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楼,比起下面二楼,内敛、普通到极致。四面墙上贴满纸张,东面笺纸(彩色),南面宣纸,北面丝絮纸,西面麻纸。柳眉会让相关诗、词、赋等,分成四类写在上面。
狀元楼,楼内空空,惟见一个柔媚到极致,绝美女子与四位大儒答辩。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他推崇“以直报怨”,极有攻击性。“孔子摄行相事,七日而诛少正卯,而鲁国邪塞”就是一个例子。以德报怨,并不是出自孔子的本意。’柳眉据理而争,东唐帝国很神秘,地理位置特殊,风元星的文化大多为东唐之人传授。听说,这个自称东唐之人已近100岁,唇齿完好,手足灵便,十分厉害。
‘柳状元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我等不如也!’大儒章鸿叹言,自甘认输,其他三名大儒沉默,以无言默认之。
‘各位,奴家已备纸张,诸位只需写篇论策即可。’柳眉,大风七级,善策论,更是助李茹、杜鹃脱离苦海之人,现在书香斋、留香院、寻芳阁全部挂在柳眉名,艺妓身份与李茹、杜鹃一样,已是过去了。
冬辰拿了笔墨纸砚,正愁没桌子,凳子呢?
‘在我背上写。’雷震弯腰,现成人桌有了。
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⑽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⒀,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⒁,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⒂。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该策论根据《史记·留侯世家》所记张良圯下受书及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事例,论证了“忍小忿而就大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的策略的重要性。文笔纵横捭阖,极尽曲折变化之妙,行文雄辩而富有气势,体现了冬辰史论汪洋恣肆的风格。
冬辰将策论交上,便拉着秋媱、春若男离去。
‘好!好!好!此文可比殿前策论也!’四位大儒,一致点评,可惜,主人已离去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