台演出,是所谓的进吧!固然心生欢喜,激动难却。每个台上演出的同学都有这种体会,跟多大的事情一样。事后回想起来,不过如此。不能登台,是所谓的退,也难免心有不甘。总有一种隐晦失望围绕的情绪。而他在两者之间。因为有了心上人的陪伴,这两种常理下的普通情况就基本绝缘了。
爱让人变得幸福,暂且抛下俗世的牵绕,活在甜蜜浪漫的小环境里。与他人无关,与纷扰无关,这是他和小丽独享的小天地。
铁打的舞台,流水的同学们。
你看他们有板有眼的认真态度,超长发挥着各自排练时的演出水平。有舞蹈演出,身穿华美服装的同学们,和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那一举手一抬足的身姿吸引眼球让人惊艳。有歌曲,听那优美的声音,入到观众的耳朵里。听众的精神世界经受洗礼,在音乐柔情的海洋里。有小品,简单的情景道具摆上去,同学们的身份因为表演的需要立马有了改变。传神的表情恰当的肢体动作在台词的贯穿中,一个个包袱抖出来,把观众们逗得捧腹大笑,这时的节目现场又成了笑声的海洋。一张张欢快的笑脸,是对表演者最大的尊重。有说相声的,分别负责捧逗的两个同学。字正腔圆,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妙趣横生,换来笑声不断。欢乐的海洋进一步延伸,有越演越烈的阵势。乐器演奏,有音调清脆,穿透力极强的口琴。有乐器中的王子,小提琴。音色高雅,像次第开放的牵牛花,飘散出纯音乐的芬芳。有笛子,声音缠绵悠扬,把你带入幽静的竹林中。又感觉到落英缤纷,芳草鲜美,另一般美妙的享受。这些乐器都好像有生命似得,有的欢快有的悠扬,载着听众们的心灵驶向音乐的深处。那里遍地长满了乐观向上积极的人生态度。不知不觉,有了净化有了升华。
晚会的表演形式如此多彩,每一场演出无疑都是同学们用尽心思和无数努力的完美作品。
台下的同学们得到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在为演出的同学们骄傲着。
掌声雷动,欢呼声此起彼伏,这里面有赞赏,有感动,还有一点点的心疼。台上几分钟的成功,台下不知道多少辛劳的汗水在默默浇灌。
台下的宋明欣喜感知着这一切。在他心里,不时会有一个疑问。按道理说,人家电视或者网络上的演出盛会。不论是服装道具还是参演人员的艺术训练水平而言,不知比学校过于粗糙的晚会条件要高多少。
可是为什么呢?通过网络信号在屏幕上看的节目偏偏感觉没现在的好。平时的自己,对于那样盛装明星的精彩演出甚至会产生一种审美疲劳。久而久之,他被传染上对文艺演出嗤之以鼻的厌恶态度。除了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应付形式般看上几眼,别的晚会本能里开始排斥。即使是偶尔转台遇上,赶紧换台,避之惟恐不及。
今晚的感动来得有些忽然。同样都是晚会的表演形式。同学们的演出却给他带来没有过的感动。情绪在欣喜中感动,甚至会看得入了迷。想想其中的原因,和刚才说的骄傲和心疼有关。都是平常身边的人们,登上舞台,忽然换了一种身份。观众在心理上本身就带有一种期待。这种期待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由平凡的身边人转身变成了艺术的感动。
也难怪舞台下的同学们跟宋明的情况差不多,安静的坐在台下,专注观赏着。他们都在感动自己的感动。
台上的演员,都是假想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