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雪人生当中第一辆自行车,是紫色的。学自行车的过程,是害怕的,也是不想放弃的。
父母陪着武雪来到商场,在一排崭新的自行车中,妈妈挑了这辆紫色的,武雪不喜欢紫色,却没开口拒绝,就这样,武雪拥有了她的人生中第一辆自行车。
练车免不了挨摔,她一个人推着自行车在没人的楼与楼的过道间练习,那时,还是借用妈妈的英克莱自行车,车子大,武雪狠狠地摔倒在地,她害怕了,一个人坐在水泥地上休息。不是摔的有多疼,只是心里吓得不敢再骑车。
过了一会儿,楼上不知道哪里扔下一块儿西瓜皮,打断了武雪的思绪,她再一次骑上车子,这次,她学会了骑车。
有人说,想学会打人,先学会挨打。
有人说,站起来比摔倒多一次就是成功。
人,都是在不断摔倒中成长起来的。哪怕被同一块石头绊倒N次。
说说容易,做到其实很难。不然,人人都会成功,哪还有失败这个词呢?!
自行车伴随武雪度过接下来的每一天。不久,李名也拥有了一辆自行车。两个人可以一起上学,一起回家。总是李名安静的在武雪家门口等她,等这个丫头慌慌张张跑下楼,急急忙忙开锁,着急的推着车子来到李名身边,李名笑着说“早安!”,两个人才骑上自行车奔向学校。
阳光灿烂,有人陪着的感觉暖暖的,大人们有些不太放心,怕武雪吃亏,而这个丫头太了解李名,丝毫没感到会受到伤害。更何况,丫头这么大了,会保护自己的。
两个人恋人未满,朋友而已,朋友,是最好的掩饰。大家都心里明白,嘴上不说。
两个人在学生时期,从没有谁先说一句“我喜欢你”,更没有说句“我爱你”。谁都不想让对方有负担,不想连朋友都做不成。
周末,两个人可以一起骑自行车晒太阳。
其实,武雪更想坐在李名自行车的后座,像《甜蜜蜜》里的主角,李名带着她,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多浪漫。
可惜,武雪的车子相当敬业,一点儿毛病没有,连说谎的机会都没有。
都说新自行车容易丢,这事儿武雪就摊上了,还不止一回,三回啊!特想说,羊毛别老逮着一个揪啊。
回回武雪放学,累死也没找着自行车。啊!明白了,明白了,趁着车没了,李名,哈哈,终于可以坐顺风车了。
敢情小偷是来帮这个忙的。银子啊!这代价也太大了点。
“李名,李名,我车没了,坐你的车车行不行?”武雪不死心的边找车,边可怜兮兮的说给旁边的李名。
李名也帮着找,看看时间,算了,都快过饭点了。
“上车,回家吃饭了,车子有空再找吧。”李名也不想饿着肚子,还是蛮痛快的答应了。
“耶!”武雪以最快的速度跑到李名的车子旁,坐到后座上,心里乐开了花,笑得合不拢嘴,还不敢出声。
“坐好了,我们出发。”李名熟练的骑上车子,带着她,向武雪家骑去。怎么也得先送丫头回家吃顿午饭吧。
父母正纳闷为什么李名带着她回来的,这丫头一进门,就咋呼着自行车丢了。
第一次丢车,父母吃了一惊,心疼买车钱,但也没办法,孩子要上学,自行车还得买一辆,骂孩子没用,怪只怪偷车的人太坏。
再次来到商店,销售人员不解的问道:“你们不是刚买辆新车?”得知车丢了,销售人员呵呵笑,说道:“你说这事闹的,来来来,再选一辆吧。”
这笑声有点刺耳,第二辆车还是买下了。
武雪本想着多搭几次李名的车,这个小心思随着第二辆新车的到来破灭了。很快,第二辆车又丢了。
武雪愤怒的火苗燃烧着,这贼太可恶了!
报警吧。
如果当时武雪选择报警,那就没有第三辆车丢了。
父母得知第二辆车丢了,心里烦躁无比,本就不富裕的日子,哪经得起这般折腾。不买新的了。这丫头,真没福气。
有那么一段时间,李名成为武雪的司机,专职司机。这可乐坏武雪啦,哪知道父母矛盾着呢。不买新车,钱是省了,他们两个孩子走的那么近,不放心。买新车,一辆好几百,挣钱不容易啊。狠狠心,再买最后一辆。
废话不多说,当第三辆新车丢了,报警都懒得去了。丫头啊,真是没福气。
父母没有再给丫头买新车,所以,李名负责接送她,父母不想再买新车了,也不想骂孩子了,天意啊。
同学们看到他们两人形影不离,学校里是同桌,放学了是回家的同伴,再这么发展下去,就成了老伴儿。有羡慕的,有不屑的,有告状的。老师并没有过多的干涉他们,青春期嘛,这也正常,先观察观察。
这两个是出了名的乖孩子,老师一致同意。
武雪不知道是不是要感谢一下偷车贼,他的存在完成了武雪的心愿。
阳光当头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坐着李名的车,赶快上学校。
这一幕,武雪好好珍惜,她知道,这辈子不可能永远待在学校,两个人不可能永远是同桌,像这样的专属单车的日子,还能有多久呢?
因为没钱,武雪喜欢不花钱的浪漫。
放假的时候,李名骑车带着武雪去鸟语花香的地方,去图书馆学习,去博物馆参观,武雪感觉挺高大上的。
“你说,到底是谁偷了我的自行车?”武雪一直想知道答案。
“不知道,不过我挺谢谢他的,要不是他,我也不能成为你的专属司机。”李名看来也是这样想的。
“长大了,我要当警察,一定逮到偷我车子的贼!”武雪发狠道。
“哈哈哈……”李名忍不住这丫头的白痴想法。
“哈哈哈……”武雪故意这么说,就是想看到李名灿烂的笑容。成功!
自行车是丢了,两个孩子的心却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