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定公元年(公元前509年)
春天一月,晋国执政官魏舒猝死了,范鞅继任执政官兼元帅。范鞅是从前(范宣子范匄)的儿子,曾经入虎穴抓过魏舒。这时晋国六卿是范鞅、赵简子、中行寅(中行吴的儿子,中行偃的孙子)、魏取(魏舒之子)、韩须、智跞。
鲁定公二年(公元前508年)
夏天,吴王阖庐又进攻楚国桐城,到了秋天,楚令尹囊瓦率兵来伐吴报复,入冬时,吴军战败楚令尹军于豫章。
鲁定公三年(公元前507年)
楚国东方受着吴国的骚扰和牵绊,晋国内部则有自己头疼的事,于是晋楚南北两大国之间,并无战事。楚国的楚昭王(年少继位,是楚平王的儿子),连年遭受吴军骚扰攻击。蔡国位于河南省东南部的新蔡地区,蔡昭侯三年前来觐见楚昭王,献给当时虚岁十五的楚昭王一件美丽的狐裘和一串高级佩玉。
楚国的令尹囊瓦(字子常)非常贪婪,也想要这样一件美丽的狐裘和佩玉,于是也向蔡昭侯索取。蔡昭侯本来还有一套这样的狐裘和佩玉,但他自己穿着,就是不肯给。囊瓦恼羞成怒,就把蔡昭侯软禁起来,不许归国,一关就是三年。直到今年。
楚国宇下的另一个小尾巴唐国的唐侯,从湖北随县附近的国都出发,驾着两匹号称“肃爽”的宝马,也来觐见楚昭王。老贪囊瓦同样伸手要马。唐侯不同意,也被扣押,跟隔壁的老蔡一样,一关也是三年。
今年冬天,唐国人实在过不惯没有国君的日子了。他们偷出老唐的宝马,献给囊瓦,才把老唐赎回来。
蔡国人也仿效唐人办法,反复向蔡昭侯要求,蔡昭侯才很不情愿地拿出那串玉佩(但狐狸皮还是不给),送给令尹囊瓦。楚令尹囊瓦才同意放蔡昭侯回国。
蔡昭侯回国渡汉水时,把一块璧玉投入水中,立誓报仇。然后他带着自己的一个儿子和执政卿的儿子,北上跑去霸主晋国那里,留下这俩作为人质,请求晋国出兵伐楚,给自己报仇。
鲁定公四年(公元前506年)
春天,周敬王下面的刘襄公召集晋国、鲁国、宋国、蔡国、卫国、陈国、郑国、许国、曹国、莒国、邾国、顿国、胡国、薛国、杞国、小邾国、齐国等十六家诸侯,在召陵会盟,商议替蔡国讨伐楚国的事。
晋国的卿中行寅不学好,在会盟仪式前又向蔡昭侯索要财货,蔡昭侯照旧不给,中行寅生气了,就对与他相好的执政官范鞅说:“现在北面的中山国狄人造反,我们尚且忙不过来,还是不要管南边的事啦。”
范鞅觉得有道理,当即禀告晋定公。晋定公本来开会是准备攻楚的,见执政官这么讲,只得无可奈何地答应。
于是,会议之上,商议了半天,最后宣布不管蔡国的事,诸侯面面相觑,晋国带兵率先走掉,诸侯各国也纷纷撤走。晋国失去诸侯之心,随后十年间诸侯陆续叛离晋国,这是后话暂时不提。
老蔡昭侯回国路上一路摇着脑袋,心想,晋国的地盘那么大,下面的诸侯这么多,再加上我作为楚国北方看门狗给他们让道,完全可以得志于楚国,现在的楚国令尹又为祸同僚,不得人心,战败他不是很难,但是晋国一个卿却因为我不给他贿赂就不去打了,这不是图私而误国吗?
蔡昭侯回到国内之后,他私通晋国的事,就被楚国人知道了,楚国当即发兵围攻蔡国。
消息很快传到东南方向的吴国。吴王阖庐忙把伍子胥和孙武叫来,问道:“前者我说打楚国,你们说还要等待时机,现在是可以了吗?”
伍子胥和孙武都赞同伐楚,并且联合蔡国和唐国帮助自己。于是吴王阖庐派出伍子胥和伯嚭为行人,出使蔡国和唐国,游说两国诸侯叛楚助吴。蔡昭侯和唐侯都在楚国蹲监狱很久,都会说楚国话,跟这俩楚国人谈的甚洽,对于打开国门叫吴军进来,确信不是吴国的“假余灭虢”之计,于是经过伍子胥和伯嚭的一番努力,蔡、唐宣布响应吴国。
冬天,吴王阖庐亲自领兵出征,与伍子胥、孙武、伯嚭督导三万余吴军,实行深远的战略迂回,向西北兜大圈子,溯淮河西进一千五百里,绕到楚国北部蔡国境内预定进攻地点,与等待在那里的蔡国军汇合。
吴军迅速通过楚国北部的大隧、冥阨、直辕三关险隘(均在今河南、湖北交界,楚国北部地区,非常可惜,没有重兵把守,楚国重兵都布置在东面防备吴国,没料到吴军从北面穿越蔡国而来),又汇合了附近的唐国人,向南深入楚国腹地,抵达汉水东岸的夏州地区。
楚军在汉水西岸,吴军在汉水东岸。以汉水为界相互对峙。
楚“左司马”沈尹戎,向令尹囊瓦建议:囊瓦帅楚军主力继续沿江机动防御,在汉水西岸与东岸的吴军周旋对峙,沈尹戎则带少部军队,摸到吴军身后,顺吴军从北方的来路,到北边方城地区悉数征发那里的楚国军队,然后破坏吴军停泊于附近淮河的舟船,再南下堵塞吴军已经过的大隧、直辕、冥阨三关,以断吴军归路。最终,囊瓦主力渡过汉水击吴军,沈尹戎则从东北后方攻击吴军,东西夹进,给吴人以歼灭性的打击。
囊瓦觉得此计划甚妙,当即批准执行。但是,当左司马沈尹戎已经按计划东北而去,囊瓦的属下大夫史皇则说道:“令尹,国人素来不带劲您,而喜欢左司马,如果左司马毁坏了吴军淮河船只,再堵住三关而南下,那就是他独自战败了吴人,您的令尹位置就更危险了。所以,您必须速战,抢在他前面。”
囊瓦于是私下背弃了沈尹戎的原计划,向东越过汉水,和吴军主力交战三次,楚军三战三败。吴军是新来的,士气正旺,也专注而小心,楚军在本土作战,虽然有保家卫国的意思,但自处“散地”(士卒打败了就可以往家跑),易于败散。而吴军远征他乡,没处可跑,必须死战。连囊瓦都想跑了。令尹囊瓦无计可施,干脆要弃军逃往它国。史皇力劝说:“临阵脱逃,留下这样的记录,哪个诸侯会接纳用您啊?您必须死战,然后再走,大王或者外国诸侯才能不计较您。”
于是曩瓦继续前进,在柏举(今湖北黄冈市麻城县东)和吴军主力相遇,双方摆开阵形。
吴国军将夫概,是吴王阖庐的弟弟,向阖庐建议说:“曩瓦对下属不仁,所以他的本部臣僚都没有必死之志,若先攻击曩瓦本部,其将卒必然溃奔,然后大军相继,必能打败楚全军。”
阖庐不同意。
夫概不服,私自驱动五千私属部卒,猛攻囊瓦的亲卒。曩瓦之卒果然败奔,导致整个楚军阵形扰动,后边吴军主力也就顺势跟进,展开排山倒海的后续攻击。
囊瓦支撑不住,觉得已经抵挡得差不多了,说得过去了,对得起大王了,也够给别的诸侯瞧的了,就撇下大军逃往郑国。史皇掩护他逃跑,代替他在指挥车上作战,吸引吴军攻击,奋战而死。
吴军追击战败的楚军,一直追到了清发河边。夫概对阖庐说道:“所谓困兽犹斗,所以应该放敌人渡河逃生,后面的人羡慕前面的人,就会不顾一切争先逃命,我们再上去砍杀。”
于是,吴军停止进击,蹲在岸边看楚军过河。楚军渡过一半人马,突然吴军站起身来,挥剑猛杀。吴军的剑,虽然是短兵器,但削铁如泥,吹风断发,工艺在列国中最精良。楚军虽然人多势众,但争渡大乱,再次被吴军杀得大败。
渡水后的楚残军穿着湿衣裳落荒而行,走了一段路之后停下来,架锅造饭,饭刚熟,吴军又来了,楚军赶紧弃食奔逃。
楚军残部向郢城方向撤退,吴军追击中合计经过五战,迫近楚都郢城。
十一月,吴军攻入郢都。楚昭王带着少量随从,仓皇向北逃窜到附庸国随国。
楚国大夫申包胥从前跟伍子胥是好朋友。从前,伍子胥父兄罹难,只身出逃,跟申包胥告别,指天画地发誓:“我必覆楚!”申包胥说:“我必存之。”然后分道扬镳,各行其志。
如今吴军在伍子胥等人的率领下,终于攻破郢都了,申包胥就沿着西北去陕西的道路,千里跑到秦国,向秦哀公递书求援。
申包胥说:“吴人贪得无厌,简直是封豕长蛇。今天吴国吞了楚国,明天就吞您秦国。寡君逃亡在草莽之中,派我向您告急。趁着吴军尚未牢靠地站稳我国,您赶紧前来救我们,还可以分到楚国土地啊。若您能够挽救我们社稷,以后世世代代我们事奉您。”
秦哀公说:“申大夫,你的事我都知道啦,请先入馆驿休息。”
申包胥说:“寡君此刻身处草莽,却是无处休息,下臣何敢安歇。”
秦哀公就是不肯救,于是申包胥就靠在秦廷的墙上,昼吟夜哭,口不绝声,一连七天七夜,一口饭一口水不喝,哭个不停。
秦哀公终于被申包胥哭得感动了,对申包胥赋了一首《诗经》里的《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意思是我同仇敌忾地要救你们了。
申包胥终于露出幸福的笑容,连连顿首九次。
鲁定公五年(公元前505年)
楚人伍子胥为报父仇帮助吴国,吴国终于攻破了楚国都城,楚国遭受重创。吴国走向强大。吴国地处江苏地区,以苏州为都城。吴国以南是越国,地处浙江部分地区,以会稽(绍兴)为都城。吴越原本都是落后的国家,越国这时候更是落后。夏天,趁着吴王阖庐正占领楚国,出兵在外,越王允常就发兵北上,偷袭了吴国。随即越军撤回。吴越两国因此更加结怨。
六月,秦哀公命子蒲、子虎率领兵车五百乘,跟着申包胥去救援楚国。秦军命令楚国参与部队打头阵,对吴人发起火力侦察,等秦军看明白吴国人的作战路数了,就在稷邑(河南南部桐柏县境)地区跳出来,出其不意地攻击夫概的吴军,一直打到一百里外的沂邑(河南正阳)才揍败了夫概。
秦将子蒲和楚流亡政府的子期联手,在湖北北部,伺机灭掉了吴国的盟国——唐国,斩断了吴国后援进入楚国的道路。
吴王阖庐和伍子胥、孙武、伯嚭等人,重新约束吴军,在雍澨(京山县地区)将楚军战败。但是由于疏于防备或者战后疲劳,吴军又被突然蹿出的秦军所击败。接着,楚、秦联军与集结在麋地的吴军对峙。楚大夫子期打算用火攻,楚令尹子西认为放火会烧掉战场上尚未收拢的楚战士遗骸,经过争论,子期的意见占了上风,遂指派楚军在麋地放火,烧了吴兵一把。焦头烂额的吴军在转移途中又被痛创一次。
吴军作战不利,到了九月,吴王阖庐干脆带领吴军,从楚国撤退。
吴军一度占领了楚国都城,但是却不能控制住楚国广大的土地,终于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将吴军赶了出去,楚国奇迹般的复国了。
但是经过这场劫难,楚国元气大伤。此后楚国当然更谈不上跟北方的晋国再争霸什么的了,楚晋之间绝无战争。而吴国将与其南部的越国相争,吴越争霸,演出慷慨悲歌。
鲁国的季平子为首的三桓,一直欺负国君,搞得国君失去了权柄。孔子看见三桓在家里表演国君规格的乐舞,就骂他们:“是可忍,孰不可忍。”意思是,跳国君规格的舞,这样的欺负国君的事都忍心做,那还有什么“犯上”的事不忍心做了呢?
六月,季平子死去了,儿子季桓子接班,做季孙氏的掌门人和鲁国的执政卿。但是季平子家有一个家臣,名叫阳虎,阳虎主持季孙家的家族事务和管理其家族封邑,因此也积累了很大的权柄,而新接班的季桓子有年轻,少不更事。于是九月份时,阳虎发动突然袭击,囚禁了季桓子,自掌了季孙家的家政。随即阳虎和季桓子盟誓,后者发誓效忠阳虎,于是得到释放。阳虎因此成为季孙家实质的领导者。
鲁定公六年(公元前504年)
天子周敬王当初刚一继位的时候,他叔叔王子朝就发动兵变,要抢他的位子,把他打出了洛阳,周敬王在外面流落了三年多,直到晋国的卿智跞(智盈的儿子,智莹的重孙子)、赵简子(赵武的孙子)带兵,武装护送周敬王“学成归国”,一番战斗,终于打跑了王子朝,周敬王归位。
今年春天一月,趁着楚国被吴国占领,楚国内部混乱,周敬王就派刺客,跑去楚国,暗杀了流亡在那里的叔叔王子朝,这才算安心了。安心了没几天,受此案件影响,王子朝的余党儋翩等人打算在洛阳再次作乱,并且向东一百公里跑到郑国,请郑国人当自己的外援,里应外合。
郑献公居然同意,于是发兵抢了周天子洛阳附近的七个城邑。
晋国在周王室内乱中,一直是支持周敬王的,这时见郑国进攻周王,觉得郑国大逆无道,于是命令鲁国就近进攻郑国。(郑本来是晋霸主下面的诸侯,居然敢进攻天子。)
鲁国季孙家的家臣阳虎,已经攫取了季孙家的权柄,这时候,凭借季孙的政治势力,进一步获得了鲁国的权柄,成为鲁国的执政官。于是阳虎带领军队,奉霸主晋国之命,去向西进攻郑国,夺取了匡邑。
鲁定公七年(公元前503年)
郑国因为进攻周天子,遭到晋国派遣的鲁国的进攻,于是郑国干脆也就背叛晋国霸主了。
秋天,齐景公约了郑献公在河南东北濮阳地区见面,双双盟会,两国正式宣布都脱离晋国霸主。郑国改接受齐国领导。
这次会盟上,齐景公和郑献公一商量,还需要拉中原北部的卫国也入伙。齐国使者就去卫国,喊卫灵公也来开会。卫灵公打算响应,叛晋而加入齐阵营。但是他下面的大夫不乐意,卫灵公就想了个主意,派人私下找齐景公,请齐景公发兵来打自己。齐军于是杀来,大夫们迫于外兵只得同意。于是同在这个秋天,卫灵公去到琐地,和齐景公相与盟会。齐、郑、卫就全叛离晋国了。
秋末,齐景公派出上卿国夏,带兵南下伐鲁。齐景公的意思是,武力迫使鲁国也转跟着自己走。
齐鲁两国已经许多年没动过手了(因为原本都是晋国大家庭的同盟国嘛),阳虎当即带着季桓子、孟懿子,北上迎击齐军。阳虎打算半夜偷袭齐军,但是齐军得了消息,暗中埋伏,阳虎还想进攻。孟懿子的家臣公敛处父看齐军故意堕毁工事,怀疑齐军是诱我们去偷袭他。于是对孟懿子说:“阳虎这么搞,咱去打,你非得死那儿不可。”季桓子的另一个家臣苫夷(一家有很多家臣,分管其不同封邑)也对阳虎叫唤:“你这么弄,把两个主子弄死了,我不等有司问罪你,就一定先杀了你!”
阳虎也就作罢,齐鲁双方各自收兵回去。
鲁定公八年(公元前502年)
春天一月,阳虎主动带兵进攻齐国(报复齐国去年的侵鲁),攻打齐国的阳州。阳州人都不出来,鲁国人只得坐在城门外歇着。鲁人颜高有把好弓,战士们就互相传看,这时候,阳州的齐人出来了,颜高弓不在手,赶紧抢了别人一只弱弓,不等搭上箭,阳州力士子鉏把颜高和旁边一个鲁卒打倒。颜高倒在地上,一箭射出,将子鉏当场射颊而死。随即又向另一齐人发射,正中其眉。颜高站起就跑,对旁人说:“我无勇,我本来是要射他眼睛的,结果射中了眉毛!”——鲁国人诚实啊。
最后,诚实的鲁军未能攻进城去,只得撤退。猛士冉猛假装脚受伤了,于是离开队列,逃在最前面。
鲁军回国后,不解气,又北上去攻击齐国廪丘。廪丘人从城上往下倒火,把攻城的冲车都给烧着了。鲁兵赶紧救火,有的士兵不顾寒风,把自己的粗布衣裳脱下来,沾湿了水,去扑冲车上的火,终于保存了冲车。随后冲车把廪丘外城墙攻破一个窟窿,鲁国人冲了进去。可是廪丘人又从内城杀了出来,鲁军不支,掉头奔逃。在这危急关头,鲁军眼看不行了,就要溃败了,阳虎想出个办法,他假装没看见冉猛,故意说:“要是冉猛在,必败齐人。”冉猛听了,哇哇暴叫,掉头猛扑敌军。