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亲篇:
叶玹的家庭背景其实很糟糕她家说不上贫穷,也算不上小康,富裕就更不可能。然而她的家与那些家庭和睦的家相差太多。她没有一个贤惠能干的母亲,也没有一个宠她会顾家的父亲,更没有一个可以摸着她的头嬉笑的兄长。那些所谓的亲戚看着更加令人作呕。
她的母亲是个半残疾,身体大部分的面积都因烫伤而留下了一大块一大块的丑陋的疤痕。她母亲善变,脾气不好,但带人真心实意,没有她姑姑的市侩,也没有她姑婆的尖酸刻薄,但就是不贤惠温柔,所以她母亲和她父亲常年吵架。用叶玹的话来说就是“两天一小闹,三天一大闹,五天一上吊。”也确实如此。叶玹和她母亲有一点很像,就是爱多愁善感,可与她母亲的多愁善感又有些不一样。在叶玹的身上总能看到一股淡淡的忧伤,但她却极会掩藏--她爱笑,爱疯。
她父亲到外面的城市很早,却也没存到什么钱,或者可以说根本没存一份钱。叶玹的幼年过的也算幸福快乐,可她的童年却完全不一样。或许城市的烟烟柳柳真的会让人忘了初心吧。
叶玹的一家人都跑到了外地去打工,却留下了年仅九岁的她一个人在四川老家,和她的三太太住一起,一个月给他们五百块,其他什么的都另算。她永远都会记得那个老头子说的话“像你这种人地球上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这就是亲人啊。
只不过连她自己也没像到有一天她的父亲也会说出类似的话“你怎么不也去跳楼死了?”这就是家人啊。
也许你体会不到寄人篱下的感觉,可这种感觉人叶玹恨之入骨。那年她回老家读书,她那小她四岁的堂妹就像使唤佣人一样使唤她,甚至还扔她的东西。有句话说的好事不过三。到了第三次她不忍了,也不想忍了。她收着书包想走了,说是吃了他家的么?放心好了,叶玹是给过钱的,说用了他家的么?衣服也是她在外面时买的。可怜的是什么,可怜的是后来还把错怪在叶玹身上。这就是叶玹的亲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着太多的伤口可有的人就是负责给你伤口上撒盐的人。她母亲和她姑姑就像是命中相克,她们在一块从来没好事,见面就是骂、吵。叶玹到现在还记得她那么小的时候她的姑姑跑到那个由她奶奶建起来的青瓦屋里去骂她的母亲没用,没出息。叶玹到现在都搞不懂那个三寸萝卜高的胖女人到底在趾高气扬什么。还记得她13岁那年回老家读书,她那可爱得像球一样的姑姑坐在床上说她母亲的不捡,拿着木板往她肚子上戳。后来她姑姑还以为自己多了不得的说“你敢往外面去你晚上就别回家了!”可惜,她低估了叶玹那骨子里的傲。一晚上没回家,后来闹到班主任那去了,也请了家长,你一定猜不到她姑姑怎么说,“我那样说你母亲是为了教育你,让你别捡你妈的那些德行!”那时候叶玹像是听到了一个天大笑话。一个自己抠门扣到死的人还认为别人德行不捡?那会叶玹上补习班一同学没带书,但又离家太远,叶玹便让她留下来一起吃午饭,一顿饭是要吃你家多少米啊?在那里大吼大叫。
叶玹记得她上初二的时候,在家里发了一个月的高烧,可她的父亲回家从来没管过她的死活。还摔碗摔板凳。叶玹搞不懂她是做错了什么。是啊,那个时候她的心还没完全凉透。是什么事让她完全凉透的呢?她记不清了,那些事太多了。也许就是还在她很小的时候她们父女间就存在了一些永远无法抹去的间隙了吧,也许那个时候的她真的还太小。如今她和她父亲吵架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了。
那个所谓的家早已经没了叶玹的容身之所,所谓的家人却连基本的信任都没有。
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习惯不了的,只要你的心够硬,没有什么可以把你推下悬崖。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的故事,却不愿自己有故事,不是么?这个世界没有谁有资格去可怜谁,同情谁。也没有人回去可怜同情别人,有的只是冷眼,嘲笑和看戏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